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无功而爵,无劳而禄(2 / 2)
该要怎麽做,其实当今圣人他奶奶武则天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虽然武则天在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她起码在两个领域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一是对世族门阀的打击,尤其是那些与李唐宗室关系密切的关陇世族,那真是一族一族的玩消消乐,动辄上千人的流放规模。
第二就是对李唐宗室的肉体消灭,唐高祖丶唐太宗的直系子孙大部分都在武周代唐的过程中遭到了清除。
如果没有武则天折腾一通,李唐宗室的数量相较当下起码要翻增十数倍,也会形成一股非常可观丶能够直接威胁皇权的宗室政治力量。
须知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打进长安之后,基本上就开启了产子模式,直接又干出来十七个儿子,扣除其中夭折的,也有十几人长大成人丶娶妻生子。
两三代人延传下来,那就是起码上百人的兴旺宗室家族。这些人无功而享爵,无劳而食禄,必然会给大唐财政造成不小的负担。若其中再出上几个志向远大的货,所造成的动荡与损失更是无从估量。
好在遇上一个李家好儿媳,直接把这些货打包收拾乾净,大部分都直接绝嗣了,剩下寥寥几个也都不成气候。
所以总有人说唐高宗李治遭到武则天的背刺,但却忽略了他们夫妻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李治交给武则天的任务固然在中间执行过程出现一些波折,但到最后也是超额完成了。
包括武则天去世之后那几年,时局那麽纷乱,到最后肉还是烂在了他们一家锅里。原因也很简单,其他家没人了。
所以别管怎样的斗争,直接弄死对方是一个最稳妥的斗争结果。任何的胜利都是阶段性的,而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就算之后还要面对别的挑战,那也是新的问题,起码不会有遗留的旧患跳出来添乱。
张岱一边思索着,一边在牛贵儿的引领下走向那马球场外最为华丽的一座大帐前,这里自然就是皇太子所在。
「下官太常寺协律郎,从家叔丶携舍弟两员,拜见皇太子殿下,拜见诸位大王丶公主!」
虽然心内对这些皇子们多有不恭之想,甚至在入帐前还在思忖着要肉体上消灭他们,但面子上自然还是要恭恭敬敬的,毕竟他的刀眼下还不够锋利。
太子凤眼狭长丶容貌俊秀,有几分男生女相的秀美,相较圣人和忠王等几兄弟,稍稍欠缺了一些阳刚之气,但也姿态庄重,在群属簇拥下端坐席中,自有几分身份所带来的威仪之态。
样貌虽然秀气,但太子的性情却有几分强直,自张岱入帐起来便眉头微皱,面对他们叔侄的作拜也并未给予回应,而是转头与坐在其席旁的丈人薛绦交谈,将张岱几人晾在了当场。
张岱对此倒也不恼,他与太子接触不多,但细数起来间隙确实不少。
太子自幼便被立为国之储君,养尊处优丶倍享呵护,又不是圣人那种生于忧患之中的落魄皇孙,面对他这个屡屡冒犯自己的小子能有好脸色那就怪了。
若是易地而处,自己若是太子的话,面对这种讨厌家伙,不绑起来丢进曲江里去,都算他没脾气。
太子不搭理他们,忠王则在一旁打起了圆场,开口笑语说道:「方才曲江沿岸俱在传扬张郎诗作与才名,十八郎也在帐内对你多有称赞。太子殿下新归人间,虑其应是不识你这位亲家户中的少俊高才,我便提议将你邀至此处相见,没有打扰你在西岸以文会友吧?」
「能得大王垂青赞赏,下官荣幸至极。方才西岸群徒闹趣,轻薄为文,不意有扰此处视听,还请太子殿下与诸位大王包容见谅。」
张岱自知忠王也是一个茶艺高手,闻言后只是又垂首说道。
这会儿,太子才终于将视线望向张岱,嘴角噙着轻笑说道:「张协律近年时名鹊起,孤虽深居禁中,亦颇有闻。丈人薛少卿也多言张协律才艺可观,日前禁中本意邀见,无奈张协律职事繁忙,只能作罢。
今日俱已得暇,张协律也从容来见,你衔事乐司,想必也有习染音声诸艺,未知可有艺能准备呈献此中,以供在座诸位赏鉴?」
太子语气刻意的有些轻佻,言语中似是将张岱当作太常寺的伶人来对待,张岱哪里又听不出,眉梢当即便微微一皱。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