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5章 回娘家(1 / 2)

加入书签

第385章 回娘家“媛媛,你把这个带上。”

“妈,不用带这些。”一看陆母准备了这麽多东西,孟媛忍不住说了一句大实话,“他们不配!”

这不是配不配的问题。

陆母道:“大过年的,空着手上门也不好,容易落人口实。”

“娘,我没空着手,你放心吧,我都已经准备好了。”

说这话的同时,孟媛拿了一个麻袋径直去了厨房。

馀下几人,见状也都好奇地跟了过去。

然後就看到孟媛蹲在墙角,在那扒拉着煤球。

不,都不是煤球,而是煤饼子。

这会煤球运过来,下面会有很多煤粉和煤渣。

这些也是花钱买的,可不能浪费了,拿黄土和好,再摊成薄饼贴到墙上,等晒乾了再拿铲子铲下来。

这个比不得煤球耐烧,但生炉子引火还是能可以凑合凑合。

有总比没有强。

不一会的功夫,孟媛就装了半麻袋的煤饼子。

陆父陆母简直惊呆了,“媛媛,你……你是打算带这个过去?”

“对啊!”孟媛示意霍战开拿绳子将麻袋口捆结实一点,这才开口解释了一下。

先前他们打电话的时候总是哭穷,说家里穷得连煤球都买不起了!

现在天冷,送这个正合适。

煤球便宜,每百斤合下来一块三毛五。

这半麻袋,撑死了也才两三毛钱。

见时间差不多了,孟媛道:“爹娘,那我们先走了。”

陆母点点头,心情却有些复杂。

儿媳妇做事向来周全,这还是陆母头一次在她身上看到孩子气的一面。

可见娘家把她伤得有多深。

既然如此,就随她高兴吧。

就是不知道亲家看到这一大袋煤球之後,会作何感想?

此时,郝家。

孟母齐芳和继父郝春来对孟媛的到来一无所知,这会夫妻两人正在屋子里摔盆扔碗的,吵得不可开交。

筒子楼就是这点不好,隔音效果可以说是聊胜於无。

两口子刚拌上嘴,这一层的住户就全都听到了。

今年厂子效益不好,处於半停工状态,小一辈的都走娘家去了,只剩下老一辈的在家待着。

大冬天的本就无聊,好不容易来了点乐子,大夥都积极的很。

这不,几个大娘闲着没事,赶紧跑到郝家斜对门的李大娘家。

“今天又咋了,这正月才过了不到两天,他们两口子怎麽又闹起来了?”一进门,几人就迫不及待的问上了。

“嗐,半路夫妻不都这样,隔着心呢!”

李大娘显然已经听了有一会了,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招呼着几人坐下,李大娘又小声补充了一句,“我听着好像是为了节礼的事吵起来的。”

住在筒子楼里的都是电机厂的老人了,孟家的情况大夥也都门清。

当年齐芳和郝春来两人结婚的时候,双方各自带了前头的孩子。

齐芳自己是两女一儿,孟媛在家排行老大。

郝春来则是两儿一女。

结婚的头几年,两人看着还挺和睦,没觉得有什麽。

可真正等到孩子们长大要成家立业的时候,这两人的矛盾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先是郝春来为了自己的大儿子凑彩礼的事,算计了孟媛,逼得她去了疆省,还霸占了她临时工的工作。

之後他家二儿子结婚的时候,又把齐芳的二女儿给算计了。

这次倒是没花钱,两家是换亲的。

等於就是拿齐芳的二女儿给郝家的老二换了一个媳妇儿回来。

可等到齐芳小儿子要结婚的时候,郝春来除了出了一张嘴,说些漂亮话,钱财方面是分币不掏。

齐芳就算性子再软,再糊涂,这些年也琢磨出了一丝不对味的地方。

因着这事,这两年他们夫妻二人没少闹。

就在这时,隔壁又是“眶铛”一声,听着像是搪瓷盆摔在地上的声音,吓得几个大娘心脏砰砰直跳。

好在其中一个姓范的大娘稳住了。

把耳朵竖起来的同时,她还不忘给老姊妹们表演了一波‘现场同声传译’!

“芳子骂郝春来不做人,吃相太难看了!”

“郝春来回嘴,说她斤斤计较,一家人怎麽还分你的我的?”

“芳子这下不乐意了,说不分你的我的,那这麽多年你小女儿送过来的节礼,凭什麽问都不问她一声,就直接拎给了郝老大?”

“又说,为啥轮到自己小儿子结婚,他一分钱不出!”

“後面呢,郝春来回啥了?”大娘们在线吃瓜,一个比一个心急。

范大娘皱眉仔细听了听,然後摇头,“郝春来支支吾吾的,听不清。”

大娘们互视了一眼,都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支支吾吾,这摆明了是心虚呢!”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