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9章 蔡京:何谓《亮剑》?【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第218章 蔡京:何谓《亮剑》?【求月票】

武媚娘从怀中掏出自己的人间行走令牌说道:

「此物可检验誓言,宋朝皇帝赵煦每日早朝时,都会将他的令牌摆在御案上,凡上奏弹劾之官员,都要先发誓是为了大宋,并无半点私心。」

这话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若朕有此物,朝堂的运转将更加便捷高效,媚娘能替朕求一块吗?」

武媚娘说道:

「仙长近日做了一批黑铁令牌,会赐给无法去混元宫的人使用,届时我给您讨要一块,不过发誓之事,不能完全照搬大宋,陛下可藉助一些大型法会,测试群臣的忠诚。」

这个提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同,大唐是世家治国,跟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不一样。

士大夫是一群地主抱团,弄死一个,同僚只会趁机痛打落水狗,反正跟谁联合都一样,死了就死吧。

世家治国是典型的董事会制度,每个家族都是董事会成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闹太僵。

要是能趁着法会降雷劈死不忠之人,就可以将一切都推给上苍和神仙,皇帝本人不用受太多指责。

但一枚黑铁令牌能不能支撑很大的活动,武媚娘也说不准。

而且一般的法会都是祈福的,要是天上哔哩啪啦不断降雷劈人,跟现场的气氛不搭,得认真策划一个适合的法会。

武媚娘想了想,琢磨出个为醋包饺子的办法:

「大唐自建国,无数人血洒疆场,除了那些将军统帅,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士卒,陛下不妨为他们立一块大唐英雄纪念碑,等落成当天,文武百官皆会出席,并在碑前发誓效忠大唐……若有人对大唐有二心,必会被天降神雷劈死,而英雄纪念碑,则会让全军将士归心,战意汹涌。」

听到这个建议,李世民还真动心了:

「朕上位之初曾将夷族提到跟中原汉人同等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恩宠和荣耀,可五年前的阿史那结社率刺杀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蛮夷从不会感恩戴德,对他们越好,他们就越蹬鼻子上脸。」

阿史那结社率是突厥始毕可汗的儿子丶突利可汗的弟弟,突厥覆灭后投降大唐,李世民为了示恩,为投降的突厥人做表率,封阿史那结社率为禁军中郎将,负责护卫宫廷,还选出五百个突厥骑兵编入禁军。

结果阿史那结社率整天胡作非为,仗着禁军统领的身份无恶不作,还撺掇突利可汗的儿子贺逻鹘回草原复国。

他利用职务之便打听到李治进宫请安的日子,又勾结禁军中的突厥人,乘着夜色杀入李世民的寝宫外,要不是折冲都尉孙武开率领禁军及时赶到,并冒死挡住突厥人,李世民是生是死还两说呢。

打那以后,李世民对异族人就有了提防之心,还颁布了安置突厥人的诏令,命突厥人迁徙到黄河以南地区。

早些年说过什麽一视同仁的话,再也没提过,反而各种限制异族,比如给官不给权等等。

现在,老李一边回忆着五年前的刺杀,一边发愁以后的事:

「媚娘,仙长对异族是什麽看法?」

「畏威而不怀德,他们一日不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唐人,大唐就一日不得安宁。」

李世民坐在大殿的蒲团上,脸上带着苦恼:

「该如何做呢?」

「莫要给他们特权便可,对汉人什麽要求,对他们也什麽要求,做不到,该杀便杀,该罚便罚,宗教方面,他们只能供奉华夏神仙,不能信奉外族的宗教。」

华夏的宗教虽然主张不同,但都是劝人向善的,而草原宗教和西方宗教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直强调自己的主体思想,甚至还想把汉人也吸收进去。

李世民想了想,准备下达一则诏令,除了华夏的佛道之外,别的道统一律为淫祠,需要坚决抵制。

至于英雄纪念碑,直接立在朱雀门外便可,在那里修建一座广场,石碑立在中间,方便群臣对着石碑发誓。

建国英烈加大唐国运,还怕压制不住小小的异族吗?

李世民又问道:

「宗教方面如何下手?不能贸然杀人吧?」

武媚娘说道:

「祆教提倡父女通婚,此乃文明种族的大忌,长安的部分祆教信徒已在偷偷尝试,陛下可以此为由,限制祆教的发展,再慢慢铲除。」

李世民当即接纳了这个建议:

「就按你说的,我会尽快派人落实这些事情……媚娘你对国事如此精通,原本的历史上,我死后你应该有一番作为吧?」

武媚娘将令牌握在手中,淡淡说道:

「妾身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不值一提。」

另一边,周易结束跟瞎子和明叔的聚餐回到云雾山,接收了王丽霞两口子送到山上的水杯,一共两大车,用纸箱装着,卸了好久才卸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