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锋行传媒的商业生态(2 / 2)
就比如Roku这家公司,在国内没有任何名气,在米国也是相对低调。
公司就是做机顶盒以及内置的应用程式的,
十年后,这家公司做到了米国市场第一。
即时到了2024年,Roku的营收规模也不算很大,仅有十几亿米金。
但是这家公司的产品,能覆盖米国接近40%家庭的电视机,是各种娱乐内容触达电视用户的关键媒介。
在未来,就连一向霸道的苹果公司,都要给Roku交「过路费」。
这家公司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靠一个产品策略,那就是中立便捷。
所谓中立,就是不强行绑定任何软体,不硬给客户塞GG;
所谓便捷,就是应用程式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
这个策略,让Roku赢得了米国人的喜爱。
其实这也是华国观众的痛点。
未来大家越来越少的看电视,除了智慧型手机的冲击之外,也是因为机顶盒的应用软体很恶心。
不仅操作麻烦,而且GG特别多。
打开电视机,真的想看个电视,都要找半天。
其实很多家庭,即使不看电视,也会买个电视挂在家里。
如果有个好的机顶盒,提供便捷性和娱乐性,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打开电视机,用大屏刷视频的,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
Roku坚持的策略是好的,但这注定了这家公司在前期会很困难。
因为没有GG就没有收入,仅凭卖机顶盒,是赚不到多少钱的。
所以这家公司目前跟奈飞一样,经营很困难。
创始人伍德有意卖掉公司,或者进行融资。
锋行传媒上市后的第一目标,便是收购Roku。
这不仅能在北米市场低调扎根,还能利用Roku的软硬体技术,在国内贴牌生产机顶盒,打造出锋行传媒的商业生态。
江一锋这次来米国考察,算是提前筹备。
毕竟收购一家米国公司,各项事情还是很麻烦的,中间少不了多轮的谈判。
这就体现出在港岛上市的好处,收购外国企业,相对来说还是方便一些。
江一锋一边参观公司,一边随口问道:「为什麽公司叫Roku,有什麽含义吗?」
伍德解释道:「因为这家公司是我创办的第6家公司,Roku在日语里是「6」的意思,英文喊起来也比较顺口。」
为了包装一下自己,伍德又说道:「我上一次创业是ReplayTV,本来一切都很好的,结果遭遇了网际网路泡沫。
无奈之下,我只能把公司以1000万米元的价格,卖给了SonicBlue。
不管怎麽说,这次创业还是让我赚到了一大笔钱。」
「看出来了。」江一锋客气道:「你身上有一股英伦绅士的风采,谈吐中带着优雅的贵族气质,这与米国的暴发户截然不同。」
这两句话吹嘘到了伍德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因为伍德就是英国人。
鄙视链这种东西,是无处不在的。
英国人在米国,就特别喜欢彰显自己所谓的文化和历史,以及贵族底蕴和绅士精神,嘲笑米国人是暴发户。
伍德也是如此。
「江,你真是太懂我了!」伍德笑着说道:「我们一定能合作得很愉快。」
温凌凤看了看江一锋,也佩服江一锋的口才,真的很会忽悠,几句话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接下来的交流,双方也聊得很开心一个小时不到,伍德便跟江一锋称兄道弟,成为了好朋友。
「江,你什麽时候去英国,我带你参观一下我家的庄园。
那里有最好的葡萄酒,还有高大健壮的骏马。
我们可以一边品尝葡萄酒,一边骑着马,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
江一锋笑着说道:「我的公司要上市了,最近比较忙,明年我会去欧洲,到时候我们再联系。
「0K,那我再给你介绍一下公司的产品。」
江一锋重点了解了Roku的机顶盒产品,以及内置的应用程式。
实话实说,确实都很不错,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水平,还有十几项技术专利。
对于考察的结果,江一锋还是很满意的。
Roku现在规模不大,一共也就四十几个员工,营收在2000万米元左右。
公司坚持低价售出机顶盒抢占市场的策略,净利润很低,确实遇到了资金困难,收购起来难度不大。
只是具体的细节和条款,以及收购价格,都还需要商。
不过这些就是温凌凤的工作了。
这方面她是专业的。
在江一锋的说服下,温凌凤现在兼任了锋行传媒的CF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