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0378【我在说实话,你们却认为我在(2 / 2)
现在不一样,可以让陈贵良可劲儿忽悠,绝逼能够获得巨大的话题度。
有了话题度,蓉城对高新产业的扶持政策,就能引起更多业内人士注目,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和高端人才。
仪式结束以后,省里那位领导跟陈贵良握手:「陈老板的口才真好。如果没有做生意,来政府的宣传口,也肯定是一把好手。」
陈贵良感慨:「我都是在讲实话,没有半点在吹牛,我们会按照这条路线来努力发展。」
领导说:「我相信你说的都是实话,科学创新就应该大胆假设丶小心求证。」
你信才怪了。
其他领导也过来握手,众人和记者们一起去用餐。
陈贵良跟诸多领导觥筹交错,喝得半醉又去接受媒体专访。
几十家媒体,不可能全给专访。
只挑了《中青报》丶《川蜀日报》丶《西华都市报》和《每日经济新闻》,另外川蜀电视台用摄像机怼脸采访了几分钟。
电视台的镜头里,陈贵良红光满面,似乎因投资而显得特别兴奋,其实纯粹就是中午跟领导们喝多了。
几家报纸,估计商量了一下,他们专访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但都提及了预测经济危机。
记者:「林教授在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之前,写了一篇论文预测经济危机。陈总是论文的二作,还被注明对论文有特殊贡献。你是怎麽猜到爆发经济危机的?」
陈贵良:「去年我筹备上市整整一年,IPO路演阶段刚好遇到上市的地狱期。所以我仔细观察分析了美国及全球经济形势。或许是旁观者清,我觉得美国的次贷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而且全球众多金融机构都牵扯进去。一旦引爆,必然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记者:「这跟林教授在论文里的分析角度不一样。」
陈贵良:「我只是用非常粗浅眼光来推测。而林教授的论文,却是从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来论述。他看的是全局,高屋建瓴。我看的是局部,一叶知秋。」
记者:「高屋建瓴和一叶知秋,这个阐述很精彩。一叶知秋需要非常敏锐的嗅觉。现在各行各业都不景气,但SNS网站和网路游戏却在爆发式发展。你当初选择做SNS网站和网路游戏,也是预测到这两个行业有前途吗?」
陈贵良:「我是相信我们的政府,会大力度快速投资通信相关基建。所以网民数量必然激增。网民数量激增,网路游戏玩家能不增涨吗?还有就是web2.0,我一直认为它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那麽多人唱衰,我依旧坚信不疑。」
记者:「为什麽说web2.0是必然趋势?」
陈贵良:「我们可以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到从先秦以来的古代。刚开始在什麽东西上写字?甲骨丶钟鼎丶册简丶布帛,这些东西有的贵丶有的重,有的又贵又重。所以,知识丶教育丶文字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
记者:「这个角度非常新颖。请继续说。」
陈贵良:「后来有了纸张,于是出现科举,知识丶文字丶教育开始下沉。直至宋代,纸张变得普及,文学体裁可跟着转变。宋代的词和曲变得流行,这都是更大众化的文学和艺术。到了明代,纸张更便宜,印刷术也更先进。于是有了小说。」
记者:「能综合性的捋一下吗?」
陈贵良:「哈哈。我是说以前的电脑和网费都很贵,就像先秦以来的甲骨文丶钟鼎文丶诸子百家一样,是只有少数人用得起的东西。它必然具备权威传播属性,就像2000年初的门户网站。而后来的诗歌丶词曲和小说,则像现在的SNS网站。人人都可以创作,人人都可以传播。」
记者:「非常有道理,读史可以明智。」
陈贵良:「其实唱片行业,早就经历过这种发展历程。刚开始录音设备贵,唱片公司必须重资产投入。后来录音和演奏电子化,中小型唱片公司就冒出来了。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个人唱片公司,乃至于网络音乐。个人唱片公司和网络音乐的出现,不就是唱片领域的词曲小说,不就是网络社区里的SNS网站吗?这是类似发展的共同本质。从权威到平民,从门户到个人。」
记者:「难怪陈总预测得这麽准,是因为能够抓住事物发展本质。」
陈贵良:「其实电商发展迅猛,我也早就料到了,同样得益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但阿里巴巴他们先入局,我想再杀进去非常困难,所以只能被迫放弃。」
记者:「现在电商也是投资热度,各大公司都在进军电商。你最看好哪家?」
陈贵良:「淘宝和京东。他们分别代表电商的其中两种发展模式。」
记者:「能详细分析一下吗?」
陈贵良:「不能。」
记者:「为什麽?」
陈贵良:「除非他们花钱请我做分析。」
记者:「哈哈,你很自信。」
陈贵良:「没自信就别做生意了。」
陈贵良一直搞到半下午,酒都醒了才结束几家媒体的专访。
他直接从地下车库,坐车前往双流赶飞机。
签约现场外的年轻人,从早上一直蹲到傍晚,中午在路边吃了一个盒饭。直至傍晚才跑去打听,但工作人员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就这样蹲了两天,他才跑去网吧查消息,从陈贵良的社交帐号动态,得知陈贵良早就已经回京。
于是,他又连忙买机票追过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