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章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1 / 2)

加入书签

第280章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喔!!!】

有一说一,《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这首作品,在歌名刚刚经由主持人的嘴被播报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感觉……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有着其「特殊的地位」。

作为大家公认的「红歌代言人」,沈铭恩的曲风一度都是非常的「主旋律」的,在此之前无数个「宣传」里面都曾经单独提过这首作品是沈铭恩亲自操刀谱曲作词并演唱的,那麽在这个歌名出来的第一时间,很多人就自发的产生了很多的「联想」……

尤其是歌名的那个乐章的后缀「保卫黄河」,感觉真的就是一下让人联想到了那段峥嵘岁月,那段被小日子入侵的屈辱历史……

那个时候,好像的确有过那麽一段时间,小日子妄图以黄河为界限,分割我们的国土。

如果这首作品是跟那段岁月有关的话,那麽其主题本身就非常的令人期待,加之这首作品是一首「合唱」题材的作品,跟「黄河」的「浪涛汹涌」如果也产生一些「联系」的话,那麽其发生的那种「化学反应」,可就一下抓住了不少观众的心啊!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沈铭恩和晨曦乐团合作的这首《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确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虽然说,「朗诵」这种「表演形式」,非但不主流,在绝大多数时候还被很多现在的年轻观众认为特别特别的……尬!

但沈铭恩刚上来的那两句朗诵,真的是将那种「精气神」通过「说」的方式给演绎了出来!

身穿一席中山装的他,头发做了一个背头的造型,光洁的额头和鲜明的五官一整个展现在观众们面前,「朗诵」的时候,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神色异常庄重,嗓音洪亮,底气十足,给人一种「根儿正苗红」的感觉。

说句实话,沈铭恩本身的这个「形象」就给人一种非常的「根正苗红」的感觉。

他就是那种很经典的,自律丶阳光丶帅气的型男形象,得益于常年锻炼,他的身材很好,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子,身上看不出一丝赘肉,穿着一些正式装束,真就给人一种「少年自有少年狂」的感觉。

因为不怎麽控制饮食,也很喜欢吃肉,所以沈铭恩总给人一种「气血很足」的感觉,眼睛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也正是这份「气血足」,才让他在念那几句「朗诵」的时候,是那麽的「有力量」!

裆燃……

这也多亏了现场乐队老师的配合。

其实单独的一段朗诵是真的很尬的,但有了乐器的加入就显得不一样了,人的耳朵会自动的被乐器给代入到某种情境里去,在那种情境里再去听那段朗诵,感觉自然不一样。

该说不说的,沈铭恩开的这个头儿真的非常好,几句朗诵能将观众们代入进去这也还真不是一般人随便想做就能做到的……

说来也是好笑,其实本身沈铭恩并没有特定开头的这个「朗诵」是自己来的,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演出他是主角之一,可能C位他都不一定愿意站。

人家「晨曦乐团」这边呢,本身是有这种负责「朗诵」的人选的,之前那位被沈铭恩「当中羞辱」过的乐团副团长姜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and「代表性人物」!

但是吧……

在「排练」的过程当中,大家发现,姜旭也不知道是上了年纪还是啥,朗诵的时候总有些软绵绵没力气的感觉……

情感丶动作,包括语气的停顿丶声音的大小丶音色……等等这些都没啥毛病,就是给人一种「中气不足」的感觉。

说好听点儿叫特麽「中气不足」,说难听点儿就给人一种「虚」的感觉。

然后乐团长陈凝就提议,让沈铭恩尝试一下……

你别说,效果非常地好!

虽说沈铭恩在「技术」方面相较于姜旭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但是这个最重要的「中气」哈基恩这家伙是要多少有夺少!

所以最终,这个「朗诵」的开头责任,就这般落在了沈铭恩的肩膀上。

事实证明,沈铭恩也算「幸不辱命」,这个开头进入的很好……

也因此,在乐团所有人随着指挥一同进入到歌曲主要合唱部分的时候,那种效果才会那麽强!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该说不说的,这种合唱乐团真的是有其独特的「魅力」,要知道在所有人不同声部齐唱的那一刻,所有的观众都有种……

仿佛在听「冲锋号」的感觉!

急促丶激昂的主基调,就真的仿佛模仿了黄河的波涛汹涌一般,一下就将所有观众代入进去了!

哪怕有一些觉得沈铭恩前面的「朗诵」不太行的人,也都还没来得及吐槽,就一下被这段高燃的合唱给拉了进去!

本来很多人就已经被点燃了!

在那般情况下,乐团的各位,又展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演唱技巧」!

在演唱完那几句合唱之后,他们紧接着又压低声线唱着: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演唱方面,《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是以一种经典的「卡农式轮唱」,也就是「复调手法」来演唱的。

这种「卡农式轮唱」讲究的是通过声部的「接力」形成非常强烈的「听觉冲击力」!

而事实证明这种演唱方式的选择也为作品增添了很多色彩,刚上来高燃的那两句「风在吼马在叫」之后紧接着压低上线进「河西山岗万丈高」,接着又大声齐唱一句:

……

「万军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

大开大合,却又张弛有度,2到4个声部的多声部演唱先后进入,后一个声部重复前一个声部的旋律,形成「你追我赶」的效果!

给人一种,仿佛千军万马丛不同方向集结,最终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的感觉!

【卧槽!卧槽啊!】

【啊啊啊!!!】

现场的观众们如何不知道,反正国内这边同步直播间里,国内的观众们可是一整个就燃起来了啊!

【厚礼蟹,这是啥!】

【这是我不付费就能听的嘛?!】

【我他妈都配听这麽好的了?!】

【感觉这合唱水平好高啊,一下就被代入进去了好吗!】

【好家夥,真亏我刚听歌名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首歌颂黄河的歌曲,会比较舒缓,谁知道这完全是一首战歌啊!】

【哈哈哈……同楼上,我也以为呢!】

……

战歌!

这两个字开始在国内这边同步直播的直播间里不断反覆的被刷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