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4章 千万不要在佛祖面前谈事情,他会偷(2 / 2)

加入书签

周易答应道:

「行,没问题。」

挂断电话,鱼尾炖豆腐也做好了,周易端着来到餐厅,放在隔热垫上,武媚娘开始盛米饭,公孙大娘从厨房端来了半筐馒头和油饼,李清照拿了一桶果汁和一瓶小甜水,李白忙着摆放餐具……

每个人都有活儿干,西施发现没自己的活儿,赶紧把餐椅摆放整齐。

落座后,周易笑着说道:

「今天这顿算是给荷花仙子接风洗尘,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惯。」

西施跟大家混熟了,说话不再那麽怯生生的了:

「比王宫里的饭菜都好,越国的贵族才能吃各种酱,用以增加咸味,中午媚娘姐姐给我们煮了泡面,我第一次发现,有比宫廷国宴美味的存在。」

春秋时期吃的基本上都是各种糊糊饭配酱,当时的制盐方式比较粗糙,食盐苦味重,贵族一般都制作成酱,通过发酵去除盐中的苦味……酱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无意中发明出来的。

酱比较珍稀,尤其是肉酱,史书上还记载过周天子因为酱臭了而痛哭流涕的事情,可见酱在贵族中的地位。

这边觥筹交错时,大唐开元世界,李隆基穿着便装走进一元观,见太平公主一人坐在殿中诵经,躬身行了一礼:

「侄儿拜见姑姑,石榴仙子和青莲真人还没回来吗?」

太平公主说道:

「小姨母和二舅想向仙长讨要自行车,估计一两天后才回来。」

李隆基熟门熟路的走到墙角,打开冰箱门拿了个小脆筒,边吃边赞叹:

「炎炎夏日,有冰箱真是好享受,可惜宫里没有……」

太平公主放下经书,似笑非笑的看着侄子问道:

「想要?」

李隆基盘腿坐在一旁的蒲团上,点头说道:

「想是想,但仙长不会给吧?」

「明年吐蕃会进犯陇西之地,你若能打一场漂亮仗,我可以厚颜求你奶奶给宫里赏赐一套,听小姨母和二舅说,仙长自诩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希望各朝都对异族呈现出碾压之势,我大唐优待异族的政策是错误的,你要及时调整。」

聊起正事,李隆基赶紧正襟危坐,小脆筒也顾不上吃了:

「如今我朝中有不少异族官员,都要赶走吗?」

太平公主摇了摇头:

「做了唐官,便是唐人,不管过去他们是什麽身份,以后只能是唐人,若对出身念念不忘,处处以异族身份索取好处,这样的官员该罢免就罢免,该斩首就斩首,不用心疼,你若再重用王毛仲这类高句丽人,仙长会不喜的。」

李隆基拱手说道:

「多谢姑姑指点,以后我尽量限制异族的官员,多多提拔关中丶中原人氏……如今朝堂日趋平稳,我欲整训军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太平公主揉了揉太阳穴,给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

「郭元振喜欢拉帮结派,不通军务,需要将他换掉,提拔重视军纪丶渴望战功的将领,我朝自开国始,兵部尚书俱为出将入相之人,具体人选,你多挑挑,要学会不拘一格择人才,世家丶寒门丶布衣,只要有才,皆可重用。」

李隆基本来只想过来吃个小脆筒解解馋,没想到却被姑姑上了一课,躬身请求道:

「侄儿以后每到休沐便来一元观陪姑姑吃饭如何?」

太平公主没有拒绝:

「你是皇帝,想来便来,无需向我请示。」

李隆基一听,立马厚着脸皮表示要在殿中给自己设立一个常驻蒲团,彰显自己也是一元观的一份子。

姑侄俩聊到天黑才结束,这个时候,混元宫的晚饭也吃完了。

公孙大娘领着西施去三清殿前面的小广场,带她在太阳能路灯下跳舞,周易和武媚娘溜达一圈,路过大雄宝殿时,两人坐在门槛上聊起了王玄策:

「仙长觉得何时把王玄策带来比较合适?」

「再等等吧,到时候我试试在大门口的四大天王神像上写他的名字,看能不能把他召唤过来……可惜联系不上玄奘,要是能把他说动,让他出面当王玄策的副手,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玄奘取经时,把数百位天竺高僧辩得哑口无言,他之所以能带那麽多佛经回到大唐,全是辩论赢来的,否则人家好不容易编纂的经书,咋可能随随便便送出去嘛。

周易念叨玄奘时,身后的如来佛祖神像仿佛活过来一样,眼神变得明亮了不少。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世界天竺境内,一位身高八尺的中年僧人,正在寺庙的殿堂中收拾行李,突然一阵清风吹来,他恍神打了个盹儿。

醒来后,这位僧人惊诧的扭脸看向不远处的神像,用不可置信的语气自语道:

「佛祖居然给我托梦了……王玄策是何人?佛祖命我无条件帮助此人占领天竺是何意?」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