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章 粟特(1 / 2)

加入书签

第300章 粟特

不晓得思考了多久,杨复光忽然开口,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大郎,你晓得我神策军为何如此权倾朝野?谁都不敢惹吗?」

赵怀安当然晓得,不就是你们兵多拳头大嘛,兵强马壮连天子都能为之,何况这个?

但他不说,只在摇头。

杨复光笑了下,像是明白赵怀安的想法,说道:

「大郎,你定然以为是我神策军有兵所以才有这番局面,但实际上哪里有这麽简单?」

「你要是晓得我神策军的历史,就知道以我神策军本来的发展,是不可能有现在的局面,更不用说废立天子的。」

说到」废立天子」,杨复光顿了一下,开始给赵怀安讲述神策军的真正深层的权力由来。

神策军最初就是来自河陇的一支边镇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神策军也勤王,而且直接在陕州隶属在当时的鱼朝恩帐下参与收复洛阳之战,

而广德元年,吐蕃奔袭长安,当时的代宗皇帝一口气跑到了陕州,进的就是鱼朝恩的大营。

然后鱼朝恩就带着神策军扈从代宗收复了长安,此后,鱼朝恩就将神策军隶在了禁军系统里。

但此时的神策军说是禁军,但因为这些人多是边军,肯定是不如天子原先的禁军们受信任的,

所以很快就被放到了京畿诸镇分置。

所以那会神策军与其说是禁军,不如说是初唐时的关中十六卫的府兵,基本都是在外面坐镇。

距离皇帝远,那也自然就没什麽权力了。

而当时真正有影响力的实际上是一支叫「射生军」的禁军,它实际上才掌握了护卫宫城的责任。

后面朝廷除掉鱼朝恩,就是让射生军的人出手,直接骗进宫里勒死了。

赵怀安正在听呢,忽然杨复光不讲了,而是忽然说道:

「刚刚外头那个鱼嗣昌就是鱼朝恩他们家的,他们家是德宗时期被平反的,后面被陆续起复杨复光望向赵怀安,说道:

「赵大,你可晓得当年鱼朝恩立下多大功劳?他本是天宝末入宫,肃宗朝监军李光进军,转战河北,收复两京,后来更以观军容使的身份都九节度与安史叛军在相州决战。就这一战,他大败,

最后退守陕州,后面神策军就是在这个时候隶在了他的魔下。」

「后来鱼朝恩再次立下迎扈之功,护着代宗皇帝返京,可谓于国家于皇家都有再造之恩。但他怎麽死的呢?」

赵怀安有点明白杨复光要说的意思了,只见杨复光炯炯地看着自己:

「当时代宗皇帝用元载,元载收买了当时的射声将,然后喊鱼朝恩入宫。鱼朝恩这人之前在宫里也有人,所以多少晓得代宗皇帝要除他,所以每次入殿,都会带着百名神策军武士扈从,但那一天寒食节,宫中大宴,等宴会一结束,鱼朝恩刚要回宫外大营,宫里就传了诏书要留鱼朝恩议事。」

「鱼朝恩这个人很胖,所以代宗皇帝都是让他坐小车入宫,而那一天,一听到这车轮声,鱼朝恩就被拿下了,直接是被左右射生军给勒死的,那一年他四十九岁,死的时候没人晓得。」

赵怀安听着,沉默了。

然后那杨复光就笑了,也许是卸下包袱,他在赵怀安面前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念着一个个名字:

「辅定肃宗的李辅国晚上在家被砍了头,最后丢进了茅房。代宗时,于国有大功的鱼朝恩,被勒死于宫中,无人知晓。历任宪宗至武宗五朝,权倾朝野的仇士良,威风时能诛杀外朝官吏千馀人,杀二王,一妃,四宰相,但死后,其家族被抄,子弟土崩瓦解。」

「又有弑杀宪宗的王守澄,执掌枢密丶神策十馀年,一手支撑着外头的『牛党」,但最后被文宗皇帝一杯毒酒送走。」

「赵大啊,我且问你,以上诸人权势不大乎?功勋不着乎?而又有何结局?」

见到赵怀安终于沉默,杨复光终于道出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不安和思虑:

「人人都见我等宦官权倾朝野,好像天下事无不可为,但这权力斗争啊,从来就没有谁是胜利者,今日且笑着,明日就不晓得死在哪里。我还在禁中的时候就有老公告诉咱们,咱们这些没根的人,死后没甚好名,就活着图一快活好了。」

「但我杨复光不认这事。我为何单单把鱼朝恩拿来说?就是因为他算是我前辈,我如今走的路,实际上和他最像。」

「我于藩镇监军,起自戎武,我也不愿意搞那些东西,就想在外面立军功,如此百年后,人人说起我杨复光,也能称一句,这人对大唐有功。至于我如何死的,重要吗?」

赵怀安彻底沉默了。

他这一番话算是把杨复光的真正想法全给说出来了。

赵怀安就说为何从来只见别人对杨复光出手,从来没见杨复光报复回去的,甚至他主动试探他们杨家人是否有废立天子的想法,都被老杨给拒绝了。

合着这老杨是想做大唐孤忠啊!是要留得一片忠名在历史啊!

这人看着前辈们不论怎麽折腾,最后都是惨死,就晓得在里面争是没有出路的,所以索性不争了。

可是老杨,你这不害苦兄弟吗?你要是只图一个名声,那你当什麽中尉啊,现在田令孜那边的人明显是下死手,然后你一副挨打任锤,还一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的意思。

那和你绑在一条船上,最后刀不全砍在我赵大的头上?

这一刻,赵怀安对杨复光再没有政治上的期待,虽然这人很不错,在宦官中的人品堪称一流,

但继续和这人死绑,后面船沉了,这老杨轻飘飘一芦苇过了江,自已和一班兄弟们倒是要沉江喂了鱼了。

此刻,赵怀安心里只有叹气,不再对杨复光抱有期望,而是更多的询问神策军的事来,他问道「既然当时最重的是射生军,那后来为何是咱们神策军彻底把控长安内外呢?」

那边杨复光自我励志完,听赵怀安说这个,以为赵大是将他的话听进去了。

他说这些给赵怀安听是干什麽呢?就是告诫赵怀安,这长安城里的事他杨复光都搞不定,让赵大不要掺和,到时候领了告身,受了赏,直接就藩去。

可他根本不晓得赵怀安比他更清醒,他和杨复光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复光上头有他兄弟和杨家一门撑腰,所以不用管其他,可赵怀安呢?他啥也没有,本来冒险跳杨复光的船,还觉得这人人品好。

可谁想这却是一个没有担当的,而他又和那个枢密使杨复恭没有任何交情,一旦权力斗争到了份上了,最后卖掉赵怀安,这杨家人是一点不会犹豫的。

此刻,杨复光还笑呢,继续给赵怀安讲神策军的事。

「射生军本来是陪皇帝射猎的禁军骑士,最早是百骑,后来是千骑,最后到万骑。当年玄宗皇帝就是靠他们平定了韦氏之乱,之后改为左右龙武军。不过他们因为规模大,已经不适合陪皇帝射猎,所以后面就又编了一支百人左右的射生军。」

「当年安史之乱,北门禁军土崩瓦解,最后肃宗皇帝选功勋千人扩充射生军,后来这些人也就扈从宫禁。」

「在当时,神策军虽然兵多,但因为不守宫禁,所以对于朝廷局势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在我唐这个体制下,你要从外头调兵进来,是非常麻烦的。」

「而真正影响局势的就是北门,因为那些就靠近皇宫,如玄武门,我唐数次兵变,全部都是从这里突破进入皇宫的。」

「而射生军就因为是北门禁军,所以即便兵力更少,却比神策军更重要。而当时的德宗皇帝还有意扶持射生军以抗衡越来越势大的神策军。但后来德宗皇帝一驾崩,神策军终于将射生军一股吞并。」

「至此,神策军既有左右,又分内外。外有四十镇,内有六军,从此权倾朝野,唯我独尊!」

可激情昂扬说完这些,杨复光文苦笑道:

「不过咱们神策军难就难在这左右上,就如玄武门驻扎的部队,既有我神策右军的,也有神策左军的,两边相互肘,谁都无法彻底掌握长安。」

「所以啊,赵大,晓得了吧!只要那田令孜在位,还能笼着神策左军,什麽废立不废立的,哪那麽简单?」

此时的赵怀安早就不在乎这个话题了,这不过是在试探杨复光进入长安后有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现在来看,志大才疏说的就是咱老杨。

从这一点来看,他是真不如高驿。

他至今还记得那一晚在龙苍山的高大营里,高说的那句话:

「要拼,要拼尽全力!」

无论高驿其他如何,就他这个年纪,还能有这种勃发的斗志,就足够赵怀安学一辈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