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范蠡的来信!【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道长,今天我们看了一下午山地车速降视频,你能不能给我买几辆?我们不求速降,只要能骑着溜达就行了。」

「行,没问题,明天要是回来得早,咱一起去自行车店里逛逛,买几辆山地车。」

第二天一大早,周易做好早饭,就开车前往清水镇,这次武媚娘没跟着,因为今天西施要来,她想跟这位历史第一美女聊一聊。

这边等西施大驾光临时,南宋世界,辛弃疾领着几个好友顺着奉符城一路向东,连着赶了两天路,终于到达了泰安州最靠东的县——莱芜县。

金国时期,莱芜县在沂蒙山区的范围内,县城不大,相对比较落后。

辛弃疾在金国也算名门之后,他爷爷辛赞曾在金朝担任过开封知府,当时想着提前卧底,南宋反攻时就可以帮上忙了。

结果老头儿等到死也没等到反攻,反而混成了金国高层。

辛弃疾能在金国连续参加科举,可以跟好友随意闲逛,就是因为他是高官后人,金国人眼中的自己人。

到了莱芜县,辛弃疾找了一家客栈,换上一套华贵的服装,将一只翠绿色的塑料碗用高档锦盒装着,又往怀中揣了一只防风打火机,背着手,迈着四方步走进了莱芜县衙。

衙役见到他一副贵公子打扮的模样,主动问候:

「请问,您找哪位?」

「我找县令,准备送他一桩大机缘!」

别看辛弃疾才十八岁,但已经往燕京跑了两遭,很清楚当官的喜欢听什麽话。

你要直接说送礼,对方会不自觉端起架子,但要说送机缘,这个解读空间就大了,有上进心的官员都愿意听这个。

莱芜县令有没有上进心辛弃疾不知道,但他知道,但凡有点追求的官员,都不愿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小县城蹉跎。

果然,衙役进去通报过后,很快就有一位师爷迎了出来,他上下打量一眼辛弃疾,拱手行了一礼:

「请恕在下眼拙,敢问您是……」

辛弃疾不卑不亢的说道:

「我姓辛,济南府人士。」

听到这个介绍,师爷顿时一揖到地:

「见过辛公子!」

济南府辛氏可是大家族,还出过金朝三品大员,要是能搭上关系,绝对能平步青云……师爷心里百感交集,觉得天降祥运,自家老爷要振翅高飞了。

行礼过后,师爷恭敬的将辛弃疾迎进后堂,顺利见到了县令,双方一番客套寒暄后,辛弃疾将手中的锦盒摆在了桌子上:

「此乃汝之机缘,还请打开一观。」

县令和师爷面面相觑,小心打开了锦盒,看到里面放着一只翠绿色的碗,有些不明所以:

「辛公子,此碗……」

辛弃疾的瞎话张嘴就来:

「此乃我家传至宝,名曰长生碗,此物乃五行之木属性融合炼制而成,摔不烂,敲不碎,用来喝水,能清神气爽;用来吃饭,能够延年益寿……我想用此碗,换取莱芜以东的那座山。」

县令拿着塑料碗研究半天,轻轻摔了一下,发现确实摔不烂,赶紧捡起来,放在了自己旁边:

「公子要山做什麽?」

辛弃疾痛心疾首的说道:

「辛某两次科举皆名落孙山,打算用长生碗之术做一件长生盆,藉以献给陛下,谋得一官半职,可惜济南附近的山太小,木属性不够,我走了半个山东,发现也就此处的山符合我之需求。」

一听是巴结金国皇帝的,县令哪敢阻拦,忙不迭的说道:

「若是此事,本官就算拼着被上司责罚,也要助公子一臂之力!」

就这样,辛弃疾仅凭一只超市里定价两块九的塑料碗,就拿下了一座山的地契。

莱芜县东边看似只有一座山,实则是一条山脉,跟淄州丶益都府丶密州丶莒州等地全都相连。

可以说,只要占据这片广袤的山区,日后进攻山东六州之地,便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辛弃疾本以为一只塑料碗谈不下来,还拿了防风打火机当备用,现在事情这麽顺利,他决定找个时间,再用打火机换点儿别的物资。

比如粮食丶比如农具等等,总之,得先把安家立业的家伙什准备妥当。

他拿着地契离开莱芜县衙时,混元宫内,武媚娘正坐在院子里看书,抬头看到一个穿着道袍的绝色女子,脚踩小白鞋,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

女皇陛下放下手中的小学数学课本,起身打了个招呼:

「你是施夷光吧?我是武媚娘,道号牡丹仙子。」

西施还是那幅怯生生的神情:

「周方士提到过您的名字,还未感谢,您的鞋子穿着极为舒服便利……」

武媚娘笑吟吟的说道:

「这些都是仙长的钱所购,你若感谢,直接感谢他便可……仙长说你刚回去便召唤神雷劈死了越王勾践,如今越国是什麽局势?你手中捧的竹简又是何物?」

西施小心将竹简放在了桌子上:

「此乃军师范蠡给周方士写的书信……」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