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星火村(2 / 2)
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米勇颇为无奈的说道:「仲家凯,基地的事你该去找种子公司!」
「我要能找着人至于天天来镇上吗!」仲家凯站在原地,「农场搞了这麽多年育种,
再过个把月就有大批专家来元谋,今年没人管理,别到时候人来了连个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米勇嘴唇蠕动,想说农场有宿舍,但那宿舍已经成了危房,要是育种家出了事,谁也担不了责任。
「家凯,你是农场的大管家,以前专家们的吃喝拉撒都是你负责,今年你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继续挑起服务科研人员的重担!」
元谋县农场就在元马镇,县城北边,从1981年开始,元谋县农场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
此后每年9月到到次年4月,全国各地科研的专家都会汇聚元谋,为的便是南繁加代育种。
仲家凯从19岁时便被中国农科院育种家选进入团队培养,至今已有十多年。
然而,随着国企改革大潮,「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如今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但按照惯例,每年秋末,内蒙古丶黑龙江丶青藏地区的科研单位和育种家就会如候鸟般再次来到元谋。
大管家仲家凯很急。
「米镇,我计划筹集资金修建专家楼,给来往的科研人员提供住宿。」
办公室里只剩下了两人,米勇惊讶道:「你从哪去筹集资金?」
仲家凯咬牙道:「村委出一部分,找村里人再筹集部分,剩下的我自己补上,我这些年跟着专家组,也赞了些钱,应该够了。
等楼修好后,我也只收专家们水电费,先把人给留下来,人留下来,才能有产业。」
这十多年里,仲家凯和种子结缘很深,与各方育种家并肩劳作,各类科研课题让他迅速成长。
良种繁育丶作物栽培丶植物生理丶昆虫病理丶生物统计等等都悉数掌握而育种制种基地的存在也给村子带来了实惠,是县城周边最富裕的村子之一。
仲家凯能小有家资,也多依靠了育种产业的发展。
不过要想建专家楼,也颇为吃力。
米勇手指敲着桌子,想起一事,赶紧找出份文件。
「对了,家凯,农业局从广东拉来了投资,总投资200万,计划是做蔬菜育苗,农场那边能做吗?」
「能,肯定能!」
一听到200万的投资,仲家凯没有犹豫,直接就应下,200万,已经算很大的投资了,
就按育种科研课题来算,都至少能搞几十个了。
「米镇,这项目可一定要拉过来啊!」
「有点难,不好搞。」米勇沉吟道:「按局领导的意思,这家广东来的企业是种菜的,除了育苗,县里更希望他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把他放在能禹镇更合适。」
能禹镇就实打实的在龙川江畔,成昆铁路经此并设元谋站,108国道也经此,同时还有能禹农产品批发市场丶县农机厂等等这都是米勇听局领导分析的,他又原原本本给仲家凯说了一遍。
「能禹能种菜,我们元马同样可以,而且农场也同样有蔬菜育种制种!」
仲家凯大脑飞速转动,当下农场虽然以玉米丶小麦丶青稞等育种制种为主,但蔬菜也同样不少。
「米镇,你可一定要争啊!」
「我们星火也有很多优势,村民都有十来年的育种制种经验,在技术上能禹拿头和我们比,育苗丶栽培丶管理,随便哪样我们都占优势!」
米勇瞪了一眼:「你别冲我,有本事冲局领导去。」
仲家凯说道:「行,我和你一起去局里,一起去找领导,再不行,你让我和要来投资的老板见面,我当面和他说!」
米勇自无不可,当面拨通了马明的电话,仲家凯确认传达到位后,也在琢磨该怎麽打动投资商。
他回去找到了做蔬菜育种的专家,也谘询了制种的企业。
挂掉电话后,农业局马明叹了口气,和一把手葛启华聊了此事。
「闻到肉香味,一个个的都凑上来了。」
葛启华笑道:「农场的条件也还不错,选上来,让陈总自己决定吧。』
马明只能点头,他本来想把项目放在能禹镇,他就是从能禹出来的,自然念着旧情,
但挡不住盯上的人多。
两天后,陈家志带着人到了元谋,一下车后就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
农业局会议室里,几个县里准备的备选点都放在了陈家志面前。
马明也逐一进行了介绍,都在县城周边,财政丶交通丶水电等在全县都属上乘。
陈家志丶李明坤丶彭谦丶纪松等人都听得很认真,接下来还要实地去看。
从马明的介绍上来说,能禹的蔬菜产业更成熟,
然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星火村的仲家凯展现了更高的热情,并抛出了诚意。
蔬菜制种也需要种苗,种子公司比农民更懂科技力量。
去星火,育苗场能更快获得订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