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思维博弈,介入彩虹(1 / 2)

加入书签

第212章 思维博弈,介入彩虹

看着陈小群发来的消息,张扬先是一愣,但很快,他就明白了对方为什麽进彩虹股份。

当初张扬设置的收徒条件,就是让陈小群在三个月内,把帐户收益率打到200%。

怎麽实现200%收益率?

他就只能玩短线。

玩短线,基本只看题材概念丶资金认可度和市场热度。

彩虹股份是徐翔操刀,外加业绩利空落地,并且还有市政资金的百亿小作文,怎麽看都是妥妥的大妖股潜力。

现在突然涨停板上「爆头」,任谁看了都得心慌慌,怀疑是不是徐翔用断魂刀出货。

「怎麽了?」林广昌看向突然陷入沉默的张扬。

「没事,有个小孩请教问题。」

张扬回应道。

「小孩?什么小孩?」廖国沛有些诧异,又上下打量张扬,询问道:「你的小孩吗?」

越穷的地方,结婚越早,二十来岁当爹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甚至十七八岁就喜当爹。

相处这麽久,廖国沛也打听到张扬老家在粤北,是远离珠三角经济圈的「穷乡僻壤」,是完全有可能二十来岁当爹的。

张扬瞥向廖国沛,沉默了半晌道:「想什麽呢,是一个有点交易天赋的小孩。」

「他几岁?」

林广昌也搭话道。

他是知道张扬眼光有多高的,前段时间他觉得团队人数少,想着推荐两位有着十年股龄,且可以稳定盈利的朋友加入,但都被无情拒绝,原因是只要精兵悍将。

在张扬看来,现阶段他们能调用的资金不多,并不急着扩充团队人数,而是要走精兵路线。

等资金体量上来,可以同时控盘多只个股,甚至多个市场,那才是扩充人数的时候。

现阶段的「刘关张团伙」,得先把找将帅,再募精兵。

无论是廖国沛丶林广昌还是陈小群,他们的交易天赋张扬是可以看见的,也有心培养他们。

「14岁,应该马上15岁了吧。」张扬回答的同时,打开了彩虹股份的分时盘面图。

目前卖1数量有20万手,也就是2000万股,按照5.48元来计算,翘板需要1.096亿华国币。

「14岁?未成年还能炒股?」

廖国沛肉眼可见地闪过抹诧异,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开户年龄不是要18岁吗?

林广昌则是想到了一种可能,询问道:「是用父母证券帐户?」

沪都是华国的金融中心,很多从事金融行业,或者高净值家庭的父母会早早让自己孩子接触股市丶债市或者其他资本市场,培养他们的投资能力。

在他们看来,投资不仅能提升孩子的经济眼界和思维,未来还能更合理地打理资产。

「对,用父母的。」

张扬回应的同时,打开了彩虹股份的半年报文件,映入眼帘的是净利润亏了上亿华国币,妥妥的业绩爆雷股。

由于是市场热度排名第一的股票,他对彩虹股份的主营业务也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巨额亏损主要是行业结构性衰退丶市场需求崩塌与公司战略转型滞后等多重因素迭加的结果。

「果然,用父母证券帐户炒股的情况在沪都并不罕见,还有家庭专门让孩子学投资。」

林广昌仿佛见怪不怪。

一旁的廖国沛想到了什麽,忍不住感慨道:「这就是沪都家庭的底蕴吗?我记得我刚接触股市的时候,都是瞒着爸妈开户的。」

他是1996年开始接触股市,那年的廖国沛还是位大二学生,资金只有5000块钱,这笔钱还是他做兼职,外加奖学金和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好在他交易天赋极高,入市半年就领悟到了资金跟随的技巧,大四毕业那年,同龄人还在迷茫的时候,他就敢带着5万块钱,以及找爸妈要了5万块钱全职炒股。

虽说在全职炒股,但他也没敢和父母坦白,因为坦白的话,真有可能会被「藤条焖猪肉」。

「很正常,我爸妈虽说不反对我开户,但也没有支持,只能说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不一样。」

林广昌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一句道:「等我儿子长大,十来岁的样子,我也得让他学习炒股,免得以后不知道怎麽打理资产。」

「这倒是不错的规划。」

廖国沛点头认同。

他见过太多不会打理资产,盲目跟风的人了。

就比如说他的一个发小,大学刚毕业就拿了父母十几万投资炸鸡店,结果欠了一屁股债。

在廖国沛和林广昌闲聊未来的育儿规划时,张扬已经通过多个维度判断出,彩虹股份正经历一次极其暴力的洗盘。

相对明显的一点就是,彩虹股份被暴力砸盘的瞬间,各大财经网站,以及股票交流社区就出现了大量的辟谣新闻,例如…

《权威辟谣!张家岗市政公开回应,暂未与「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任何形式的合作,一切消息,以官方通报为准!》

《百亿投资落空,CRT彩色电视机龙头企业被官方辟谣,并未达成任何形式的合作!》

《3万股民被活埋!彩虹股份触及八连板后上演「天地板」,谁来为市场谣言乱象买单?》

辟谣新闻瞎编了吗?

没有!

它们都在打擦边球!

因为它们引用的回应,是张家岗市政三个月前的回覆,那时候项目还没有落地,更没有进入审批程序,官方自然要辟谣。

当然了。

现在也没正式落地。

但纸包不住火,程序进入审批的那刻,就会有人提前知道。

而且徐翔作为泽熙私募基金的经理,可不止和公募基金有合作,还和大量上市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中就包括彩虹股份。

如果说砸盘和利空同时出现是巧合,那还有一个判断依据,那就是堆单量太少了,只有20万手。

为什麽说20万手少?

1,这样暴力砸盘,获利兑现的资金肯定少不了,而且还会逼出一部分恐慌资金和套牢资金。

2,彩虹股份是徐翔明牌控股,而且是他的泽熙私募基金高调介入,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完成了高度控盘。

彩虹股份是股本全流通,一共有4.21亿股,除去前十名的持仓,还有接近3亿的流通股。

假设说,徐翔的泽熙私募仅拿到了60%的长期控盘筹码,那也有1.8亿的筹码要出货。

现在盘面看似砸得凶,板子被压得死死的,但其实都是散户的恐慌筹码和获利筹码居多,真正的大头资金还没出来。

至于为什麽徐翔不堆跌停筹码,进一步营造恐慌情绪,张扬猜测是彩虹股份的股价过于便宜,他担心被其他资金一口吞并。

因为5.48元的股价,哪怕3亿流通股全吃,也不过16.44亿华国币,很多游资都是可以一口闷的。

还有就是徐翔的目标是收割散户,而不是收割游资,他只需要让散户看不出来端倪就够了,其他游资哪怕看出来是洗盘,绝大部分筹码还在他手上捏着,就不担心被顶庄什麽的。

在确认是洗盘后,张扬给陈小群发去消息。

[joker]:世界没有那麽多巧合的事情,冷静下来,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

他没有直接回答是洗盘,而是通过点拨的方式,让陈小群自己去寻找徐翔洗盘的依据。

作为后辈游资的领军人物,对方交易天赋毋庸置疑。

……

华国燕京。

某军属大院内。

陈小群看着张扬发来的消息,似乎明白了什麽。

他没有迟疑,立即打开百度搜寻引擎,把「辟谣百亿投资」的新闻内容检索了数遍。

在第三页的不起眼处,他猛然惊醒道:「靠!怎麽和三个月前,张家岗市政的回应内容这麽像?」

「难道说…」陈小群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然后又低语道:「这就是总舵主的洗盘套路?」

先暴力砸盘,让人来不及思考,再引用三个月前的辟谣内容打擦边球,逼迫散户立马做出决定。

「不愧是joker大神,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洗盘套路。」

陈小群眼神闪过抹崇拜,他就知道找张扬能知道答案。

如果不是大心脏选手,亦或者说细心的股民,恐怕打死都不会想到,人家是用三个月前的官方回应来打擦边球。

辟谣了,但没完全辟谣!

没有迟疑,陈小群把仅剩的1万元加仓彩虹股份。

[华信证券]:您有一笔委托已全部成交。

看着弹出来的网页窗口,陈小群随手点叉的同时,自言自语道:「冷静,joker大神是要让我控制情绪,以后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哪怕天塌下来,都要保持冷静,不然就会像其他散户一样被游资收割。」

但忽然,他又想到了什麽,继续低语道:「情绪能让人上头,做出非理智的判断,那能不能利用这点去收割其他散户呢?」

每一位散户都有游资梦,陈小群也不例外。

相比较于富春路那样的「恶庄」,他更倾向于成为章建平那样的「善庄」,让一部分散户可以赚到钱,实现财富的转移。

在领悟到些许交易真谛后,他连忙记录下来,然后打开张扬聊天窗,快速打字道:「我悟了joker大神,非常感谢您的指点,今后我一定控制好情绪。」

[joker]:加油,保持学习。

[陈小群]:我会的,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就是怎麽去锻炼情绪管控力?

[joker]:多练胆,胆子大了,才能更好地控制自身情绪。

[陈小群]:怎麽练胆比较好,有没有什麽捷径?

[joker]:看鬼片。

[陈小群]:鬼…鬼片?

[joker]:嗯,多看鬼片,击剑运动员都这样干,要是不敢看,可以找父母陪同。

陈小群:「……」

找父母陪同?

这是爷们能干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看的话,陈小群还真不敢,上次和朋友看《午夜凶铃》,两三个星期都没缓过劲,半夜厕所都不敢去。

「还是得找人陪同。」

陈小群低语道。

找爸妈?

年纪大了,经不起吓。

找同学?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天天找他们看鬼片,貌似也不太合适。

「看来只能找老舅了,毕竟他也炒股,听见是joker大神的亲传秘籍,肯定不会拒绝。」陈小群默默选定了对象。

「阿嚏!!!」

同一时间,还在公司上班的郑明辉打了个震耳欲聋的喷嚏,引得周围同事纷纷侧目。

「没事吧明辉。」

隔壁工位的同事关心问道。

「没事没事,可能是某个王八蛋在背后骂我。」

郑明辉说话时,随手在抽纸盒里抽出两张纸巾,擦拭了一遍面前桌子和显示屏。

……

而在另一边。

闽福省,福城市中心。

Asking邱宝裕正在他写字楼的开放式办公区,与一众闽福系游资侃侃而谈。

「徐翔还真狠啊,天地板洗牌,可惜挂出的筹码不多,不然的话,真想顶了他的庄。」

「彩虹股份是只好股票啊,我听说百亿市政资金快走完程序了,到时候股价最起码还能翻两三倍。」

「两三倍?那可就是十几块钱一股了喔,值不值这个价的?」

「现在不倡导科技强国嘛,彩虹股份在液晶基板领域,那可是领头羊角色,不然也不会获得张家岗百亿投资搞产线。」

「还得是转型私募啊,消息比我们灵通多了。」

「害,羡慕不来的,除非裕哥要转型,不然我们这些小卡拉米,怎麽够资格。」

说到这,闽福系的游资纷纷看向穿着米色POLO衫,搭配黑色冰丝直筒裤,休闲感拉满的邱宝裕,眼神都带着抹期待。

他们的资金体量已经非常庞大,是可以和徐翔的柠波涨停敢死队,以及章建平的天下共盟扳一扳手腕的游资团体。

看着兄弟们的期待,邱宝裕不紧不慢地抽出根香菸,旁边的长发男立马掏出煤油打火机。

「沙——」

砂轮摩擦,火焰冒出。

邱宝裕轻轻吸气,点着香菸,然后又深吸一口,缓缓吐出道:「我从未没想过进军私募领域,这里面的水比你们想像得要深,而且牵扯到上市公司和公募机构,一旦两者处理不好,很容易全盘皆输。」

都说他Asking风格激进,横冲直撞,但其实他才是最稳健,最清醒的游资。

作为历史迷,他知道「太阳底下无鲜事」,历史就是一次次轮回,一次次重复。

进军私募领域确实可以做大做强,掌握一手内幕消息,「闽福兄弟会」也可以更进一步。

但代价是,暗处会有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他们。

一旦越了雷池半步,可能他前面的所有努力,积攒的几十亿资金都会化为一缕尘烟。

「既然宝裕都说水深了,那我们就没必要趟浑水,现在的收入还不够你们花啊?」

坐在邱宝裕老板,扣着脚趾缝的邋遢男人开口道。

他叫邱高财,是邱宝裕的二叔,也是华国第一代股民,早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