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登马游街(1 / 2)

加入书签

第155章 登马游街

所有进士的金帖,都已经发出去了。

剩馀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也只能来年再战了。

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倒并没有像先前乡试时,举人落榜的那群人一样消极。

进士是锦上添花,考不上也只是说很难进步,不至于身为读书人的人生就废了,但举人可是进入封建社会官场体制的前提,至少在大虞,没有这个身份等于一无所有。

不管你是考来的,还是走关系来的。

只有在后世,『正考级』可能听起来有点东西,似乎是半步公务员,但在古代科考,备考选手便是这世上最落魄的失意人。

既然没考上,那接下来的时间,就趁着考假,在京城放松的玩玩。

不过,还有一点是大家关心的。

外城贡院,官方放榜。

不仅会将具体的进士排名给公布,还有考生的考试成绩。

对于宋时安是状元,其实在发金帖时,就已经有风声了。

可当皇榜张贴之际,其下所有的考生,还是忍不住疯狂,彻底沸腾。

「辞赋第一,策论也是第一?什麽人呐!」

「宋时安,是双科甲等第一状元!这样的状元,好像自有科考以来,都不超过三个吧?」

「怎麽有人能够做到,考华丽文章天下第一,考治国策论也天下第一的?」

「这莫非是因为打赢了朔风之战,朝廷给…特赐的吧?毕竟他一直都没时间看书,回来就进牢狱了。」

「感觉这个可能很大,毕竟那麽大的功劳。」

「宋策也登榜了,还真可能是,对宋靖父子在牢狱之中的补偿……」

正当有人议论,且把这种风向带起来的时候,也在后面看榜的王水山一下子就怒了,大声道:「那去年还没守朔风呢,双科甲等第一的解元,又是谁特赐的?!」

这话一说出来,周围人一下子就被吓到了。

纷纷看了过去。

想知道是谁在说这样的话。

然后就发现,是新科进士老爷王水山……

准备带节奏的那群人,一下子就低下了头,默不作声了。

不是因为他说的有道理。

读书人吵架,哪有轻易被说服的,不都是各执一词?

因为他是进士,起步正七品啊。

谁敢和自己的领导哈气?

而他说的,的确有道理。

毕竟他去年是解元呀。

「对啊,去年的司州乡试,那文章如若切题,放在进士的考试里,也能是状元。再厉害,能有《劝学》厉害吗?」

「真正让人惊叹的是,宋时安既能写出《劝学》这种质朴说理,比肩圣人书的好文章,又能够在这种考文采的题目里,拿下第一,真了不起啊。」

「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如此全才?」

「宋时安我认识啊,之前还和我一起喝过花酒……」

「胡说八道。」正当有人想要套近乎丶蹭热度时,直接就被反击,「双科甲等第一的人会去喝花酒?」

「你这是自己行为不端,还想拉上宋时安。」

「是啊,此等把书读透了的人,哪有时间做那种消遣?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嘛。」

「那可是写了《劝学》的人啊。」

《岁月史书》。

天下各州的举人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他们自己所认为的宋时安。

而本土的盛安举人,哪怕真的和宋时安一起玩过,可要说出『我是本地人,他真的和我一起喝过花酒!』也会被当成小黑子围攻。

这就人性的魅力,太他妈令人着迷了。

那除了宋时安,另外一个人,就慢慢被人关注到了……

当然,并不是榜眼。

「孙谦公子策论第四呀,那真是有点可惜。」

「辞赋二,策论四,跟葛昭的辞赋四,策论二,成绩差不多吧,好像也能榜眼?」

「但策论明显更重啊,每一届都是如此,葛昭的榜眼还是实至名归的……」

作为读书人,多多少少是有点怕孙家的。

可流传到市井之后,就不太一样了——

「宋时安竟是双科甲等第一啊!又跟去年一样?」

「那孙谦又是被刚好踩下去吗……」

「哪呀,是探花,连榜眼都不是!」

「啊?不是说他们争状元吗?还意味赢了的是状元,输了的是榜眼,怎麽成探花了。」

「那就说明不是他俩争呗!」

「根本就不是对手啊。」

「说话小心点,可别让孙司徒家的人听到,那位大人可小心眼了……」

「听说宋时安会进大牢,就是孙司徒带头在朝堂上乾的。」

「嘶,这朝堂之上,可真是水深啊。连把姬渊打退了的人,都要蹲大牢。」

「听说擅自调兵还是小事,最主要的,还是他把朔风一些卖国豪族的家给抄了,还把钱发给了老百姓,让他们抗贼。」

「这世道啊,为国为民的人蹲大牢,拼命捞钱的人,活的比谁都滋润。」

「那现在中了状元,是不是就要出狱了?」

百姓们都十分的感兴趣,宋时安的命运到底如何。

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是最喜欢造神的,会幻想丶塑造出一个完美的大侠,专杀权贵,替庶民解决不公。

这也是为什麽古人推崇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塑造成了地狱判官。

但并非是嘲讽民众的愚昧,而是说,老百姓都是有一种朴素价值观的。

美利坚老百姓推崇早期的超级英雄也是同理的。

但信心是会被磨灭的,当人发现未来无所期盼,朴素的心态也会改变,变得更加有破坏倾向,因此『祖国人』风靡。

现在的他们,对宋时安便是造神初期,也是最猛的时候。

「是啊,哪有坐牢的状元?」

「无论怎麽说,都得放出来了。」

「宋时安,今天就要放出来!」

但民愤逐步转向鼎盛时,一个消息传来:「好像皇城今天解除了封锁,谁都可以进啊?」

「真的吗?」

「我就看到大门正开,且并不查询身份,好像谁进去都不管。」

「那大理寺能去吗?」

「衙门口肯定能待会儿吧?」

「走!去看看!」

………

「景明,恭喜啊。」

宋策的金帖发放到了宋府,每个人都很高兴,包括江氏。而在得知到宋时安也中了进士,甚至还中了状元后,更是狂喜。

不过现在庆祝的,是宋策那更加出乎意料的进士。

「多谢。」

而宋策在看到金帖后一愣,问道:「吴兄,此次进士总共招录多少名?」

宋策是在国子监当差的,跟来人自然认识。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国子监内部人员参加科考舞弊。

能够阅卷的,全员的都是进士,不会去考。

顶多会给一个部门的同事,开开绿灯而已,但也不能真的硬塞名额,皇帝什麽都看得见。

「景明,总共召三十人。」他回答。

听到这个,宋策又看向了自己金帖上的第『三十名』,笑容收敛了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