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8章 朕欲再给突厥加一把火(2 / 2)

加入书签

他刚在案前坐定,李道宗忽然倾过身来,用宽大的袍袖遮着半张脸,压着声音对他说了句:「小娃娃,你这去清风楼,怎麽也不带着本王?」

温禾闻言,抬眼扫了他一下,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好像是你自己急着入宫吧。」

李道宗一愣,转念回想。

好像是这样?

当时拿到马蹄铁,他一心想着赶紧进宫报喜,哪顾得上问温禾后续的安排。

他不禁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强自辩解:「本王这不是着急为你报功嘛,你看,若没有本王当机立断,陛下怎会特意为你设下这庆功宴?」

「那我还真是谢谢你啊!」

温禾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眼神里明晃晃写着「信你个鬼」。

若不是李道宗这「热心肠」,他何至于被百骑司堵在清风楼?

虽说那些新来的百骑卫看在他校尉的身份上,表面上还算敬畏,没敢动粗,可那被「请」回宫的阵仗,想想都觉得憋屈。

李道宗却像没听出他话里的不满,反倒笑得更欢了:「不必客气,这都是本王应该做的。」

他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那副厚颜无耻的模样,看得温禾手痒痒,真想一拳挥过去。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真动手的话,以李道宗那常年征战的身手,他怕是得被按在地上摩擦。

温禾别过脸,懒得再理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李道宗却不依不饶,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说真的,那清风楼的舞姬,比起去年西域进贡的胡姬如何?本王听说最近新来了个江南舞姬,水袖舞得极好……」

「任城王。」

温禾放下茶杯,皮笑肉不笑地打断他。

「陛下还在跟前呢。」

李道宗这才悻悻地闭了嘴,却仍冲他挤了挤眼,那眼神里的好奇藏都藏不住,活像个惦记着糖块的孩童。

温禾懒得理他,端起桌上的热汤喝了几口。骨汤熬得浓稠,混着些菌菇的鲜香,正好压一压方才的酒意。

而就在他和李道宗低声说笑时,大殿内有不少目光正悄悄朝他这边投来。

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几分探究。

其中一道目光,却让温禾心头微顿,颇为意外。

是侯君集。

他就坐在斜对面的席位上,身着国公朝服,脸色算不上好,眉宇间带着几分郁色,正端着酒盏出神,目光却时不时落在温禾身上,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温禾微微蹙眉。

他竟然也在。

说起来,他本以为这辈子未必能在朝堂或者宴饮上见到侯君集。

这位玄武门之变的功臣,虽被封了凉国国公,待遇尊崇。

李世民待他其实不薄,诛杀李建成丶李元吉的事,对外从未明说是他亲手所为,算是保全了他的名声。

可山东士族却认定了是他动手,这些年弹劾的奏章就没断过,明里暗里地压着他的官途,让他空有国公之位,却难掌实权。

至于这背后有没有李世民的默许,温禾就说不清了。

帝王心术向来深沉,既需功臣镇住场面,又需制衡各方势力,或许让侯君集处在这般不上不下的位置,才是最稳妥的安排。

正思忖着,侯君集似乎察觉到他的注视,端着酒盏的手顿了顿,抬眼望了过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侯君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端起酒盏朝他虚虚一敬,动作谈不上热络,却也不算敌意。

温禾迟疑了一下,也端起茶杯回敬了一下。

他对这位名将说不上好感,却也谈不上厌恶。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早已过去,如今的侯君集,更像个被朝堂边缘化的失意者。

「看什麽呢?」

李道宗顺着他的目光瞥了眼侯君集,压低声音道。

「别理他,他最近心情不舒坦,听说他自荐去经略西域,陛下没应。」

温禾恍然,难怪侯君集眉宇间有郁色。

这位凉国公向来好大喜功,渴望建功立业,被闲置在长安,自然浑身不自在。

「管他呢。」

温禾收回目光,舀了勺汤。

「咱们喝咱们的。」

李道宗嘿嘿一笑:「这话说得在理,来,尝尝这炙肉,御膳房新来的厨子,手艺不错。」

温禾夹了块烤肉放进嘴里,油脂的香气在舌尖散开。

他眼角的馀光瞥见侯君集已经转过头去,正与身旁的官员说着什麽,只是那背影瞧着,总带着几分落寞。

正思忖着,殿外传来内侍的唱喏声,原来是御膳房送来了新酿的葡萄酒。

李世民端起酒盏,笑着朝众人示意:「来,为这马蹄铁,也为我大唐骑兵的将来,共饮此杯!」

满殿举杯响应,酒盏碰撞的脆响中,李道宗悄悄碰了碰温禾的胳膊,低声道:「回头得空了,你再请本王去趟清风楼,就当谢礼了。」

没多久,李世民便借着几分醉意起身,摆了摆手说要歇息了。

众人连忙起身恭送,他却在走到殿门口时停住脚步,回头看向温禾:「你随朕来。」

温禾一愣,只好快步跟上。

身后程知节还冲他挤了挤眼,李道宗则做了个「自求多福」的鬼脸,看得他哭笑不得。

出了立政殿,夜色已深。

天空中月头高挂,清辉洒满宫道,两旁的宫灯昏黄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抬头望去,星空璀璨如缀满碎钻的黑丝绒,没了后世都市的霓虹遮蔽,这夜空显得格外辽远壮阔。

「你可知今日朕为何召集十二卫的将军?」

李世民缓步走着,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温禾跟在侧后方,想了想答道:「为了突厥?」

除了这个盘踞北疆的心头大患,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麽事能让皇帝召集这麽多手握兵权的大杀器。

李世民脚步未停,微微的点了点头。

温禾能猜到,李世民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突厥内部分裂的情报,最早便是从百骑司递上去的。

「朕欲再给突厥加一把火。」

李世民忽然道,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好啊。」

温禾下意识应道,随即又觉得这话太轻巧,补充道。

「突厥常年南下袭扰,确实该给他们些教训。」

「那你便帮朕。」李世民转头看他,月光照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隐在阴影里。

「啊?」

温禾愣住了,连忙摆手。

「陛下不会是想让我出使突厥吧?别啊,臣可没这本事!」

且不说此刻突厥正值寒冬腊月,能冻掉人的耳朵,单是那千里迢迢的路程,他这小身板也扛不住啊。

李世民抬手就给了他一个脑瓜崩,力道却不重。

「陛下,您这就不讲理了啊!」

温禾捂着额头嘟囔。

「臣这不是怕办砸了差事嘛。」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出使之事,朕自有安排,不过……」

他话锋一转。

「朕打算让人带些『谢礼』,你那些玻璃丶肥皂,还有新出的羊毛线,最近多多生产,朕会让民部与你府中接洽购买。」

温禾眼睛一亮。

这是要把这些东西当成礼物去分化突厥人?

话说历史上,李世民好像在薛延陀反叛后,确实给那个夷男封了一个可汗。

他连忙应道:「没问题!只是玻璃窑和皂坊的工匠有限,若是要得多,怕是得再招募些人手。」

「朕准了。」李世民颔首,又道。

「还有马蹄铁,一年之内,至少要造出十万件。」

「十万件?」

温禾倒吸一口凉气。

不得不说李二现在的野心是真大。

可现在大唐能拿的出两万多匹战马吗?

别看以为大唐马战无敌,可现在的大唐只能从突厥那边购买。

「陛下,这可不是小数目,如今工部的铁料供应本就紧张,打造马蹄铁又费工时……」

「铁料的事,朕让民部协调各地铁矿,优先供给你,工匠不够,便从军中抽调铁匠,或是从民间招募,待遇从优。」

李世民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

「朕要让十二卫的战马,明年开春之前都换上新蹄铁,待春暖花开,便是用兵之时。」

说到这,李世民忽然顿住脚步,转头看向温禾,目光深邃:「你可知道薛延陀的夷男?」

温禾心里早有预料,他定会问起这个名字。他点了点头,语气凝重起来:「此人比颉利更难对付,陛下封他为可汗,他却并未真心归附,多次阳奉阴违,离开颉利麾下不过一年,便在草原上拉起二十万部众,可见其手腕与野心。」

他顿了顿,补充道:「日后颉利败亡,夷男在漠北逐渐坐大,终将成为大唐北疆的心腹大患。」

李世民闻言,眉头果然紧紧拧起。

温禾的话,显然印证了他心中的隐忧。

过了半晌,他才沉声应道:「嗯,朕知晓了。」

温禾见状便不再多言,只静静看着这位帝王紧握的双拳。

指节泛白,显然是动了真怒。

皇城落钥前,温禾被内侍送出玄武门。

他牵着那匹熟悉的小马驹,晃晃悠悠地赶在宵禁前回到了自家府邸。

翌日,温禾照旧带着李承乾出门,或是去兵部逛逛。

正要走,只见阿冬急匆匆的走来,向着温禾和李承乾行了一礼。

「小郎君,宫中来人了,说是皇后殿下派来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