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日本(2 / 2)
其一,汉王之所以会迅速倒台,很大的原因就是交结你们这群勋贵,现在你们又想交结太子,真是不可所谓,太子不可能冒着开罪皇帝的风险,和你们这些勋贵过从甚密。
其二,勋贵的作用就是掌握军队,制衡文官,这是勋贵对于皇权的作用,无可替代,只要现在尽忠于皇上,未来也尽忠于皇帝,自然不会被冷落,根本不用着急换主子。
这些勋贵有没有听进去,李显穆不清楚也不在意,从这之后他也不再见这些勋贵。
毕竟李氏和他们这些以武功起家的勋贵不同,从祖辈李善长起,就是文官,如今虽然勋贵有英国公这样的中坚力量撑腰,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文官崛起是必然。
毕竟文官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单说内阁七人,每一个都卓绝有才华。
可在所有人之顶的,便是李显穆,这是唯一一个,所有人都确认的未来仕途光明璀璨的睁不开眼的一个人!
……
入夏以来,京城颇为乾热,文渊阁中所有窗户都敞开着,可却没有一丝风流进,偶尔有一点风,却好似从火焰山刮来,热的让人只觉烦躁不已。
「冬冷夏热,这京城的气候真是……」
李显穆笑道:「总比南京的夏日好些,那才叫闷热难耐,京城四季分明,我倒觉得不错。」
「确实,京城也就冬天难挨了些,取暖的炭费消耗大了些,其馀都尚好。」
几人一边处理事务,一边闲聊着,「山东巡抚之事,几个月了还没定下来,看来的确是很难。」
「陛下难以下定决心,还是担心地方权力过大。」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历来王朝建立几十年后,地方都会渐渐自称体系,这时朝廷势必要派人去打破已经一潭死水的地方。
我看不仅各省要派巡抚,以后若是真有遍及几个省的类似于红巾军那等事,还要派总掌数省军事的都督。
前朝都设立过这种军事重镇,我大明又岂能免俗呢?」
众人都是饱读诗书历史之辈,对李显穆的说法自然认同。
「相信陛下能想通这一关节,巡抚即便不能化为制度,但终归是要派人出巡天下的。」
李显穆不急,日后总有他能掌权的时候。
「诸位学士,陛下于华盖殿有召。」
众人正聊着,便听到有太监在窗下唤几人,纷纷起身往华盖殿而去。
华盖殿各处都布着大缸,小太监们如同采蜜的花蝴蝶,将一块块冰块放在大缸中,外间蒸腾的热气似要烤熟人,华盖殿中却颇有几分惬意的凉意。
方才从酷热中走过来的内阁众人,顿时觉得精神一振,这炎热的夏天,作为阁臣的好处,就是有时能享受到皇帝才能享受的冰室,毕竟在没有制冰技术的古代,这源源不断的冰块,只有皇室和豪富才能享受到。
进殿后众人便见到皇帝正皱着眉头瞧着手中一封密信,见众人来了,先将密信递给几人,而后才隐隐怒道:「是郑和命人传回来的信,日本之行不太顺利。」
李祺回忆着历史上这段时间明朝和日本的关系。
现在的日本是室町幕府统治时期,上一代征夷大将军,也是第三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统一日本,足利义满是个喜欢做贸易的大将军,为了和明朝做贸易,以日本国王源义满的名义,对明朝称臣,建立了藩属关系,双方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好的。
前两年足利义满死后,他的儿子足利义持(源义持)继承了征夷大将军的位置,再次遣使到明朝接受了册封,永乐皇帝朱棣照常给了册封,按理说双方间的关系能一直正常下来。
足利家是不太在乎称臣这种事的,只要能和明朝做贸易有利可图即可。
但足利义持愿意称臣,他麾下的那些臣子却不愿意,觉得深受耻辱,鼓动着足利义持断绝和明朝的朝贡关系,足利义持没有他爹那麽高的威望,他虽然是幕府将军,总摄朝政,可日本是个类似于分封制度的国家,他也没办法,只能隔断了和明朝的贸易。
历史上一直到足利义持死后,第六代征夷大将军,也就是足利义持的弟弟足利义教时期,才重新和明朝建立了贸易关系。
既然是足利义持时期的幕府,那郑和此行不顺利就很正常了,日本幕府准备正闭关锁国,中断和明朝的贸易,同时中断对明朝的朝贡。
这个时候明朝使团说要去石见国自然不会同意。
郑和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他都觉得棘手,传信回来,那就说明日本方面态度很坚决。
这事不简单,怪不得能让朱棣也皱眉不已。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