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6章 李世民:讲道理太累,还是劈雷省劲(1 / 2)

加入书签

第275章 李世民:讲道理太累,还是劈雷省劲儿!【求月票】

听到有任务,陈汤立马来劲了:

「什麽任务?杀人还是放火?要不要我去南匈奴那边绑两个王子,讨要两尊祭天金人埋武成王殿门口?」

武帝世界一直在大杀特杀,阿汤哥眼瞅着匈奴那边一堆堆的功德等着爆,心里急不可耐。

周易说道:

「杀匈奴的事先放一放,这次出关,俘虏别杀光,押着他们把整个萧关道的路修一遍,再去黄河边上,找一处适合搭铁索桥的地方,以后有机会的话,建一座横跨黄河的铁索桥,增加长安对西域的掌控力。」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从长安出发,沿泾河谷出萧关,到黄河边渡河,直接抵达武威,是不走陇关道的,更不会绕行兰州所在的金城。

但现代资料为了证明兰州的重要性,反覆强调丝绸之路走的是陇关,还从兰州经过,真正的丝绸之路萧关道却没多少人知道。

趁着陈汤去剿匪的机会,重新把这条路蹚一遍,修一座桥,大力开发凉州和西域。

至于修桥的材料,周易打算回头从张玉强的起重设备厂买点钢索,通过混凝土和化石符,用玄学科学双管齐下的方式,修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

有了桥梁,长安和西凉西域的沟通会更加频繁,能够有效阻止人口胡化。

听到在黄河上修桥,陈汤的眼睛瞪得铜铃一样:

「仙长,跨度那麽大,能修通吗?」

周易说道:

「所以我想让你找个适合修桥的地方,桥修在哪,就在哪里建一座县城,土豆和玉米种子管够,外加向日葵之类适合西北种植的农作物,盘活一座县问题不大。」

西施听得美目涟涟,主动加入了话题:

「仙长,修跨河大桥的材料够吗?施工难度应该很大吧?」

周易将竹简放下来,笑着说道: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麽一段话:若你想去远方,那就现在出发,缺啥少啥,路上再想办法……有时候就得像车轮子那样,只要能转起来,动起来,很多担忧的事情,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

这话听得一向求稳的西施浑身一怔,随即郑重的向周易行了一礼:

「我懂了,多谢仙长为我开悟。」

周易:????????

不是,我就说了一下文青们的语录而已,你咋还开悟了?

陈汤倒是很乐观:

「如今已经七月底了,前期勘察走访结束,今年就差不多过去了,想要明年动手,至少等三月春暖花开,大半年的准备时间,足够了。」

他不光计划好了勘察叙道路,甚至连抓匈奴人和羌人修路修桥的事,也有了大致的计划……兵马未动,劳力先行嘛!

周易拿着一张西汉末年地图说道:

「长安北部的渭河上至少要修两座桥,东边西边各一座,关中和河东郡相连的蒲阪渡口也要想办法修一座桥,哪怕是浮桥呢,至少得通车。」

贞观时期,唐太宗下令铸造了好几尊六十吨左右的铁牛摆在蒲阪两侧,作为半永久浮桥的锚点。

蒲阪浮桥三月搭建,十月拆除,冬季直接走冰面,几乎全年能够通车,为关中地区源源不断运来物资。

现在有了现代社会的参与,半永久的浮桥周易已经看不上了。

再加上他打算将运城盐池打造成经济着力点,没有像样的桥可不行……不管哪个朝代,经济都是重中之重,而盐又是提升经济的重要支柱,所以周易打算让陈汤腾出手,试着用现代工业的方式生产食盐。

再通过官盐打击世家大族的私盐,重建中央朝廷的统治力。

陈汤听得跃跃欲试:

「听得我都不想出去剿匪了……」

周易说道:

「剿匪肯定得去,经过这场战斗,羽林军才能为你所用……幸好元帝成帝虽然评价不高,但都不喜欢对朝臣指手画脚,你可以放手大胆去做。」

刘奭在位十几年,偶尔还管一管,虽然每次都管不到点子上。

而成帝刘骜就绝了,舅舅喜欢掌权?那全给他,什麽事都不过问……等历史上评价时,成帝没什麽骂名,后人只能通过赵飞燕含沙射影的埋汰两句,反倒是王凤,成了外戚和权臣的代名词。

中午,为了照顾西施的口味,周易用糍粑辣椒做了一锅贵州辣子鸡,又煮了不少烩面片,最后将满是红油的辣子鸡倒在烩面片上。

贵州辣子鸡的做法,西北大盘鸡的吃法,再加上中原地区特有的烩面片,西施吃得形象都不顾了,对这种辣嗖嗖的美食完全没抵抗力。

陈汤更锺情羊肉,自己炫了两斤蘸汁羊肉,又吃了一小盆裹满红油的烩面片,吃饱喝足才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