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托付 知秋(2 / 2)
李显穆也为之一惊,「伯父,这些东西该留给世兄的。」
陈英从洪武二十四年就担任刑部侍郎,又担任了多年的大理寺卿,他掌握的东西,虽然不如电视剧中的百官行述那些离谱,可很多东西也极其富有价值。
从洪武时期到永乐时间,陈英在九卿高位上坐了十几年,一个人就能稳得住心学不被攻讦,自然不是简单人物!
这是一份相当丰厚的政治遗产,而现在他竟然要给李显穆这个外人。
陈英不在意的摆摆手道:「我早就和你世兄说过这些,他是个憨厚的,把握不住,给了他也无甚大用,我把这些给了你,或许对他也是件好事。」
陈英的儿子李显穆是见过的,在官场中的确是个老实人,当时在河南当县令,黄河支流发大水,据说在堤岸上住了三天三夜,硬生生把黄河支流缺口堵住才回了县衙,然后就因为发高烧差点没挺过去,也不会溜须拍马,可以说,如果没有当九卿的爹,一辈子就在县衙当县令了,甚至可能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被人扣上一顶大大的黑锅,做了刀下亡魂。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陈英心中自然也是有一分希望日后李显穆能看顾一下他儿子的打算。
「伯父放心,世兄为人耿直,虽不善权变,可有大毅力,日后必然有锦绣的前程。」
李显穆向陈英许下了承诺。
陈英却摇摇头道:「倒也不必过于抬举他,他能走到哪一步都由着他吧,官场波云诡异,不要拖了你的后腿才是。」
「伯父不必忧心,小侄自然心中有把握。」
李显穆心中自有计较,若真是不堪造就的,他自然不会扶持,可陈英这个儿子不一样,乃是干吏一样的官,这种官做起事来,是好用的,他日后要厉行改革,手底下就需要这种愿意冲锋陷阵的。
况且陈英的儿子,这是自己人,能提携一把自然是要提携一把的。
李显穆心中想着,陈英伸手从枕头下面取出一把钥匙,而后告诉了李显穆一个地点,「那里便藏着些我在刑部和大理寺多年积累的东西,其中不少已经废掉了,但还有一些能用,我那些门生故吏,我都给他们打过招呼,其中人情我也一笔笔记着,日后能助你一臂之力。
当初你父亲说广播心学,但真正的心学党人要纯粹一些,这些人你看看哪些能用,便吸收进来,若是用不了的还了人情后就舍掉吧。」
李显穆将钥匙收起来,又应着这些言语,陈英望着李显穆怔怔出神,「我的前半生一直在官场中打转,却只觉得毫无意义,只能谨守着自己的本心,直到遇到了你父亲,我才知道人生应该这麽过。
你父亲是个很不同的人,在先帝时期那些艰难的情况下,他依旧怀着理想,并且持之以恒,只可惜好人不长命啊,刚刚迎来光明,他就去世了。
他还那麽年轻,不像我,已经垂垂老矣。」
其实陈英也不老,他只比李祺大了十几岁。
李显穆静静听着,便有些走神,想到了父亲临终前的模样,回过神来时,二哥李茂和二嫂已经不知何时重新回到了屋中。
陈英的话音也渐渐落在了尾声,声音颤抖着好像渐渐说不出话来,陈氏急着想让父亲再喝一口参汤,却被陈英按住。
他的面容陡然红润起来,可陈氏却面容惨白,一时竟然不知谁才是病重那人。
「以后好好的,为父走了。」
望着已经哭成泪人的女儿,陈英眼角终究落下了一滴怜女之情的眼泪,他终究是不放心啊。
「父亲!」
陈氏捧着父亲的手痛哭出声,含着无尽的哀凄。
李茂作为女婿在里面帮忙。
李显穆走到院中,望着湛湛青天,「父亲的好友在渐渐凋零了,好像属于父亲的痕迹在一点点消失。」
他叹了口气,有一条叶子落在他的头顶。
他将其取下,茫然,秋天到了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