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2 / 2)

加入书签

闻度一听就下意识紧张起来。

好家伙,走丢了这么多年的人,突然就有音信了?

“确定吗?保真吗?”他忙问道。

“他们拿着照片到处问,没人敢确定,最后去了居委会,但是照片上的小孩太小了,居委会现在的工作人员都小年轻,不认得,就叫了你刘阿姨去认。”冯老师解释道。

他说的刘阿姨就是他的爱人,退休之前是负责管理状元巷片区的居委会的主任。

闻度点点头,“是不是……刘阿姨认出来了?”

“长得跟小关小时候一模一样。”冯老师一拍大腿,两手握拳在自己头上比划,“就是她小姑娘多了两个羊角辫,遮着头发就五官跟复制粘贴过来的一样。”

闻度:“……”

虽然觉得冯老师的形容有点逗,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您确定吗,不会是看错了吧?那照片什么样的?”

“有好几张……”冯老师话说一半,顿了顿,话音一转,“我还是从头跟你说吧,到时候还得你当传声筒,你跟小关的关系好,你去说她比较好接受。”

闻度点点头,嗯了声,心说这事看来不简单。

“是这样的,拿着照片来打听的那个人,是从榆城来的,是一个什么老板的秘书。”冯老师缓了口气,尽量放慢语速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明白,“据他所说,他老板是很小的时候就被收养了的,养父母是榆城大学的教授,收养他的时候,他们的亲生儿子也走丢了,大概率是被拐卖的。”

找了很多年也一直没有消息,直到今年,才从各种途径得到确切消息,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曾经在容城发生过交集。

“两三个月前他们曾经来打听过一次……”

“这事我好像知道点。”闻度忍不住打断了冯老师,皱着眉头道,“当时我就听有街坊说,有人打听咱们这边是不是有一户人家在差不多二十六年前曾经走失过一个男孩,那个孩子走丢的时候大概四岁,走丢的时间是九月左右,反正是下半年。”

他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几乎是立刻就察觉到“是不是”和“有没有”的细微区别。

用到“是不是”,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这些证据最后都指向状元巷,他们只是来做最后的确认。

冯老师闻言点点头:“从这些条件来看,确实是关家那个走丢的孩子的可能性最大,我记得他丢的时候大概四岁,到现在也该三十了,日子是在国庆节前,我还记得当时我儿子特别高兴,因为国庆节他妈要带他回乡下外婆家。”

“那今天呢?”闻度问道,“今天是什么情况?”

“有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拿着照片四处问有没有人认识照片里的人,一张还是幼儿园的小男孩的照片,还有一张八九岁读小学的,还有几张是大学的,二十多岁,还有一张最近的,都是同一个人,被问到的街坊都是有点岁数的了,但你也知道,时间过得太久了,小关的爸妈走得太早,老两口也走了这么多年,小关平时也很少回来,还能记得起他们长什么样的人没几个,更不知道照片里的孩子和他们有几分像。”

大多是知道确实有这么一家人走丢过孩子,但具体是不是他们要找的人,谁也不敢肯定。

所以最后去了居委会,冯老师的爱人被叫了过去,立刻就认出来,小朋友的那两张照片,真的跟关夏禾很像,但她也怕自己拿不准,便将冯老师也叫了过去。

冯老师不仅是关家的邻居,还是关夏禾一到四年级的班主任,是看着她出生长大的,才刚看到照片,就确定照片里的人和关夏禾很像。

“幼儿园的那张跟她一模一样,就算是最近的那张照片,鼻子和嘴巴也是像的。”

巧合太多了,多到答案都呼之欲出。

“他们的意思,是想和小关见一面,验一下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如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