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3章 声震四野(3k)(1 / 2)

加入书签

第263章 声震四野(3k)

杜鸢的声音还在天地间回荡,随即便真如故事中的圣人一般面朝百姓,背靠山河,席地而坐。

如此一幕,引得周边百姓纷纷压低声响,静静候着杜鸢的下文。

膝前没有案几,手边没有书卷,可当他抬手虚按在膝头,周身忽然漫开一层极淡的暖光。

那不是仙剑的凛冽锋芒,也不是妖物的诡谲萤光,倒像是初春的朝阳刚掠过河面,连带着风里都裹了几分温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杜鸢选的儒家经典是《论语》,此话一出,四野皆静,诸多百姓也是彻底收声,纷纷翘首以盼。

他们中多数都是受困于时代,而没能读过一天书的人。

可在真正的圣人经典面前,哪怕只是一句,可在如此时节,由仙人口诵的光景下。

那真的是连黄口小儿都如痴如醉!

就比如,有个抱着孩童的妇人,此刻竟是发现自己那才四五岁,理应什麽都不懂的孩子,居然都松开了手里的糖糕,双眼直勾勾的盯着那席地而坐的仙人。

似乎他也知道此乃微言大义,难得机缘。

什麽都不懂的孩子都如此了,那些读过书的,知道一些经典的,更是瞬间被钩住了一切心神。

一些读书人开始下意识的在心头琢磨推论,一些虽不算读书人但也识得几个字的,则是跟着低声复诵。

起初还是零散的几句,到后来,连不少只听过先生教蒙学的少年,都跟着哼出了调子。

而那些藏在山野间的仙神,此刻更是各有反应。

蓑衣客眉头紧锁,他不明白这厮到底要做什麽,不过随着那浩然之声中开始夹杂起百姓的复诵后,他方才恍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厮是要借来百姓愿力,乃至于河西文脉,引动天地浩然正气,以补所缺。」

说完,他不由得看向了周遭一处不起眼之地。

此间没什麽值得说道的,唯一有的便是一小片因为地势不好,几近枯黄的小草。

可随着那人不断口诵经典,河西文脉从动,天地浩然正气聚拢。

连带着这一小片枯黄草地都开始重新染绿,几根杂草都受了这般恩惠。

这河西百姓,乃至于四野生灵,久而久之,怕是必出大器!

见状,他不由得摸了摸下巴道:

「儒家真的没来人吗?」

这厮的表现着实不像是野路子,倒像是正统儒家出身,甚至还不是书院一流,洞天一级,而得是学宫出来的捷才。

只是末了他又瞥了一眼文庙方向。他很确定,文庙那边没有动静。

甚至他都怀疑文庙是否动过。

「看不透,看不透啊!」

摇了摇头后,蓑衣客便是迈步而去。

这儿不知为何,落了好多口仙剑,他不打算去争澜河下那把。也没打算真要拿走一把。就是来看看有没有什麽漏可捡的。

这帮人不管是大上天,还是打上天,和他关系都不大。

所以他乐的自在。

老乞丐也停了酒葫芦,眯起眼睛朝着那观水楼的方向看去。

片刻后,他咧嘴笑道:「好家夥!借万民之力成大器,这般用法,老夫倒还是头回见!连这般堂皇正道的手段都亮出来了,那些小妖怪,看样子是真成不了气候了。」

说罢,他重新把住酒葫芦,继续闷饮那好似永远喝不完的酒。

那个小姑娘是他心头永远的刺。

于此,他也不知道为何,只是觉得,自己似乎欠了那个小姑娘什麽。

再看平原之上,那破开土层的黑色大蟒吐信越发频繁。虽从蛇的头颈间难辨情绪,可它的难受却显而易见。

浩然正气一波接一波压向四野,别说那些小妖怪了,便是它这等大妖,都觉得鳞甲发蔫,提不起力气。

犹豫片刻,它周身妖气突然大震,化作远山都能轻易瞧见的黑雾,又在一瞬之间,以妖气作大龙,意图给那儒生一点颜色瞧瞧。

这般动静,百姓们自然瞧见了,看着那黑色大龙直冲而来,起初还有不少百姓下意识的就要起身闪躲。

可当他们看见杜鸢始终背靠山河,静静讲法,他们也就跟着压下了心头不安。

专心听着仙人口诵圣人经典。

对于身后狂袭而来的黑色大龙。

杜鸢好似浑然未觉,只是顿了一下后,又道了一句:

「君子坦荡荡!」

霎那之间,大龙立散!

庞然妖气亦是归于无形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