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国之宝:汉文帝罪己诏!(1 / 2)

加入书签

第295章 一国之宝:汉文帝罪己诏!

绍治皇帝所住的西苑,顾名思义就位于皇宫西侧,地处西苑门与西安门之间,是一处营造精美的皇家园林。

自从太宗皇帝将帝都搬迁至玉京城开始,朝廷便在西苑的这一片地区大兴土木。

至绍治一朝,除诸多的宦官机构设立在此之外,连皇帝都抛弃危机重重的皇宫跟着住了进来。

老道士在这里修行了二十年,大昭王朝「天规地矩」的核心都从皇宫转移到了这里,虽无九重宫阙护卫,却依旧是一堵铜墙铁壁。

西苑外围驻守着三大营精锐,内部则是白鳞卫和御马监麾下的腾骧四卫营。

「陆同知,真是年少有为,此番立下大功,从地方卫所直入京师,从此简在帝心,前途无量。

咱家远远见了你还有这身飞鱼服,还以为是老陆指挥使当面呢。」

「原来是程掌印,您过誉了。晚辈比起爷爷还差得远,要说忠君体国之道,下官还是要向您老多多看齐。」

仁寿宫外,两队巡视的人马相遇,隔着老远便互相拱手。

一方是御马监掌印太监程恭,他手中掌握腾骧四卫营,提督西厂,是皇帝手中直属的亲军力量,理所当然也在宿卫之列。

另一队便是刚刚重归白鳞卫,从地方小军头正三品镇海卫指挥使,升任白鳞卫从三品指挥同知的陆云尘。

表面看起来品级微降,但谁都知道官员含权量跟品级关系不大,而是跟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呈正相关。

表面同样是三品,但后者的权力又扩大了何止十倍?老太监一句「前途无量」的评语其实已经十分含蓄。

陆云尘从镇海卫回归京师后,先是偷偷把已经私定终身的韩淑书安置在了自己名下众多宅院中的一座。

然后他连家都没回便直接搬进了西苑,贴身保护绍治皇帝。

外有「九品官人法」这柄利剑悬在头顶,他们两个也成了最受老道士信任的自己人之二。

连陆云尘那位已经接过老父亲衣钵,升任指挥使的三叔陆绎都比不上,因为后者有孩子。

纵使社稷主生了一双法眼,也看不穿身边宫人胸膛里的那颗心是黑还是红。

但利益绑定之下,皇帝一旦身死,他们两家也要被打落尘埃。

无数政敌一拥而上,把他们啃得骨头都不剩,利益的纽带比人心更值得信任。

陆丶程两人都是天子近臣,自然知道一身富贵所系的东西是什麽。

短暂寒暄后,不约而同扭头看向仁寿宫日夜炉火不熄,还有一个多月才能炼成仙药的丹房。

两张脸上全都有些沉重:

「我等皆知,五色鼠妖只是前戏,是为了调动全国上下滔滔民意逆冲君王。

真正厉害的是后面那件能以此『天人感应』为引,裹挟民意将社稷主打落尘埃的符应镇物。

除此之外」

除了虎视眈眈的外敌,另一件内忧更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如今住在仁寿宫中的可不只是绍治皇帝,还有他另一个本应「二龙不相见」的儿子——五品【丹鼎道士】景王韩载圳。

如今朝中一派以浊流内阁首辅严介溪为核心,支持这位四皇子景王韩载圳继任太子。

一派以清流内阁次辅徐少湖为核心,支持年长的三皇子裕王韩载坖上位。

景王只比裕王小两个月,都是只有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却因为母妃的缘故,更得社绍治皇帝喜欢。

从他的职官法位都跟皇帝一样就可见一斑。

据他们所知,年初的时候,皇帝还想着在今年年内就让景王出京就藩,彻底定下太子归属,立年长的裕王为储君!

但上半年发生了太多的意外变故,裕王的那些清流老师们嫌疑不小,皇帝的想法也是变了又变。

前些日子,那位景王的母妃卢靖妃在对皇帝哭诉之后,绍治皇帝竟然允许景王在就藩之前入宫小住,辅助他一起炼丹。

这对天家父子竟要朝夕相处七七四十九天。

这种明显的态度转变,顿时给了外界一个浮想联翩的信号。

导致本来就暗流涌动的朝局立刻变得云遮雾绕,谁也看不分明了。

但这些话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就算政治盟友都不敢随便说出口,一不小心就是杀头大祸。

同时,两人也不约而同在心里生出一丝侥幸:

「只要这次顺利炼成不死药,陛下成为真正的人间道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伏魔忠孝帝君。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

也难为他们两个能把这麽长的尊号给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活该受宠。

啪!

没等他们把话说完,头顶突有一声号炮炸响。

紧接着是京城城门附近的钟楼也发出一连串的急促警钟声,此前这种京城遇袭的信号只被敲响过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110年前的瓦剌留学生;第二次是因为10年前的俺答汗;

而这第三次依旧是在绍治一朝,却是来自士绅门阀的绝地反扑。

听到号炮声响的瞬间,陆云尘和程恭立刻纵身跳上内城城墙看向外面,发现卫戍京师的三大营已然与来敌接战。

「何方鼠辈敢擅闯皇城惊扰圣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