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6章 这年过的都不安生(1 / 2)

加入书签

第316章 这年过的都不安生

「怎麽做?」

百骑四巨头再加上不请自来的李道宗,五人围坐案前。

那四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温禾身上。

苏定方丶许敬宗和黄春都有些急切,异口同声的问道。

唯有李道宗显得气定神闲,自顾自倒了杯热茶,袅袅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此事简单,让你们百骑的人去市井里散播消息就是了。」

温禾抬眸看了他一眼,指尖在案上轻轻点着:「这样做效率太慢,而且高句丽丶新罗和百济的使者也不是傻子,空穴来风的消息,他们未必会信。」

「那你说,该怎麽做?」李道宗捻着山羊胡,挑眉反问。

温禾嘴角高高扬起,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却笑而不语。

「小娃娃,你这是装什麽神秘?」

李道宗被他这模样勾得心里发痒,放下茶杯催促道,「快说!」

「这事,其实也简单。」

温禾终于开口,眉头轻轻挑起,却又故意卖了个关子。

「但不急,得等倭国使团离开后再做。」

「嗯?」苏定方和黄春面面相觑,显然没明白其中的关节。

许敬宗指尖在案上敲了敲,似乎察觉到了什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没敢贸然开口。

李道宗摸着胡子,哼了一声:「故弄玄虚。倭国使团要参加元会才会离开,这至少得等半个月,难不成要让本王陪着你耗?」

「不过可以先布局。」

温禾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

「让二队的人去鸿胪客馆附近潜伏,先混个脸熟。尤其是半岛那三国的使者,得让他们觉得这些人不是刻意接近。」

这是第一步,对百骑而言不算难事。

二队本就是负责市井渗透的,平日训练的便是如何在三教九流中周旋,从闲聊中套取情报。

而二队的成员,除了温禾,身份信息也只有黄春知道。

苏定方和许敬宗只知其存在,却不知具体是谁。

「接下来呢?」李道宗追问,显然对这前戏没什麽耐心。

「接下来,就是等着。」

温禾莞尔一笑。

这话跟没说一样。

李道宗顿时意兴阑珊,将手中的茶杯重重往案上一放,茶水溅出些许:「罢了罢了,你开心就好,反正这是陛下交给你的差事。」

他倒不是不相信温禾做不到。

而是这小娃娃故弄玄虚的,明摆着是不想让他知道。

他便不自讨没趣了。

「本王走了,元日前,本王让人把小马驹和地契送到你府上,省得你天天念叨。」

说罢,他摆了摆手,起身便往外走,锦袍的下摆扫过炭盆,带起一阵火星。

见他走远,温禾长长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一连串轻响,随即对黄春道:「潜伏的人我来选,有劳黄监事上报陛下。」

对此黄春也没什麽意见的点了点头。

他虽然知道二队的名单,却从不管人员调动的事情。

跳丸日月,时光荏苒。

又是几轮日月转换。

临近正旦。

长安城内的风似乎都带上了几分暖意,寒冬的萧条被日渐浓厚的节庆气息悄悄驱散。

街道两旁的商铺早早挂起了五彩斑斓的绸带,往来的行人比往日多了数倍,摩肩接踵间。

这热闹景象的背后,羊毛线的流传功不可没。

一捆上好的羊毛线不过百文钱,足够寻常人家织一件厚实的成衣,若是给孩童做衣裳,巧手的妇人甚至能改改补补穿两三年。

这般实惠又暖和的物件,让寒冬里的百姓多了添置新衣的念头,也让东西两市的烟火气比往年旺了不少。

往年这个时候,西域来的行商们总对着仓库里堆积的货物发愁。

寒冬腊月,买主寥寥,货物卖不出去,还要缴纳不菲的保管费。

可今年却截然不同,东西两市依旧人声鼎沸,尤其是与羊毛相关的摊位前,更是挤满了询价的百姓。

东市一隅,一间叫做「丽禾百货」看似不起眼的商铺内。

温禾正坐在靠窗的案前,低头核查着帐簿,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清晰的字迹。

一个穿着青色短打的中年男子端着热茶,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恭敬地放在他手边。

「小郎君,咱这羊毛线卖得可好了,」

男子脸上堆着殷勤的笑,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

「每日刚开门就被抢着买,不到午时就脱销了。就是可惜工坊那边的产量跟不上,好多熟客跑了好几趟都没买着,小人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这家「丽禾百货」五日前才悄悄开业,没有敲锣打鼓的仪式,甚至没挂出显眼的幌子,只是默默地开了门,将羊毛线摆上货架。

在此之前,长安百姓想买羊毛线,只能去民部开设的官铺,那些铺子的货也不多,常常挂着「售罄」的牌子,买一次线要跑断腿。

如今「丽禾百货」一开,长安城中的人,自然趋之若鹜。

温禾翻过一页帐簿,头也没抬地说道:「现在的羊毛要先紧着府兵,给他们赶制冬衣,分到商铺的数量自然少些。」

「等过了年,工坊的机器调试顺了,产量跟上了,就不缺了。」

眼下兵部那边催得紧,边境的府兵还等着羊毛线做御寒的衣物,民用的份额只能先往后挪一挪。

「是是是,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中年男子连忙点头,笑容里带着几分谄媚,却并不让人反感。

他叫赵大福,是温禾通过牙行找来的掌柜。

按理说,这般直接关系到「钱袋子」的商铺,该找个知根知底的心腹打理。

可温禾手下实在没人可用。

李义府要盯着「三味书屋」的生意。

阿冬和后院那个叫阿土的仆役都不识字,周福又得在家帮着管帐丶照看家事,思来想去,只好委托牙行寻了个有经验的。

这赵大福目前看来还算靠谱,至少帐簿做得清清楚楚,进项支出一目了然,没什麽含糊的地方。

温禾将帐簿合上,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驱散了几分寒意。

他抬眼看向赵大福:「以后每隔七日,你让人把帐簿送到我府上,不用亲自跑,找个稳妥的夥计就行。」

「是是是,周管事前几日就交代过了,小人都记下了!」

赵大福连忙应声,腰弯得更低了些。

他以前也是个小有家业的商贾,却因得罪了某个士族,被整垮了生意。

走投无路才投身牙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