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1 / 2)
第286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喔!!!」
现场,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的前奏起来的那一刻,各种各样的呼声便已经瞬间淹没了整个直播间。
其实之前好像有人诟病过沈铭恩写的歌,说都是一些个那种一听就特别恢弘大气的——
可「红歌」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红歌是什麽?
是正能量!
是奋发图强丶积极向上!
是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进的歌曲!
只有这种恢弘大气的曲调,才能够瞬间将每一个处在消极情绪中的人给拽出来!
红光照耀之下,一切阴暗,将荡然无存!
且沈铭恩的作品里,「恢弘大气」的永远不仅仅是曲调—
还有歌词!
沈铭恩的歌词就给人一种非常具有「画面感」的感觉,《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以一个第一人称视角的角度,用「我」来演唱的歌曲,这种视角会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一听就很容易融入其中将自己比作华侨,站在华侨同胞们的视角去诠释这首作品,感觉也的确非常特别。
这也让沈铭恩演唱时候的口吻,更多了分「情怀」。
「」
现场,很多人逐渐安静下来。
尤其是很多看上去已经不是小年龄的华侨同胞们他们全都默契的闭上了嘴巴,选择静静的去聆听这首,诠释着海外同胞对祖国思念的作品。
沈铭恩也拎着话筒,轻声唱着:
====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依然是中国~」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前面上一段的歌词的结尾,沈铭恩唱了一个「中国心」,这里则加了一个「中国印」,两者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不断呼应,文化归属感的不可动摇性在这一刻被深度强化!
更加被强化的,大概还是那种情怀吧—
「洋装」,外国的装束,象徵西方文化的外在影响;「中国印」,则意在内在的文化坚守,这种强烈的反差生动形象的彰显了华人对文化主体性的坚持。
「烙上」这个词就比较有意思,暗示被动接受与主动认同的双重意味,揭示中华文化传承的天然型与必然性。
当然了,与其说这个词比较有意思,倒不如这一整句歌词都很有意思,这句歌词几乎是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历史绑定在了一起,暗示华人的文化身份并非后天选择,而是由祖先传承的基因决定,呼应了「落叶归根」的传统价值观,非常的有意义。
「——」
当时现场的镜头扫过很多华侨,你都可以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相对「复杂」的神情丶目光。
其中有一位看上去年龄约莫得在六七十左右的老爷子,老爷子穿着一身黑色的羽绒服,戴着一副黑色的帽子,帽檐下多少是有些阴影,阴影下的一双眼睛早已略显浑浊,可饶是如此,一种独特的情感,还是在老爷子身上荡漾开来。
其实一些个年轻的当地华侨,或者是从小就出生丶生长在这边的华人可能还没有那麽强烈的感觉,越是那些年轻时候过来,在这边生活了大半辈子都没怎麽回去过的华人同胞,对于沈铭恩这首《我的中国心》的感情越是强烈—.
虽然他们生活在异国他乡,虽然他们早已习惯身边跟他们不同人种,讲不同语言的人,哪怕他们甚至已经融入到这些人当中了—
可是他们心底却时时刻刻有一个声音,提醒着他们,他们是一位中国人,他们的祖国,早遥远的东方。
这可能不是民族自豪感,但绝对是一种民族认同感,越是上了年纪,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就越是浓郁。
「—」
现场本来还是蛮热闹的,毕竟因为来的很多都是当地的留子哥留子姐们,年轻人嘛,都爱热闹。
对于留学生们而言,或许《我的中国心》这首歌里面的情怀他们不能完全get到,但是总会有某种共鸣。
国人嘛,都有很强的「共情力」,作为留学生的他们只是在异国他乡生活那麽寥寥几年便深觉度日如年,那当地华侨可是很多已经过来几十年了啊!
看着身边的那些华侨叔叔阿姨们一下就陷入了沉默,他们也逐渐的变得安静下来,一言不发,保持尊重,去聆听这首作品。
舞台之上,沈铭恩也在继续唱着: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
有人说,搞情怀沈铭恩真的是很有一套——.
这话也对也不对,不对的点在于沈铭恩并没有刻意搞情怀,而是要诠释某些情怀,只能靠某些特定的事物。
比如歌词里提到的文化地标一般的长城丶长江丶黄山丶黄河!
这些景象,都是我国非常着名的名胜风景,但写在歌词里,却早已脱离了单纯的风景描写的范畴—
在歌词里,它们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每一位华人内心里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图腾」!
无论身处何地,看到这些符号,都能够瞬间联想到「故乡」,瞬间唤醒文化记忆!
歌曲演唱至此,已然过半,《我的中国心》这首作品里面似乎并没有很明显的主歌丶
副歌之分,全程下来都是在用一种演唱者「情绪近乎满溢出来」的方式去演唱的——.
镜头给到沈铭恩,很多人会发现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跟在场很多华侨一样的眼神,都有着同样的对祖国的思念。
【喔!!!】
国内那边同步直播的直播间里,评论区在这一刻几乎要刷炸了啊!
【绝了!】
【这歌真绝了!】
【这个旋律我感觉在我心目中能排得上沈铭恩作品里的前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