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抉择(2 / 2)

加入书签

当日在瑕丘城的延寿门楼上,那位草军来的使者一方面是来传递捷报的,一方面也是给柳彦章这些草军票帅们传递本军的最新精神。

原来当宋威在沂蒙东侧布置两条防线,并派遣精兵三千人主动攻向新泰,以此为驻地的王仙芝丶黄巢就将票帅们喊来,就着当前局势发起了一场大讨论。

草军本质还是一个联盟,所以对于关乎未来的大事都是由十来个票帅们一起商议的。

这一次喊票帅们来商议,就是问问大夥,如何打破宋威那边构筑的两条防线和将要进入谷地的敌军。

大部分草军都没当回事,只有少部分人有所察觉。

他们想到军中的一些流言,说不晓得哪边的野道士和两位都统说,泰山有王气,然后两位都统似乎就不准备挪地方了。

好像就要将鲁中南一带当成现阶段的老巢驻地去打造。

如果这个传言属实的话,这将是决定草军命运的大事,可那会大夥都不怎麽信,毕竟这麽大的事,两位都统不会不和他们商量的。

但现在,一些比较敏感的草帅却觉得,这流言恐怕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如果按照以前流动作战的习惯,敌军打过来就打过来呗!直接把新泰送给他们,然后他们再跳出这里,向着下一个地方转战。

就比如更北面的淄州不就很好?又富又虚,正是一顿大肉,不晓得多少票帅馋得直流口水。

可这会两位都统说的是什麽?是打破人家的包围,是如何解决来犯之敌。

这要不是把新泰当老巢了,如何有这样的措辞和想法?

所以一时间草军票帅们心情复杂,不晓得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得王丶黄二都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而那边票帅们沉默时,黄巢却主动揽过话题,开始说了现在的情况。

他三言两语说了现在的情况,那就是草军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在占据了周边形胜后,实际上已经能构建坚固的壁垒守住泰丶鲁丶尼丶蒙丶沂山及其内部的谷地。

为了说服这点,黄巢还举了前汉末年的盘踞在这边的赤眉军的例子,说这里足够能容下他们草军十几万大军。

而靠着这里,他们可以训练军队,休养生息,然后以待天时。

不过一旦选择继续留在鲁中南,那这多达十几万的大军就显得兵力过剩了,所以为了不让兵力浪费,也为了筹措粮食,就需要派偏师打出去。

黄巢告诉众人,如果只是被动守在鲁中南,那就会越守越坏,唯有打到唐军的后方,就粮于敌,然后在席卷乡里百姓,滚需求的壮大,那样草军才会越打越强。

所以他和王仙芝商量过后,将由他带领一部分草军主动出击,在沂州侧后方的密州丶莱州乃至登州这些地方开辟战场,如此才能牵制沂州的唐军,减轻本军这边的压力。

当时黄巢说的云淡风轻的,可在江湖中混得这麽久的票帅们却哪里是简单的?

个个内心是惊涛骇浪,他们是真没想到王丶黄两位都统关于招安还是持续造反的纷争竟然会以这样的一个结局结束。

他们不傻,如何看不出来这一次是王仙芝大赢特赢?

最后的结果不仅是草军留在泰鲁沂蒙,还成功将反对声音的黄巢弄到了外头,虽然也是一方主将,但却远离的权力中心。

这不明显就是斗争失败了嘛!

草军本军过来的使者带给柳彦章的就是这个情报,以及后面顺带的他们在外围大破东线诸藩军。

而这也就是郭绍宾给赵怀安讲的情报。

听了这些后,赵怀安脸上的讶异一闪而过,忽然问郭绍宾道:

「可晓得那黄巢是带了多少人过沂蒙进入沂水河间地的?」

郭绍宾谨慎说道:

「没有准确的情报,因为草军各票帅自己也很难确定自己麾下的人数,不过按照黄巢的身份,随他出去的,两三万老贼是少不了的。」

赵怀安又问道:

「可晓得随黄巢出去的票帅有哪些?」

这一次郭绍宾倒是回答的很乾脆,详细说道:

「随黄巢出去的尽数是黄氏子弟。而且所带麾下皆是曹州老贼,过往每战都当先,当都是精锐。」

赵怀安点了点头,然后当着郭绍宾的面,将他的名字题在了屏风上,然后笑道:

「郭绍宾,我记得了,你先下去休息,用点汤饭,有事我再叫你。」

看到自己的名字被使君记住且留在了屏风上,郭绍宾激动狂喜,最后硬是以大毅力压抑住,沉着抱拳,不失仪态地下去了。

一从里面出来,郭绍宾这才忍不住挥了下拳,压抑低吼:

「成了!」

然后便在两个背嵬的轻笑中,带到隔壁休息了。

……

而那边郭绍宾一走,赵怀安手指按着太阳穴,对旁边的张龟年说道:

「老张,你帮我理理,现在咱们是怎麽个局势。」

张龟年点了点头,然后站起来,对赵怀安也是对在场所有保义将丶幕僚们说道:

「现在的情报已经很确定了,那就是我们之前的担忧全部成真了。黄存那边的情况还不能十分确定,但他们放弃进入齐州的态度却是很明显了,如果他们真是去郓城了,那咱们就面临东西两线的双威胁。」

「东线王丶黄草军突破沂水防线,宋公那边危险。西线,曹丶濮丶郓三州兵力空虚,黄存部回攻,那就是咱们后方危险。」

「这种情况下,无非就是三种选择。」

「一个就是回援郓城,稳固后方粮秣辎重。这个策略的优势就是,这是咱们能保持战斗力的前提,如果吏士们晓得他们后方粮秣都被劫了,他们一定会闹着回去。」

「与其被下面刀架着脖子上走,不如我们自己提出来,还能上下同心,一起回师救援郓城。」

说完这个,张龟年也在注意在场保义将们的脸色,见其中不少人在暗自点头,然后说了后面的话:

「当然这个策略的缺点就是,咱们彻底放弃东线钳击草军主力的机会,一旦他们将宋公那边击溃,那草军是真的要在那片站稳脚跟了,以后再想剿灭就难了。」

很明显,保义将们对这个缺点一点不在乎,相比于尽快剿灭草军,他们更看重可能的损失。

毕竟一个是为朝廷,一个是为自己,这还用想吗?

而且,他们的内心中也不是没想过让草军发展壮大的,毕竟他们也是武人,都有这方面本能的念头,那就是养寇自重。

不过自家使君一直没流露出这个意思,所以他们自然不会说这个来触霉头。

张龟年也晓得自己说了白说,所以就讲了下第二条方案:

「而咱们第二条就是,继续东线钳击,不理会黄存部。毕竟咱们已经占据了汶水水道,可以快速推进至莱芜丶新泰,与宋公的部队形成东西夹击。」

「到时候先击溃王仙芝丶黄巢主力,再回师剿灭黄存部偏师。就算粮秣辎重落在他们手里,那也是暂时替我们保管。」

但这一次不用张龟年来说缺点,军中其他人就上来表达不同看法了。

高钦德直接表达了他的不同意,他对赵怀安道:

「使君,宋公那边实在不能指望,其军麾下诸道兵,各怀心思,蛇鼠两端。一旦咱们单独推进深入,更大的可能是不仅无人呼应,咱们也要被草军包围在泰山了。到时候不是咱们中心开花,而是被人四面埋伏啊!」

「到时我军前线未胜丶后方已失,全军上下就是再不畏死,最后也只能唯死而已。」

高钦德说完后,张龟年并没有说什麽,显然他也很认同这个说法。

他见赵怀安不吱声,便说了第三个思路。

「目前来看,我军似可以兼顾。我们可以派遣部分兵力先回援郓城,然后剩下的人去解瑕丘之围,一旦救出这里面的泰宁军,将能彻底稳固住西线的形势。如此下次反攻,还能有前进据点,而不是连兖州都进不去。」

「但此策缺点也是明显,那就是咱们兵力本就分散了三都出去,现在再分兵,那各处兵力都会薄弱,最后可能既救不出瑕丘,还守不住郓城。」

将这些都说完后,张龟年对赵怀安一拜,然后回到了马扎,口观鼻,鼻观心。

一个好的谋士就应该这样。

交出去三策,而且各个都分析一遍,但却不做任何抉择。

因为抉择是上位者需要做的。

而赵怀安听完后,没有多少表情,看着全场人,直接问道:

「说说吧,大夥怎麽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