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紫袍大员(1 / 2)

加入书签

第240章 紫袍大员

宋堂的讲课风格很有激情。

他越说越激动,额上青筋微显,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前排监生的脸上。

讲到激动处,他猛地一拍身前那张书案,案上的几卷书册都跟着跳了一跳,吓得一个打盹的监生差点从椅子上栽下来。

讲堂里的这几个监生要麽低头装鸵鸟,要麽眼神飘忽望向窗外那棵有些光秃秃的银杏树,只盼着这「宋疯子」早点讲完。

陆北顾与二程坐在后排。

程颢听得专注,不时颔首,而程颐则眉头微蹙,对其言辞激烈丶几近呵斥的态度似有不以为然。

陆北顾则饶有兴致,这位同乡前辈的授课风格虽然很「独树一帜」,但讲的内容是有真东西的,对他提升时务策很有裨益。

而就在宋堂痛心疾首地数落着监生们「不知稼穑之艰,不晓边备之危」,准备展开他《西北民言》中关于边地民生凋敝的论述时。

讲堂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被「哐当」一声大力推开了!

一股深秋的寒气卷着落叶涌了进来。

门口站着一个身着紫色官袍丶头戴直角幞头的老年官员。

他身材中等,官威甚重,一张圆脸此刻却绷得紧紧的,身后跟着两个吏员。

这突如其来的闯入,瞬间打断了宋堂慷慨激昂的讲课,堂内所有监生,包括陆北顾三人,都惊愕地看向门口。

紫袍大员?

这身官袍太过于唬人,以至于陆北顾还认真地想了想,这到底是哪号人物,才会这时候出现在门庭冷落的国子监里。

宋堂被打断,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被打扰的不悦。

他认得来人,但显然对这位上司如此莽撞地闯入课堂非常不满。

「不知学士驾临,有何训示?下官正在讲学。」

宋堂的声音冷了下来,虽行了礼,语气却硬邦邦的。

来人正是以翰林侍讲学士身份「判国子监」的国子监主官——杨安国。

实际上,提到仁宗朝国子监的持续衰落,是绕不开杨家的。

杨安国出身经学世家,他父亲杨光辅就在仁宗朝初年从国子监直讲开始,一路晋升到国子监丞,而等父亲致仕后,杨安国进入国子监担任国子监直讲,景佑年间升任国子监博士,皇佑年间升任「判国子监」。

而在国子监系统里,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国子祭酒」和副长官「国子司业」是不设立的,实际上的管理职责通常由朝廷委派如翰林学士丶知制诰丶侍讲丶侍读等侍从官以「判国子监」或「领国子监」的差遣兼任,而日常庶务则由国子监丞管理。

只不过,国子监虽然是杨家的发家之地,但杨安国对这里的工作并不怎麽上心,他作为当世精通《尚书》的着名经学家,最关心的其实是他经筵官的工作。

因为经筵官是给官家讲课的,只要跟官家的关系足够好,国子监搞成什麽样并不重要。

而杨安国自景佑年间以国子监博士的身份担任经筵官后,就始终致力于跟仁宗搞好关系,他在经筵官这条路上,一路从崇政殿说书晋升到天章阁侍讲,又晋升到天章阁待制,而目前更是爬到了翰林侍讲学士这种高级经筵官的位置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