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不得安生(1 / 2)
第302章 不得安生
宋靖带着沉重的心思,站在铜镜之前,而今日还是崔夫人亲自的为他穿衣正冠。
「阿吉,如此愁眉苦展,要不就别去了吧?」崔夫人看出了他的包袱,相当担心的说道,「这民间传的风言风语,何苦由我宋氏来承担呢?」
「那你知道人言可畏吗?」宋靖有些失神的问道。
「可是陛下不是派人去抓了那麽多人,杀了那麽多人,说那些人是齐国内奸了吗?」崔夫人不解。
「那他为什麽要这样做?」宋靖低下头,看着正在弯腰为其整理腰带的老婆。
「……」哪怕是一个并未有太大格局的妇人,也看出了其中真实的理由,有些难受的开口道,「也是在提防这谣言成真,动摇了吴王殿下的位置……」
「是啊。」宋靖早已洞悉一切,甚至对此并不意外,「倘若我是齐国细作,有这样煽风点火的机会,也不可能错过。」
「虽然我平日里对时安确实是严格一些,但我也要来说句公道话。」崔夫人稍有不满的说道,「他这般,不都是为了皇帝做事吗?别人传他是皇帝的刀,难道不也是民意吗?」
凭什麽好的流言便视而不见。
这些坏的舆论,却这般不依然不饶。
「你能这麽说,我很开心。」
在崔夫人站起身后,宋靖看着她的眼睛,颇为伤感道:「可除了你,谁还敢为他说这些公道话呢?」
………
「这就不公平。」
今天是一个相当敏感紧张的日子,宋策也没有去点卯,所以坐在床榻上的长青,想到这事都十分不满的对他抗议道:「大伯无非就是把什麽事情都做好,没有同流合污,没有和光同尘。魏忤生也是的,赏罚分明,一视同仁。这北凉守下来了,与燕国和睦了,还退了齐国的大军,怎麽别人传了些什麽话,他们就要去自证清白,不然就怀有不臣之心…岂有如此道理呀!」
她生气的都有些激动了。
见状,宋策赶紧哄着自己的老婆,揉了揉她的肩膀,道:「长青,人言可畏,不得不防呀。」
「是的,如此功高,如此不群,是要担心这所谓人言。但为什麽,那些有点良知的大臣武将,这个时候不来稍微说点公道话?」长青依旧是很气愤,「没有大伯,没有魏忤生,吴王兄的太子之位也得不……」
「诶诶长青。」将手指搭在她的嘴唇上,宋策连忙打断她这个危险发言,觉得太过于敏感。
「无妨的,我已经惩戒过了我的侍女,她不敢再与那许尚仪暧昧不清。」长青直接明牌。
她如此识大体,有家族情怀,让宋策颇为感动。自然的将其搂在怀中,依偎着自己的臂膀,道:「你相信我大哥,相信我们宋氏,我真的非常开心。」
「我已经嫁到宋府了,就是你们家的人,我只希望家宅安宁。」长青完全信任道,「若此事过后,大伯真的不为同僚所忍,不为吴王所忍。他无论是和光同尘,亦或者是就此放弃,长青都不会觉得他变了,宋氏变了。」
缓缓的,她抬起了头,看向自己的老公,道:「只是,受委屈了。」
「……」宋策真的有点泪目,原来娶一个贤妻是这麽幸福。
有点能够理解他爹平时为什麽不开心了。
「景明,去找大伯吧,他现在比我更需要你安慰。」
长青流露出灿烂而温柔的笑意。
「嗯,我待会儿再来。」
就这样,也相当忧心忡忡的宋策去到了宋时安的房间。
然而一推开门,便看到他慵懒的侧躺在床上,撑着头看小说,似乎一点儿紧张和惶恐都没有,跟宋府其它战战兢兢,连话都不敢大声说的人不同。
「你怎麽没去国文馆?」宋时安好奇的看着他,「旷班了吗?」
小小年纪就学会摸鱼了,就算是高干子弟也不应该吧。
这尼玛才十六岁吧。
「哥,都这个时候了,我怎麽放心得下你。」宋策道。
「哪个时候?」宋时安问。
「哥,你是在开玩笑吗?」宋策坐到了他的旁边,将他的香艳书籍给收走,然后道,「今日去迎接大军班师,吴王领衔,晋王和中平王都去,除了那个病秧子肃王,剩下的小王爷都去了,这就是给吴王造势啊。」
「病秧子……」宋时安看出了弟弟的愤怒,打趣道,「你说话很激进呀。」
多少是个皇子,怎麽还直接骂上了。
「不止我,长青也相当的愤怒。」
「那你要好好待人家,长青是个好女孩。」
「我知道。」宋策道,「我是担心你。」
听到他这麽说,宋时安笑着坐了起来,看着这位好弟弟,安慰的说道:「别人骂了你一句,你转头就忘了,相当于没有骂过。而你一直记得,不就等同于他每天都在骂你吗?」
「……」这话说的很玄妙,但宋策不懂跟这件事情有何关系,「哥你是想说?」
「他们若说我是反贼,有不臣之心,我便畏惧了,这不相当认了这个说法吗?」宋时安道,「我就是我,从来都是,任尔东西南北风。」
见到宋时安如此洒脱,宋策也放心了,笑着道:「哥,你是对的,现在皇帝已经制裁了那些传播流言的人,杀得盛安人头滚滚。只要你好好待在家里,过了今日,此事便淡化了,日后也没人敢再提及此事,否则,就是找死。你,依旧是你。宋氏,依旧是宋氏。」
「所以别担心我啦,难得休假,去陪老婆吧。」宋时安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你要不要也去心月姑娘那里待一会儿,散散心?」
「懒得陪她,让她自己玩去。」
中部男子都是这麽顶天立地,绝不魅女的。
「那兄长,有事叫我。」
把宋时安疏导通了后,宋策便退下了。
不过其实被疏导的人,是这个弟弟。
在他刚走,宋时安也下了床,解开腰带,褪去素袍,嘴角勾起一抹轻松笑意。
是啊,因为害怕封号而不建政,不就相当于被永封了吗?
………
诸位大臣,先到了城外。
而其馀的皇子,则是乘着王驾,陆续的到来。
除了肃王以外,连年仅十岁,下马车都需要有人抱着的长沙王,也到了。
而最后来的,则是晋王和中平王。
是的,晋王已经认了。
也愿意交出权力。
可态度是要在的。
他也没有理由受了这麽大的委屈,还要哄着四弟,捧着他上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