第354章 爷爷的信!【求月票】(1 / 2)
第353章 爷爷的信!【求月票】
一元观内,李白丶岑勋丶元丹丘丶王之涣和穿着崭新道袍的胡紫阳并列站好,向主殿的太极图行礼告别。
此次西去,几人会以李白为中心,尽可能的帮大军创造战机。
虽然大部分将士都扛不住高原反应,难以占领吐蕃的土地,但帮吐蕃减少一下人口还是能做到的。
等几人行礼完毕,公孙大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念诵起了王之涣的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皱了皱眉说道:
「如此激昂的场面,居然是此种惆怅之诗,这是哪个酸腐之人写的?」
公孙大娘嘻嘻一笑:
「你写的。仙长能看到后世之事,所以嘛,这是我特意找出你在未来写的诗句,如何?」
王之涣觉得不符合眼下怒斩吐蕃的基调,而且他还指望着吐蕃的人头换酒喝呢,如此好事,岂能惆怅: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莫道攀折苦,扬鞭灭吐蕃(bō)!」
改动几个字,意境立马不一样了,从感叹折柳送行,变成了纵马扬鞭灭吐蕃,境界陡然拔高好几层。
该说不说,盛唐时期这群诗人,都是调动情绪的高手。
公孙大娘将这首诗记下来,打听起了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王翰:
「他是你家族中人吗?如今在哪就职?」
王之涣点了点头:
「乃是我族兄,长我一岁,性格恣意狂放,喜好美酒,三年前赴乐昌任县尉,据说近日会回京另履新职,可惜我要出征,无法等他了。」
李白:「……」
你是馋师尊的酒了吧?
听说王翰比王之涣还喜欢饮酒,不知道能不能把他骗到前线杀吐蕃,让大唐多几个将军诗人。
一行给大家的佩剑一一开光,还表示会在佛祖面前,为大家诵经祈福。
胡紫阳说道:
「你还是多学仙长赐予的数学教材,早日编纂出适合大唐孩童学习的教材,若能推行至全国,对大唐的促进是无可估量的。」
一行双手合十说道:
「真人放心,小僧谨记。」
众人相互告别后,李白等人就翻身上马,离开一元观,前往城外大营,随薛讷所在的中军一起出发。
他们几个没带铠甲,因为李白打算求周易从网上买几套铠甲,现代钢片的强度更高,同样重量下,比唐代铠甲的防护能力高一截。
一元观内,太平公主计算着大军每日消耗的粮食,忧心忡忡的说道:
「关中别的都好,只有粮食数量颇为不足,如今开战,更是需要海量粮食,但运力有限,长此下去,必生祸端。」
公孙大娘觉得这根本不是个事儿:
「小太平不要着急,大不了我去中原一趟,把那边准备好的粮食通过混元宫转运,直接让李白弟弟带到前线,不仅节省运输的时间,还能防止折损和克扣……」
太平公主饶有兴趣的问道:
「一次能转运多少?」
公孙大娘说道:
「具体没算过,上次道长说哪怕只铺一米厚,一次也能运数千吨,若是全部放开,一次一万吨是不成问题的……混元宫的院子很大,能堆放海量粮食,只要我和李白弟弟配合,江南的粮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运来。」
听到这个数字,太平公主突然觉得与其费力运输,不如让小姨妈出一趟差,届时发函让各地将粮食准备妥当,直接运到长安,必然能缓解饥荒。
当然,在这之前,一定要将世家大族囤积的粮食倒腾出来,过去囤积粮食高价卖出,朝廷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但如今,世家别想再赚这份黑心钱了。
公孙大娘翻看着现代关中的耕地面积,发现居然有一千八百万亩,而且就这还有一部分土地退耕还林了呢。
她将这个数字摆在太平公主面前说道:
「关中的耕地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得让大孙子发动流民垦田了,别说一千八百万亩,就算只开发出一千万亩耕地,按照后世的秋耕春种,夏秋两季的收成来说,每年丰收的粮食也会是天文数字。」
史料上介绍大唐,往往会说关中土地开发过度,导致耕地面积迅速萎缩。
但事实上,还是跟世家霸占土地有关,今天空一块,明天空一块,空的土地越多,粮价就越高,倒腾粮食的利润就越大……
太平公主想了想,拿起对讲机,调到李隆基的999频道,摁下了对讲按钮:
「傍晚来一元观吃晚饭,讨论一下提升粮食产量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