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9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1 / 2)

加入书签

第380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三月初一这一天,假期还未结束的张岱便又被一道声令召回了兴庆宫,倒不是为的参加朔日朝会,而是圣人心血来潮,突然表示也要参加上巳节会,他们这些相关人员自然要尽快返回大内去商讨丶筹备仪程。

当张岱得信后匆匆返回兴庆宫时,朝会已经开始了,诸司未曾与会的官员们则都在翰林院中等候主官归司商讨事务。

当张岱走进翰林院时,便留意到这些朝士们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这不免让张岱心中暗生狐疑,放了一个假丶我长得更帅了,这都被你们瞧出来了?又或者因为他爷爷担任考课使的缘故,这些人又要对他开始阿谀奉承了?

「六郎你风骨如山丶英姿卓然,当真令人钦佩,某等瞻之仰之丶五体投地啊!」

正在这时候,同僚李朏从人群中挤出来,接着便向张岱拱手笑语道。

与此同时,周遭其他官员们也都纷纷笑语道:「张协律高风亮节,金殿之中慷慨陈辞,实在人臣表率,当真令人钦仰有加!」

听到这话后,张岱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些人来到翰林院后丶欣赏到了日前李昭道与吴道子联手所绘那一幅丶如今正悬挂在翰林院厅壁上的《志比华山图》,顺便又了解到其背后故事,所以才对自己肃然起敬。

明白到这一点后,张岱才松了一口气,旋即便向各处围聚过来对自己恭维有加的官员们拱手回应,口中则笑语道:「社稷有英主,朝中才能有直臣。我所做不过是人臣本分,实在当不得诸位如此夸奖。假使易地而处,诸位想必也能奋作雄声!应当谢的是君恩浩荡丶英明神武,某等臣节才能忠贞不屈!」

众人听到这话后,嘴上自是越发恭维,心中却不免暗叹怪不得这小子能得圣人如此赏识,的确是家学渊源丶信手拈来。反观自己等人纵有贞节于怀,却又拙于表现,只能寂寂无名。

翰林院厅壁中这幅画作悬挂了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是能够出入兴庆宫并到翰林院歇脚的官员却并不多,因此大家对此也只是耳听为虚,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怀疑,一个区区八品拾遗,凭什麽能得圣眷若斯?

如今他们总算是眼见为实,心中大受震撼之馀,对于张岱这个官场后进的印象一时间也是深刻至极,不再只是将之当作张说的孙子而已。能以忠直而得宠若斯,实在是让人钦佩又羡慕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官员赶来兴庆宫,自然也都受同僚引导入厅去观摩这幅画作,接着就是对张岱赞不绝口。

更有官员大笑说道:「张协律事迹如此震撼人心丶启迪时流,自当更加褒扬!张燕公今年又正当直岁考,某等亦应勇于进言,请燕公切莫有避嫌之想,正道直臣正应举贤而不避亲,才能令内外百官知道义之所趋守!」

张岱闻听此言自是一乐,心道这也不用你们说,我爷爷最大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举贤不避亲,今年我要混不上一个上下考,那也算是白混了!

唐代官员考课标准甚严,官员政绩优异,往往也只是授以中上考。

高宗年间狄仁杰任大理丞,一年之内断涉案一万七千馀人,无一人伸冤诉苦,如此才得上下考。而御史中丞宇文融括检籍田成果卓着,本司拟以上下考进奏,却遭到当年考课使卢从愿的否决,由此双方才结怨。

官员能得中上考,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而上下考则就是极度优异。更高的上中丶乃至上上,非伊霍那样的地位和功绩,怕是很难获得,简直比玄武门唱名还要更难。

但是按照张岱对他爷爷的了解,别说他还有这样的事迹可夸了,哪怕没有,他爷爷给他弄个上下考也是毫无压力。我的权臣爷爷,那真不是吹的!

一大早,翰林院这里便开起了对张岱的表彰大会,一直持续到兴庆殿那里朝会结束,诸朝士们各自返回本司开始商讨正事,这才算是结束。

朝中诸司倒也并非尽与皇帝出游一事密切相关,其他一些关联不深的,便都先行返回其馀大内本司坐堂上班,而一些相关诸司则就留在兴庆宫中,继续筹划其事。

只不过兴庆宫这里新造的禁苑,办公场所终究不及其馀两大内那麽充裕,因此这些司署官员们便临时找个地方凑在一起商讨事务。

太常寺司掌礼乐,自然与此密切相关。皇帝出宫与民同乐,礼乐相关自然要搭配得宜,如此才能既彰显皇家威仪,又要让京中士民们感受到君恩如山。因此太常寺便分得了翰林院中两间庑舍,用以商讨事宜。

「张协律事迹我亦有闻,当真是我太常寺之光!余等群僚也应以此为榜样,忠勤于事,必得褒扬!」

入室坐定之后,少卿韦绦也是不能免俗的对张岱夸奖几句,然后才又正色说道:「此番上巳节赐酺,自需礼乐置备周全,一定要杜绝纰漏发生。大驾卤簿,鼓吹细编严查。张设舞乐,太乐署不可松懈!尽快整编出一套行驻用乐名簿据奏,协律郎亦需与事,细致协调!」

在场众人闻言后全都连忙点头应是,张岱也不例外,翻看着乐簿挑选适合进呈的乐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