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唐朝皇的通病好面儿!【求月票】(1 / 2)
第304章 唐朝皇的通病——好面儿!【求月票】
混元宫内,陈汤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一边大口扒拉米饭,一边说着他在黄河边上考察的结果:
「适合修桥的地方还不少,好几处河面宽度也就百米出头,若能修成钢索吊桥,前往西域将会方便很多,长安跟凉州和西域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汉朝时期,黄河周围还比较荒凉,陈汤用现代地图标注了几个适合修桥的地方。
最适合的就是中卫地区,黄河从山谷冲入陕甘宁盆地,在山谷尽头搭桥,既方便施工,同时中卫地区广袤的平原也适合开发,到时候再弄几条引水工程,种植小麦和土豆,绝对会有个好收成。
去中卫的路也比较顺畅,出了萧关一直往北走就行了,一路全是坦途。
但这个地方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有些绕远,渡过黄河后,要向正西走一两百里,然后才能走到凉州官道上。
简单来说就是,好走,但绕远,沿途需要有补给点或驿站。
另一个地点是白银地区的三滩镇,这里比较近,就是道路崎岖一些,但在接受范围内,马车是能顺利通行的。
还有三个备选地点,分别是景泰县五佛乡丶石门乡,以及黄河石林景区附近的红柳滩,这些都是唐代丝绸之路的渡河点,跨度窄,修桥相对方便。
霍去病问道:
「黄河上修桥,能行吗?」
周易将重庆纸片桥的照片找出来给他看了看:
「这是为了施工方便修建的便桥,整座桥只有四根钢缆,但通过性却极强,四十五吨以下的工程车辆都可以通过……只要材料到位,黄河上的桥能修出花儿来。」
看到纸片桥的照片,霍去病连饭都忘了吃:
「的确很适合我大汉,师尊,我们能修建类似的桥吗?」
周易说道:
「等元帝世界的桥修好,就给你们一比一复制一座,未来黄河上要修建好几座桥,工程量很大,需要抓很多匈奴人当苦力。」
这事儿是霍去病的强项,他打算收拾完淮南王刘安就尝试着发动河西之战,提前将河西之地打下来,为修桥做准备。
饭后,赵煦带着后土娘娘的神像和六分仪等设备离开了混元宫,李清照打算多住一天,等买的无缝钢管到了再走,顺便捎走一台电焊机,方便赵佶造炮。
霍去病还要赶路,刚吃完饭就走了,他打算五天内赶到平舆或者固始,先把当地的驻军调动起来,有了军队,进入淮南国就有底气了。
汉朝时期,郡兵的战斗力普遍很弱,不过平叛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刘安一家子还都弱不禁风的,所谓的三千门客大多也都是夸夸其谈之徒。
临走前,周易交给霍去病一个任务:
「到了淮南国之后,记得把原版的《淮南子》带过来,到时候做成电子版,给各个世界都分一份。」
霍去病走后,西施问道:
「仙长,《淮南子》是何物?」
「汉朝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套文集,涵盖天文地理,刘安还修建了第一座文庙,文化方面还是有些贡献的,但别的方面就算了。」
刘安为了打探长安公卿的动向,不惜让女儿用身体套取情报,还纵容女儿和儿子**,担心儿媳影响称帝大业,逼儿子休妻……总之,私德方面,这家伙完全是负数,让人想夸都找不到夸的地方。
西施问道:
「等典籍到手,我能看吗?」
周易点点头:
「随便看,甚至你可以打在平板电脑上,这样既增加了记忆,也练习了打字,还能随时随地查看,比较方便。」
西施觉得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道了声谢,便开始打包辣子鸡,接下来就要一个人赶路了,得多带些吃的。
周易递给她几面比巴掌略大的镜子:
「送给郯城的城主吧,你和子贡连吃带住的,应该送他一面镜子做纪念。接下来的旅程,剩下的镜子你可以送给良善之人,也可以用来交换物资……不要急着赶路,安全第一。」
郯城本是郯国,夫差北上后,郯国就被吴国吞并了,一起被吞并的,还有周围的几个小国。
可惜鲁国的国君没有野心,否则子贡应该会撺掇他占领郯城之类的地盘,扩大鲁国的影响力,以此来压制齐国。
说起来也是有意思,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明争暗斗那麽多年,两个诸侯国最终成了山东地区的代名词。
不过相对来说,还是鲁国笑到了最后,因为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要是鲁国国君知道这一茬,估计能高兴得多吃两碗粟米饭。
等西施早上晾起来的衣服晒乾,她便收拾行囊出发,准备跟子贡告别后,就出发前往临淄。
送走大美女,周易拿着一份土法高炉修建图和土法炼焦示意图递给了辛弃疾:
「找到铁矿和煤矿,就可以动手了,另外买粮食的事儿别停,发动周边的力量,大量囤积粮食,未来的沂蒙山区可能会迎来人口暴涨,没有粮食可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