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 / 2)
和刘兰母女一样奔采菌子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曾经因为雨天没什么游客而差点陷入滞销窘境的蘑菇林终于恢复了之前的销量,并且带动了干菇和竹笋的销量。
“呼,菇灵种的蘑菇终于不会烂在林子里啦!”菇灵擦了把不存在的汗,用童真的声音说着。
路引露出了姨母笑:“小蘑菇辛苦啦!”
“菇灵不辛苦,下雨好,下雨就是种蘑菇的好季节,雨后的蘑菇长得很快、很快的。”
“竹笋长得也飞快。”树灵说。
正是因为雨后竹笋长得太多太快,不挖一些出来的话,本来就密集的竹林只怕会更加密集,到时候遮挡住了阳光,土壤的营养也供应不上,竹笋也只会烂在土里。
路引干脆也开放了竹林挖笋的项目,只不过每天仅限五十个名额,大竹笋和小竹笋是分开售卖的。鹏城市场的大竹笋售价5元一斤,小竹笋10元左右,森林公园这边定价大竹笋15元一斤,小竹笋30元一斤。
虽然是外面的三倍,但有了野生菌子的价格在前,游客们都接受良好,倘若这里的笋跟蘑菇一样比外面卖的都好吃,那这30元花的挺值的。
游客们不敢挖太多竹笋,因为大竹笋一个就有一两斤了,挖太多回去吃不完就只能先冷冻起来。岭南省人普遍追求食材新鲜,冰冻过的食材在他们看来都是不新鲜的,为此他们宁愿天天来挖笋,也不想一次性囤太多。
靠着卖菌子和竹笋,路引终于可以在不动用自己存款的情况下,用公司账上的钱给员工们发放工资了。
除此之外,中药植物园那边还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金银花可以采收了。
乍听到这个好消息,路引就往中药植物园那儿跑了一趟,和她欣喜的反应截然不同的是被她雇回来打理药用植物的药农们。
药农之一的林友燕就摆出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
路引问她:“你怎么是这反应?是不是药田有什么问题?”
林友燕摇头,说:“金银花长得都非常好。”
路引不说话,林友燕才又继续说:“园长不务农可能不清楚,金银花从播种到第一次成熟至少得九个月的时间。”
路引明白了,这些金银花是三月份种下的,现在才六月就可以采收了,生长周期压缩了三分之一,如何不叫日常负责打理这些药用植物的药农们感到惊奇?
她当然也清楚这是全体山灵努力工作的成果,在她看来一个月长成都不足为奇,但这太颠覆药农们的认知了。
这些真相是没法跟别人说的,路引佯装懵懂地问:“这些金银花长势喜人不是好事一件吗?”
林友燕一噎,她当然也知道是好事,可重点难道不应该在它们如此反常的长势上面吗?
路引又说:“我记得你们说过在照料这些金银花的期间,并没有遇到虫害的情况,会不会是这个原因?而且,一直以来打理植物园的是你们,对于它的长势,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才对。”
林友燕彻底语塞。是呀,她跟另外几个药农天天打理这些药用植物,什么时候浇的水、什么时候施的肥,没有人比她们更清楚。
亲眼看着它们一天天长成熟的是她们,路引又怎么可能清楚它们的生长周期为什么这么短呢?
“你担心有问题的话,我拿些样本送去检验一下。”
林友燕尴尬:“不是我担心有问题,我只是——”
她不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