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6(2 / 2)

加入书签

其实,细细想来,婚前,杨清河虽对她很好,可偶尔,他还是会显露出来一些些蛛丝马迹。比如一次经过午夜的酒吧街,两个好像2米以上的黑人醉醺醺地走出来,杨清河第一时间就自个儿躲到一边。那两个黑人见这情况,嘲讽似的问她一句:“有钱吗?”曹木青懵了,杨清河则站在远处指挥着她,喊:“别给!别给!”好像,他的安全,大于他的“尊严”,再大于她的安全。那天,当曹木青摸出钱包时,那两个人大声儿地笑了两下,走了。

另外一次,他们两个出去旅行。曹木青来了月经,不大舒服,先坐进了网约车里,而杨清河则看着司机往后备箱放行李。最后行李还是丢了一样,当他们俩在派出所看当时的监控录像时,曹木青发现,当看着司机放好自己的行李后,杨清河就本能一般、机械似的上了副驾,将剩下的留给司机了,好像完全没意识到要“帮”女友盯着行李。事后杨清河道了歉,说犯了蠢,可后来想来,那其实是潜意识,他心里没她。

可7年前,曹木青似乎认为:人本来就不太可能把其他人摆第一位啊。

或者说,现在想来,她太自卑了。

她的父母非常爱她,她也非常爱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对独生女寄予太多的期望了——这一点从他们精心为曹木青取的名字就可以窥见出来,那个年代,做小生意的父母并没那么懂“教育子女”,这些东西反应下来,就是他们总对曹木青的成绩满意不了,会批评她,也会贬低来来刺激她。于是成长下来,曹木青不像毕姗姗以及张斩她们,她的性格带着自卑。

当时的她总是认为:杨清河的那些做法可能也是正常的吧,她哪里值其他人把自己看那么重呢?

他会叫醒她、会送礼物、会弄约会,会……已经可以了,何况他还有学历有收入,会做饭、会打扫。

也许,对于他的这些冷漠,她当时是接受了的。

七年之前她并没有能将情绪整理清楚,这些都是她后来才一点点地想出来的,可能仍然不太

清楚,却已足够。

所以,说不定,大概率,她从“接受他心里没她”到“不接受”的这七年,是她自己渐渐地接纳自己、自己渐渐地喜欢自己的七年。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她的三个室友们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很奇怪,杨清河对其他事都很难能起来情绪,可“愤怒”却时时出场。

他自己大概也不想,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很温和地提出什么,杨清河都瞬间应激、暴躁如雷。她的语气已经很像一个幼儿园老师了,杨清河却仍然那样。

连随口问他一句“我的手机找不着了,杨清河你看见了吗”,杨清河都会跳起来道:“我怎么知道你的手机在哪里?!”

杨清河说:他就是控制不了。

一个学姐告诉过她:“其实啊,他们心里95%以上吧,是‘权力’。你听过那句话嘛,男频的永恒主题:莫欺少年穷,然后把其他人踩在脚下。后来又有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他的敏感是因为你挑战到了权力关系,这点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他们两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全然不同。

而这其中,最让曹木青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杨清河的性别观了。

他对男对女两套标准。

她始终都不太明白:为什么杨清河这样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人,说到“女人”时就会一瞬间失去智商。

其实这同样是一贯以来的,可曹木青七年以前也同样是没意识到。

他们相识是在学校,那年他们是毕业生,她研二,他研三,她跟着他们几个同学去卧佛寺求好工作。她那时已成功保博,是陪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