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9章 城南遍豪宗(1 / 2)

加入书签

第370章 城南遍豪宗

张岱在一旁听着他爷爷和他姑父的对话,心中也是大生感触,这就是我的权臣爷爷和区长姑父吗?

能够获得这样的人事助力,对他而言自然再好不过了。他想要建造茶园,首先就要有地和人,地或许还可以通过人情交涉丶高价求购等方式获得,但是人的问题真是不太好解决。

长安城内外固然存在着许多的游食浮逃户,但是如果以私人出面去招抚集聚,且不说能不能取信于人,人数一旦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就会引来时流侧目丶官府干涉,更甚至御史弹劾,直接捅到朝廷上去。

可是郑岩如果能够出任万年县令,以万年县官府的名义出面协助统筹,无疑会让事情顺利得多。

由此也可见官二代们当真庸才居多,他们的人脉关系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帮助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是一头猪都能给装扮成看起来像个人的样子,结果到最后能够做出什麽非凡成就的仍是寥寥无几。

假设他们没有了这些人脉资源的扶助,怕不是一个个都要沦落为饿死老婆臭屋的铁废物。

张岱心里在调侃着别人,同时也在提醒自己,既然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出一些成绩出来。

他这里还只是刚刚抛出一个构想出来,就已经获得了家人和朋友们这麽多的称许和人力物力的帮助,如果不能搞出一番局面,实在也说不过去。

张说既然已经再次担任考课使,便已经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懒散度日,明早便要重返省中去整阅相关的名簿资料,因此今天也并没有熬夜太久,在张岱等人作陪下吃了一点晚餐便早早睡去了。

「六郎你再跟我讲一讲事宜相关,如果在钱事上还有什麽短缺,也不要与姑父客气!」

郑岩即将秩满,又被丈人安排了新的职事规划,心情自是非常热切,晚饭后又拉着张岱细问起来,并还一脸豪迈的表示也能给予一定的钱财支持。

「钱事上倒也并不短缺,况且来日姑父临民施政于此一方,若是利害纠葛太深,也难免会惹人非议,本是一场利国利民的谋划,无谓因此留瑕。」

张岱自知他这姑父也是家境豪富,掏出几万贯钱帛来不在话下。

不过眼下他已经拉到了足足五万贯的投资,虽然这其中只有裴稹的两万贯是真正落实了,其他的部分则还要进行一些程序转换。

张岱说是要给李峡等人担保去柜坊贷款,其实他是打算直接自己进行垫付,过一遍柜坊是要给这几个小子增加一点责任感和危机感,让他们将此当作一桩正事来对待,不要只是三分钟的热度。

如此一来,他既能收着利息,还能拿着小鞭子抽打驱赶他们好好做事,岂不快哉?

总之,眼下的资金准备是足够了,接下来就是逐步落实相关的事宜。

这首先的一点,就是茶园的选址先敲定,茶树的种植通常需要足够的光照热量,以及良好的排水环境,因此一般向阳的丘陵地带容易种植出好茶。

严格来说,关中地区的水土气候并不是最好的种植茶树的地方,反倒是秦岭南面向阳的汉中地区要更适合。

不过这样的情况倒也并不绝对,用心寻找的话,长安附近还是可以找到一些适宜种茶的地方。

裴敦复就向张岱讲过,长安附近的名刹草堂寺名下便有茶园,所种出的茶叶不只能够满足僧众自用,还会馈赠给供奉礼佛的信众们,草堂寺的茶在长安城名气也是不小的。

张岱要走的倒不是小罐大师茶之类的高端路线,高端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大可以放在气候环境更加适宜的产区,关中要做的则是中低端大范围的种植,要走的也是外贸互市的渠道。

满腹腥膻的突厥人,你就算卖给他们高端的茶叶,他们也喝不明白。反而一匹小马驹换来几块大茶砖,一家人能牛饮上几个月,滋润肠胃还能清热消溃,显然是更划算。

茶叶在关中也并不是什麽新奇事物,只是主要集中在僧道等宗教界当中应用,而在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存在感较低。

毕竟当下的煎茶术也实在太繁琐,普通百姓甚至都没有煮白开水饮用的习惯,更不要说浪费燃料与调料去烹茶饮用。他们即便有饮茶,相当一部分情况也都是做药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