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9章 变化(1 / 2)

加入书签

第259章 变化

马厂长也是个精明人,一看李振国的样子就明白了,连忙笑着说:「您是行家,要是您这边确定租赁,我们优先把西厂房的两条生产线给您用,这些小问题我们马上安排人修,保证不耽误生产。

聊完设备,就该谈租金了。

李哲看向马厂长:「马厂长,关于租金,谢厂长之前跟我提过 3500元一个月,您看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马厂长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却很坚决:「李老板,3500元真不算贵。西厂房的两条生产线当年买的时候花了几十万,要不是厂里实在困难,我们也舍不得租出去。」

金百万立马接话:「马厂长,话不能这麽说。现在罐头行业不景气,您这设备放着也是放着,还得花钱维护。我们租西厂房的两条生产线,不仅能帮您盘活设备,还能给厂里带来收入,您再降降,咱们诚心合作。」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了半天也没谈拢。

这时,刘副厂长凑过来,笑着打圆场:「各位老板,快到中午了,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镇上有家『万安老菜馆』,做的都是本地特色菜,咱们去尝尝!」

马厂长顺势点头:「对对对,先吃饭,租金的事慢慢谈。」

一行人出了罐头厂,往「万安老菜馆」走。

路上,李哲和李振国走在后面,两人简单沟通了几句。

馆子不大,外面有八张桌子,墙上挂着些老照片,都是廊方的老风景。

李哲一行人进了包间,刚坐下,老板就端上了几碟小菜:熏鸡丶酱驴肉丶拌三丝,都是当地的特色。

刘副厂长热情地给众人倒酒:「这是咱们本地酿的枣酒,度数不高,喝着顺口,各位尝尝。」

酒过三巡,之前在厂里没怎麽说话的几位副厂长突然活跃起来。

王副厂长端着酒杯走到李哲面前:「李老板,我敬您一杯!您要是租了生产线,有啥技术问题尽管找我,保证给您解决得明明白白!」

刘副厂长也跟着敬酒:「李老板,职工的事您放心,只要您肯用咱们厂的工人,我保证他们好好干活,绝不偷懒!」

几杯酒下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李哲放下酒杯:「各位厂长的心意我领了,不过租金的事还得再商量,3500元一个月确实太高了。」

李哲语气真诚道,「咱们乡里乡亲的,我也知道厂里现在的情况比较困难,也没想搞故意压价那一套,一口价租金3000元一个月,行的话,咱们今天就能定个初步意向。」

金百万之前就联系过几家罐头厂,这麽多天也不是白看的丶白谈的,对于租赁罐头厂的价格事先有了预判。

马厂长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琢磨了一会儿,又跟身边的几位副厂长对视了一眼,才点头:「行!3000元就 3000元,李老板是爽快人,我们也不磨叽了!」

说着,他举起酒杯:「李老板,我再敬您一杯!有个事想跟您商量下——您租了生产线,肯定需要工人,能不能优先用咱们厂的工人?都是熟手,上手快,不用再培训。」

李哲跟李振国对视一眼,他们确实需要工人,熟手还能省不少事,就点头答应:「没问题,我们需要三十名工人,工资按市场价来,绝不亏待大家。」

可马厂长却皱起了眉:「三十人太少了!我们厂有一百个工人,要是您只用三十人,剩下的七十人咋办?总不能让他们闲着吧?」

「马厂长,您别急。」李哲放下酒杯,耐心解释,「厂里有四条生产线,您留了两条,要是以后找到了销路,复工的时候正好用剩下的七十人。要是我把一百人都用了,您以后复工,哪儿找工人去?」

马厂长还是不乐意:「那也不能只给三十人啊!一百个工人,四条生产线,每条线二十多人正好。

您用三十人,我们留两条线,也用不了七十人,剩下的人还是没活干。我看不如这样,您用五十人,这样咱们两边都方便。」

「五十人太多了。」李哲摇了摇头,「两条生产线,三十人就够了。」再多了也是白领工资,没必要。

李哲是做生意,讲究的是精打细算,不是搞慈善。

「可三十人太少,其他工人闲着,肯定会有意见,到时候闹起来,对咱们双方都不好。」马厂长的语气也有些急了。

金百万见状,连忙开口:「马厂长,您别激动。我们每个月支付 3000元租金,您可以用这笔钱给剩下的工人发点生活费,缓解下压力。我们雇佣的三十人,工资由我们来付,绝不麻烦厂里。」

可马厂长还是不同意,双方又陷入了僵局。

谢厂长跟李哲他们熟,赶紧打圆场:「各位,咱先喝酒,菜都快凉了。用工的事不急,咱们改天再慢慢谈,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哲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就顺着谢厂长的话茬说:「还有件事我得跟各位说清楚——租赁生产线,不光要管理层同意,还得让所有职工都同意。

我不希望以后生产的时候,有人来捣乱,影响生产进度。」

谢厂长拍着胸脯,立马保证:「李老板您放心,只要我们管理层定了,就会召开员工大会,跟职工们讲清楚利弊,保证没人捣乱。」

马厂长没说话,只是端着酒杯喝了口酒,脸上满是愁容。他心里清楚,要是解决不了工人的就业问题,他这个厂长也坐不稳。

饭吃的差不多了,李哲看了眼手表,站起身:「马厂长,谢厂长,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关于租赁的事,还请各位尽快做决定,最好在三天内给我答覆。不是我催,实在是我们种的黄瓜和青刀豆快成熟了,等不起。

要是三天内定不下来,我只能考虑其他罐头厂了。」

谢厂长连忙点头:「没问题!我们一定会尽快给你答覆。」

李哲一行人坐着拖拉机离开后,谢厂长凑到马厂长身边,小声问:「厂长,咱们接下来咋办?」

「咋办?」马厂长望着拖拉机远去的方向,叹了口气:「一个月3000虽然不多,但只要厂里有进项,就还有复工的希望。

通知下去,明天早上八点……所有职工都来厂里开会!」

……

5月 6日。

京城,崇文门西大街

天气渐暖,街道两旁的树木抽出嫩绿的枝芽,偶尔有早起的行人匆匆走过,留下淡淡的脚步声。

谭静雅打着哈欠,慢悠悠地走到蜀香居餐厅门口,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消散的疲惫。

她从兜里掏出钥匙,打开门锁。

「吱呀」一声,门轴转动的声音在大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昨天店里实在太忙了,从早到晚,客人一波接着一波,累的她晚上连算帐的精力都没有。

这五天的活动期,餐厅的生意火爆得超出预期,忙得她脚不沾地,整个人都快累散架了。

原本她还想着今天早点来店里,把帐目整理清楚,可没想到一不留神就睡过了头,等醒来时已经是八点钟了。

推开门后,谭静雅先是走到窗边,将一扇扇窗户缓缓推开。新鲜的空气瞬间涌入餐厅,驱散了餐厅里一夜封闭留下的沉闷味道。

随后,她走到柜台旁,拉开椅子坐下,从抽屉里拿出厚厚的帐本和一沓票据,开始认真地算帐。

首先核算的是 4月份的营业额和利润。

她一边仔细核对票据上的数字,一边在帐本上认真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经过一番细致的计算,4月份的总营业额终于算出来了,足足有 22420元;毛利有 9380元。再减去 3800元的杂费,4月份的纯利润是 5580元。

谭静雅看着这个数字,嘴角微微上扬,4月份的营业额比 3月份高了一千元左右,纯利润更是高了 500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