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宋府解封,天下举人归京(2 / 2)

加入书签

皇帝不是,勋贵之首不是,士族之首也不是。

所有人,都是被推上去的。

皇帝,离国公,孙司徒,都要为自己背后的利益集团负责。

负不了责,那就要换人。

就在这一家人聊天之际,沈康进来了。

「沈爷。」

宋策连忙起来,行礼。

「公子,夫人,小姐。」沈康身姿挺拔的随手行礼,而后说道,「上头命令,宋策于家中科考,到时候由锦衣卫和国子监学士共同监考。」

听到这个,全都傻眼了。

「沈爷,这是有人替我儿报考了吗?」崔夫人连忙起身,问道,「是我父亲做的吗?」

「沈爷,那我儿呢?」江氏问。

「宋时安于狱中考试。」

在回答了江氏后,他又面向崔氏,以及宋策,回答道:「其它的,到时候便都知道了。」

他这样说,大家也都不好问。

毕竟锦衣卫,不是闹着玩的。

「大堂外的锦衣卫,还有府中其它值守的衙役,从今天开始,便全部撤出。」沈康说道,「当然,府门外还是有人当差的。但府中,可以自由活动,通行,包括下人采购,申请之后便可。」

解禁了。

这意味着,基本上无罪释放。

「那沈爷,我需要做些什麽?」

宋策有些彷徨。

缓缓的,沈康将粗糙到茧如刀锋般的大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下,和善笑道:「公子,好好备考吧。」

………

京都,再一次的迎来了空前的学子热潮。

先前是整个司州前来考举人的秀才们。

现在,则是全天下来考进士的举人们,可谓是遍地文曲星。

而这些人之间,很多都互相的认识。

他们结伴,基本上是以地域为区分。

更精确的小圈子,就是『同期举人』。

这种情谊,是非常深厚的。

在学子驿馆之中,高云逸,范无忌,还有两位,坐在一桌。

这些人,在之前的任免后,便各自为官,而今能聚在一起,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以及,聊不完的八卦。

「那韩忠辰呢?」高云逸感兴趣的问道。

提及此人,旁人就笑了:「一回盛安,就跑到孙司徒家送礼去了。现在,估计在孙谦那里鞍前马后吧。」

听到这个,一众人抿着嘴,摇了摇头,不发表看法。

真是没下限啊。

「他是指望靠孙家,升到正七品了。」高云逸道。

「你们,还是正八品吗?」

因为范无忌和高云逸,是第三和第四名,一个去了军队,一个当了县尉,算是这一波举人里,起步相当高的。

「一年你还想升一大品啊?八年做到宰辅?」高云逸乐了。

正常最快的,还得有点由头,拿点成绩出来,才能两年升一级。

「孙谦公子现在是我们那一批,唯二的正七品。现在又收了那麽多税,这次再考个进士,怕不是直接就飞到五品了吧?」

人比人,是能够气死人的。

其实大家伙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和顶级的世家相比,还是渺小若尘埃。

不出意外,他孙谦就是下一个孙司徒。

当然,孙谦如果入局了,那孙恒就失去了成为九卿的可能性。

一家,是不会同时有两个人入局的。

「说到唯二的正七品啊……」

范无忌,看向了酒肆里,挂着的那一块匾——大展宏图。

………

「既然能让小宋大人在监狱里科考,那是不是就能让他在狱里看书了啊?」

「也是啊,别的人考试都要寒窗苦读,他回来这麽久,都没有碰到一次笔。」

在两名狱官聊天时,孙恒恰好经过,然后直接呵斥道:「做你们分内的事情就够了,大理寺只效忠皇帝的,不是用来阿谀奉承权贵的。」

「是。」

两个人连忙低头认错。

孙恒虽然也很烦孙谦,但现在他们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宋时安。

宋时安好起来了,他们就坏了。

而此时宋时安的牢房中,朱阿芒照常送饭,并且小声的询问道:「堂尊过几日就要科考,是否有任何的需要?」

「什麽意思?」宋时安问。

「比如一些需要的书籍,或者纸墨笔砚?」

这个事情,不是一个狱卒能够办好的。

朱阿芒上头有个(小)刘大人,是他让自己问的。

刘大人,想必也有想要讨好的人。

「要这做什麽?」

「不用看看书吗?」

哪怕是个狱卒也知道,科考需要文辞华美,要引经据典,要立意深刻。

荒废了学习这麽久,肯定要捡起来啊。

「不用。」

然而,宋时安直接拒绝,松弛的靠着墙,手里拿着馍,随意道:「大虞才共一石,老子高八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