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报功(2 / 2)
「使君,咱们好不容易抓住了草军作乱的千载之机,错过了这次,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而就算再有,到时候还能有这班忠义的兄弟吗?」
「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使君,登位要趁早啊,不可使兄弟们心泄了。」
张龟年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语气加重,意有所指。
赵怀安当然也听明白了张龟年的意思,老张就是暗示他,现在军中人人都指着这次升官发财呢?
要升官发财,除了拼命立军功,还需要上头有关系能运作。
现在老兄弟们各个命也拼了,仗也赢了,该做的都做了,那剩下的就是赵怀安要解决的。
如果因为赵怀安的判断失误,他自己丢了节度使是一个方面,这些随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们不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都是奔前途去的,跟着你能越来越好,那自然是越来越忠心,可如果你只是讲义气,可就是没办法帮兄弟们进步,那最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沦落个众叛亲离,那也怪不得人。
赵怀安晓得这个吗?他当然晓得,所以他才专门等张龟年过来,就是因为这次给谁报功太重要了,甚至比这场胜仗本身还重要。
而现在张龟年让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从保义军整体利益出发,向杨复光报功。
但赵怀安却并不是在担忧这个,他沉吟了一下,问张龟年:
「老张,你在长安这麽久,你觉得杨复光给咱报功,咱最后能做节度使吗?」
张龟年毫不犹豫点头:
「使君,你一直在军中转,虽然也晓得宦官们势大,却没到长安过,所以没有直观的看法。这麽讲,只论在长安,别说什麽外朝的宰相了,只论权势,那就是各权宦家族了。」
说到这里,张龟年顿了一下,然后当着在场几个幕僚的面,说了如下的话:
「我朝未见外朝宰相行霍光丶伊尹之事,倒是各朝老公们,却各个是十常侍呀!」
这话可谓大逆不道,但却直接了当告诉赵怀安,长安的老公们,是何等的存在。
实际上,张龟年心里也奇怪,那就是他晓得使君不是不晓得宦官权势的,不然也不会在汴州冒那麽大的风险,也要上杨复光的船。
可现在明明只要把王仙芝的首级往杨复光那边一送,荣华富贵便是只手可得,怎麽又犹豫了呢?
想了想,张龟年想到了一个原因,便直接问道:
「使君,你是不是担心杨复光这人卸磨杀驴?咱们把草军给灭了,那杨复光不需要咱们了,然后直接把功劳吃干抹净,随便弄个虚职就把咱们给打发了?」
赵怀安摇头,他也实事求是说道:
「我倒是没想过这个,毕竟说是灭了草军,实际上沂州那边还有个黄巢,那人动静不比王仙芝小,说什麽卸磨杀驴倒也不至于。而且杨复光这人实际上还是蛮简单的,豪爽,重豪杰,要权势,
再加上和咱们的相处,他也做不出这个事。」
「更不用说,这一仗打得好,他现在功劳满身,眼见着要回中枢了,那个时候就更需要我这个地方实力派支持了。」
见不是这个原因,张龟年倒是奇了,疑惑道:
「使君,不是这个考虑,那使君忌惮的是什麽呢?」
赵怀安当然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他不能把事做绝了。
如果他直接报功给杨复光,杨复光会让功给东线的宋威吗?绝对不会。
但宋威那边都是什麽人?除了他自己的淄青丶还有徐州丶泰宁丶淮南诸多藩镇,几乎是半个东方诸侯都在那边。
他们本来就打得不顺利,现在军功被杨复光这边独吞了,他们会怎麽想?
是,杨复光权势大,后面又要回长安了,可他赵大还要在江淮一带混啊。
到时候把这帮藩镇全得罪了,那他赵怀安外部环境就会特别恶劣。
赵怀安从来都信奉,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他傻了,才会为杨复光得罪这麽多藩镇呢,
而且赵怀安也不敢赌这些藩镇的底线,一旦晓得他赵怀安跳帮到杨复光那边,这些输红眼的兵痞子真的可能什麽事都做得出来。
现在王仙芝一死,后面草军必然要分崩离析,到时候,沂州和充州的通道也会打通。
等宋威带着泰宁军一路收复过来,喊他赵怀安去营地述职,他赵怀安去还是不去?
去了,那可能就被拿下了。
不去?那就给自己安个罪名,然后对他群起而攻之。
这不是赵怀安杞人忧天啊。
他现在挣得盆满钵满,财货丶战马丶丁口满坑满谷,哪家藩镇忍得住这个诱惑?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赵怀安必须给东线的宋威有交代,得让他们有功劳报。
而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强调保义军隶属行营的事实。
只要他赵怀安还属于西线行营的一部分,那他的军功就是属于行营的。
所以,对赵怀安来说,他必须以行营所属的名义,报功给宋威,而不是报给杨复光,即便后者更能帮到他。
不过这些念头只是在赵怀安脑子里转着,他也没打算说这些顾虑。
这会,张龟年问他顾虑,赵怀安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说了一下宋威这个人:
「这段时间,我也让人去找了一下宋威的过往,尤其是他在西川不是打过仗嘛,我就问了几个当时的老兵,他们的说法都有一点,那就是宋威这人争功的厉害。向来就是以个人权位为先,置朝廷大局于后。」
「所以实际上不等我报功,他只要晓得我这边的战果,他自己就会抢先报功到朝廷,占先机。
+
「与其等宋威抢报,我不如先将战果汇总,禀告给宋威,这样不会给朝廷留下话柄,毕竟我按规矩,本就该给宋威报功。」
「但功劳可报给他,然后由他撰文上报朝廷,但王仙芝的首级我们留着。就以王仙芝首级存疑,还需再多方指认,先把首级扣下来,然后咱们这边立即传信杨复光,让他亲自来充州。」
正在听的袁袭,想到他们一人行道上遭遇的溃兵,忍不住说道:
「使君,让杨复光穿越战场来咱们这,会不会太危险了?」
可赵怀安却坚持:
「如果杨复光连充州都不敢来,这首级给他,他也是德不配位。他要是真敢拼,就来我营地来取,到时候让他拿首级去给朝廷报功。」
张龟年听着,忽然问了一句:
「使君之所以要杨复光亲自来,是不是想让宋威的捷报先送到朝廷那边?使君这是什麽用意呢?杨复光要是晓得咱们这麽做的目的,岂能善罢甘休?」
赵怀安摇头:
「我就是要试试他们这杨家还能有几分力。那宋威即便是先送捷报到长安,可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而杨复光有王仙芝首级,纵然慢了一点送捷报,却更加有优势。要是这种情况下他都揽不住军功,你觉得他能给咱们要到节度使?」
听到这话,张龟年欲言又止,他真的很想告诉使君,以老杨家的能量,一个节度使何足道哉啊?
但他也晓得使君没去过长安,而杨氏又过了最巅峰的时候,正在往下走,所以心里有疑虑也是自然的。
所以也就不再坚持了。
几人议定后,决定让张龟年亲自写这两封报功信。
在写给宋威的信中,自然是强调在宋威的亲自调度下,保义军完成了穿插袭击草军老营的行动,先将指挥之功让给宋威。然后再以还需再行确认王仙芝首级的藉口,将首级先扣营不发。
而写给杨复光的书信则更需要技巧。
必须先阐明自己作为行营调度下的军序,从军法上是不许越级汇报的,只能汇报给宋威,让自已这位好大兄多理解。
但他赵怀安也不是食言而肥的,军法归军法,现实却有操作的空间。
杨复光完全可以运粮支前,先参与到这场战事中。然后等船队一路到了牟汶水,自可夺了他营内的首级,到时候王仙芝首级在手,怎麽给朝廷报军功还不是随杨复光怎麽说。
如此,功劳也给杨复光了,他也能对宋威有个说法。
毕竟监军使要勘验首级,他赵怀安没理由不给啊!他哪里晓得,监军使勘验后,直接就发去长安了?
所以,他赵怀安对两边也都有了交待。
这样的两封信简直就是在走钢丝,张龟年等一众幕僚和赵怀安反覆修改,终于在天快黑的时候才写好。
最后,众人都没有异议后,赵怀安喊了两队骑土,将两封书信交给他们。
其中一队将坐船直接去牟汶水,然后顺流去巨野泽,最后再转道白沟水,送信去曹州的杨复光处。
剩下一队也走牟汶水到此前巨野泽的旧营,然后去任城,走泗水道去沂州,送捷报给宋威。
两队骑兵得令,立即出营。
望着背着旗帜的骑士们出营,赵怀安也心酸。
哎,这王仙芝的人头要是有两颗,他也不会一女嫁二夫。
没办法,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他也不想这样,可谁让这世道就是如此呢?
对了,自己是不是有什麽事给忘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