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章 腊圃村(1 / 2)

加入书签

第395章 腊圃村

易定干端着的酒杯不由一顿,「我拿头去顶!」

「出口泰国和印尼四十吨,档口每天要保证二三十吨货,薛成林和俞红偶尔拿货也是20吨起步,夏有车找你你又同意了每天加5吨—.」

「一两次还行,但也不能全指望我撒,这会影响后续计划。」

江心菜场目前一共900亩,四月份时,叶菜从播种到采收已缩短到30天以内。

如果再辅以移栽穴盘苗,这个周期还能更短。

菜心品种更换成了四九心,亩产量勉强能维持在两千斤上下。

上海青丶油麦菜生长期和菜心差不多,但亩产能达4000斤。

但为了保持高产出,近来茬口与茬口之间衔接得很紧密。

短时间还能顶,但时间长了不仅顶不住,还会打乱种植规划。

从过往经验看,易定干认为泰国佬和印尼华人后续还有可能拿货。

「得亏前期有机肥一直施得足,不然种出的菜品质和产量都只会越来越差。」

「但离上一次重施有机肥也过了很久,部分地块已经快一年没施有机肥了。」

「我倒是一直想施,但也得给我留出施肥的时间。」

「后面还计划再去搏一搏台风行情,基础不打好,要怎麽去博?」

易定乾巴拉巴拉的说了一通,陈家志一直认真听着。

随着客户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供应链也在变得脆弱。

没菜不仅自己不安心,也不能让客户安心。

市场渠道能发展得如此好,就是靠着更稳定的供应和品质。

想了片刻,陈家志说道:「新菜场很快就能建起来。」

「除了增城小楼镇的迟菜心基地,在深城附近也会再建一座菜场,以后深城的客户由新菜场负责。」

「彭村和沪市基地也会扩建,沪市基地也可以往南边走货,但现在调播种结构,菜长起来也需要时间,再顶一顶,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陈家志端起了酒杯,与易定干和薛军两人碰了碰,三人便都喝下了这杯酒。

易定干又说:「还有后续的台风行情计划,我需要一个月时间调整,对菜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杀丶施肥和深翻。

不然再这麽高强度的种植,我怕扛不住,夏天那虫害一爆发,一夜之间几十亩地能全毁完。」

陈家志点点头,「我会和敖德海对接,让他调整种植结构,多种菜心和芥兰,5月份多往南边发货。」

「这还差不多。」

有小拱棚后,台风其实没那麽可怕,最怕的是台风带来的暴雨。

除了能在品种丶土壤等方面下功夫,菜场还有储量300吨的冷库。

配送中心也陆续在花城丶深城丶珠海建立了3座小冷库。

江南市场也有了冷库业务。

所以,应对台风行情,陈家志的想法便是充分发挥冷库的作用。

平时就保证一定的储藏量,台风前再抢收一批入库。

这样每一波行情都不会错过。

前提是把菜种出来。

易定干长期在种植一线,从他的角度思考并没有问题。

任你市场渠道再强,没有菜供应上,也一切都白搭。

聊着聊着已是深夜,陈家芳和李秀都已吃完饭洗漱完。

「别聊工作了,早点喝完,早点洗漱休息,都快一点了。」

「嗯,好。」

睡得晚,起得早。

第二天天色还没亮,一家人又匆匆去了菜场。

早上有露水,还不能太早收菜,但能做的工作也很多。

菜田里的栽苗,预冷后蔬菜的打包装箱装车等。

「冷藏车来了没有?」

「在路上了,还有半小时到。」

「好,打包装箱也快差不多了,车来了就能装车,让工人做好准备。」

「OK。」

繁忙而有序的工作随着工人上岗丶车辆抵达后便开始了。

一边栽苗收菜,一边打包装车,发往泰国和印尼的两货柜青菜上午时便启程出发。

但后续还有一系列手续,想要完成整个流程还要等进口商拿到货,以及在当地的市场反应,整个过程稍微有点漫长。

陈家志站在公路边,炙热的骄阳照在身上浑然未觉。

菜场里,新割出来的空地已经在组织除草,跟着就是一系列消杀程序,为台风行情作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