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大丰收(1 / 2)
第274章 大丰收
天气晴好,傍晚时,两辆卡车停在路边,工人上下搬运着装着青椒的麻袋。
包括荷兰豆,也改成了用麻布袋装。
两辆车车厢的位置都还很宽散,但已经有一辆跃进轻卡满载着青椒先一步去了江南63
号档。
中椒5号是灯笼椒,形状酷似小巧的灯笼,略带棱角,表面光滑,肉质脆嫩。
去除了辣椒籽后更是一点辣味也没有。
采摘时,易定干一直守在现场,等陈家志出来时,就一脸神气的走来。
「场长,现在看这第一批青椒至少要摘20吨,你估计几天能卖完?」
陈家志依然有点不习惯易定干喊他场长,但无可奈何,他就喜欢这麽喊,连带着李明坤丶郭满仓几人都这麽喊。
「在下一批青椒采摘前,肯定能卖完。」
青椒比青菜耐储一些,放几天没问题,不过肯定越新鲜越好。
易定干说:「今天采摘两车,明天采摘两车,下一批估计2~3天后就能再采摘,你确定一个档口能卖那麽快?」
首次采摘估20吨,随着逐渐进入旺盛期,产量会越来越高。
如果要始终保持销售顺畅,易定干估计平均每天青椒至少得卖10吨!
而且,还有青菜和荷兰豆,加起来恐怕一天得有20吨菜!
一天卖20吨啊,易定干还犹记得去年他们证自行车卖三五百斤就激动得不得了呢。
「你以为一级农批是白叫的?」陈家志心里压力也不小,但他还是故作鄙夷道:「哦,对,你还没去过江南,这次要不要去感受下?」
易定干其实挺想去,不过在纠结与犹豫后,最终摇了摇头。
「场长安排的生产任务也很重哦,我就不去市场了。」
「这次丰产,你当是首功!」
陈家志对种青椒的经验远比不上青菜,但也有些心得,技术方案就是他定的。
穴盘育苗丶定植密度丶打侧枝丶初花坐果期管理水分丶中耕施肥丶病虫害防治等等,都是他定下来的。
但方案有了,需要有人去执行。
而易定干执行得很好,因为也缺乏青椒种植经验,所以过程中易定干显得很谨慎。
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
易定干嘴角翘了翘,得意的道:「我现在有没有资格做场长了?」
陈家志一警,「技术通知单会写了吗?」
「呢~」
易定干语嘻。
陈家志沉吟道:「实际上我一点也不怀疑你的管理能力,只是你的理论真得再加强学习。」
易定干说:「很难啊,也没那精力,我感觉能实际管下来就够格了吧?」
陈家志说:「现在把菜场交给你,你也能管好,但那只能算一个合格的菜场场长,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场长。
你现在种菜,很多时候都是靠死板的经验,不知道为什麽要这样做,而只有懂得了原因,并持续改进,灵活调整,才能持续稳定的种出更高产丶品质更好的蔬菜。」
易定干再一次沉默的抽菸。
陈家志也知道这是时代因素,现在人工不值钱丶菜价好,很多大菜场追求高产高质的动力都不够。
创新和冲劲也就不够。
能轻松赚钱,谁愿意刻苦专研?
但菜价不可能一直好。
他清楚,等过了这两年,大约从1998年开始,供港和出口蔬菜需求将受阻,那两三年也倒下了一大批菜场。
而届时,如果江心菜场能做到用低成本高产高质的生产蔬菜,抗风险能力将大幅提高。
陈家志又说:「写技术通知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手段,也能给管理留痕,更好的复盘和总结。」
「好,我写。」
「那就从整枝打权开始?」
「我试试。」
易定干往田里走,蹲下来看着甜椒,喊道:「你再来给我说一下。」
辣甜椒是国内名副其实的的大类蔬菜,很多农民都是种植专业户。
江心菜场这一帮人里也有许多人有经验。
但小农户那一套自己种可以,用来管理几百亩地肯定就差点意思,得有统一的执行标准。
就比如整枝打权,在苗期需要一次打侧枝:
在果实采摘后,再给处于歇秧状态的辣椒整枝打权,增产的效果最好。
「整枝打权记住一句话就行了,勤快丶合理丶谨慎,事后要进行保护~」
「辣椒侧枝萌生很快,每隔2~3天打权抹芽一次,基本上每采摘一次就得整枝一次。」
「但湿度较大时,不可进行整枝打权,以免伤口不能及时愈合,感染病菌。」
「把细弱的主枝去掉,内部过密的枝条剪掉,保留植株中上部的有效叶,这样增产提质的效果最好,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打药看情况来,主要是消毒杀菌—.」
两人都蹲在辣椒垄里来回整枝打权了几株辣椒苗。
易定干说:「挺麻烦的,两三天一次,这工作量不小。」
陈家志笑道:「你不是说工价高了吗?这就是体现他们身价的时候。」
「别说,还挺有道理。」易定干挪输道:「原来这就是场长该干的事啊,让工人忙起来。」
「你还真是个天才!」
两人继续一边整枝,一边斗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