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章 春闱主考,座师与门生!(1 / 2)

加入书签

第189章 春闱主考,座师与门生!

夜风拂槛,月华如水。

南宫婉儿素手执剑,剑锋映着烛火,如流霜泻玉。

她身姿翩然,剑势时而如惊鸿掠影,时而似游龙回渊,剑光过处,竟引得案上青瓷杯中的酒液无风自动,泛起细碎涟漪。

江行舟斜倚阑干,指节轻叩玉壶,壶中清酒随剑势起伏,竟隐隐应和出金戈之音。

「好剑法。」

他低笑,仰首饮尽杯中残酒,喉间酒液滚烫如烧,「此剑可有名?」

南宫婉儿剑锋倏然一收,反手挽了个剑花,剑尖轻挑,竟自江行舟手中接过酒壶,仰首倾泻。

酒液如银练悬空,

她皓腕一翻,剑刃横截,竟将那道酒练一分为二——一半落入她唇间,一半溅在剑身上,顺着锋刃蜿蜒而下,滴落青砖,绽开朵朵酒花。

「剑名『醉月』。」

她眸中映着烛光,笑意如刃,「可惜……今夜无月可醉。」

江行舟大笑,掷杯而起:「无月何妨?!」

话音未落,他广袖翻卷,案上十数盏烛火竟齐齐飞起,悬于半空。

火光摇曳间,恍若星河倒悬。

南宫婉儿剑势再起,剑光与烛火交织,在明心阁的朱漆廊柱上投下纷乱光影。

她微醉的脸颊,越发美艳不可方物。

一夜酣醉。

东方既白。

晨光熹微,雕花窗棂间漏下缕缕金芒,在青砖地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

南宫婉儿睫羽轻颤,在明心阁的案边,缓缓苏醒。

一束暖阳斜映在她玉琢般的面庞上,为那凝脂般的肌肤,镀了层薄金。

她下意识伸手,指尖触到肩头滑落的一件雪裘——白狐毛尖还沾着晨露,清冽气息中混着江行舟独有的淡淡气息。

案上残烛早已凝泪成灰,唯余半盏冷酒映着天光。

却见,江行舟已经离去。

昨夜剑舞惊鸿处,如今只余空荡,心中不由怅然若失。

该回宫复命了!

她倏然攥紧雪裘,指节微微发白。

晨雾未散,白马寺石阶凝霜。

三百羽林铁甲肃立,玄色战袍在朔风中纹丝不动。

蒙湛按剑立于阵前,铁面下的目光如刀,静静割裂着黎明前的寒意。

朱漆阁门洞开,雪裘拂过青石阶。

南宫婉儿拾级而下,衣袂翻卷间,昨夜剑舞的恣意已尽数敛入眉梢。

「回宫。」

二字坠地,金铁交鸣。

七宝香车的鎏金鸾铃轻颤,碾碎一地薄霜。

「是!」

蒙湛翻身上马,玄甲映着初升的朝阳,在白马寺的山门前投下森冷剪影。

晨光熹微,七宝香车驶入皇宫内方才停歇,皇宫高墙内的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夜露的湿意。

南宫婉儿下了车,披着雪裘,缓步而行,宽大的官袍袖口,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昨夜与江行舟的那番对话,仍在心头萦绕不去。

「佛门.终究不可轻信。.纵使建起千座庙宇,那西天佛祖可会感念半分?」

她轻抚腰间玉坠,唇角泛起一丝冷笑,

思绪流转间,她抬眸望向太极宫方向。

当今圣上又何曾信过佛?

至尊从不需要任何人的感激。

在陛下的棋局中,佛门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

「笼络佛家.」

南宫婉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金线,「不过是让诸子百家丶勋贵门阀们都明白——即便他们阳奉阴违,不听话。陛下手中仍有可用之人。」

想到这里,她忽然忆起昨夜江行舟谈笑风生的模样,不由莞尔:「这位江解元倒是个妙人。

若是陛下见他想来也会心生欢喜吧!」

晨风吹动她鬓边碎发,南宫婉儿加快脚步,金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南宫婉儿踏入太极殿时,殿内龙涎香袅袅。

皇帝正在龙案批阅奏章。

一道薄如蝉翼的屏风挡隔开,若隐若现。

她敛衽行礼,将白马寺「儒释论道」之事细细禀明,言语间不偏不倚,却隐晦点评了论道各方——白马寺高僧丶国子监士子丶解元举子,甚至诸旁观者的表现。

至于江行舟,只是提了所写三篇[镇国]诗篇。

但是,她也不敢细说,显露心迹。

帝心难测!

「嗯!」

皇帝听罢,指节轻叩御案,目光幽深,却未置一词。

「春闱将近,敕命兵部尚书唐秀金,为主考。」

「是,陛下!」

南宫婉儿微微惊讶。

离明年春闱仅剩数月,主考官之位却迟迟未定,朝中已有议论。

而今,皇帝终于有了决断——兵部尚书唐秀金。

这位唐尚书,颇为刚直,又掌兵部多年,由他主持明岁春闱,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选择……

午后,

南宫婉儿踏入中书省,案前已备好笔墨诏纸。

她执笔蘸墨,悬腕凝神,为陛下起草春闱主考的制敕。

笔下微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点。

[敕

门下:

朕闻辟门吁俊,王化之基;选士兴贤,国朝大典。明岁春闱将启,天下英才云集京邑,宜择学贯古今丶文衡素着之臣,俾司考校,以光盛事。

兵部尚书唐秀金,器识宏远,词藻清华,累掌纶诰,允协朝望。可充知贡举,主试天下举子。其务精鉴拔才,至公取士,无徇私情,无负朕怀。

主者施行。

天授十五年,十月四日]

这道由中书舍人起草的诏书,皇帝朱批画敕,经门下省审覆,终至尚书省颁行。

尚书省内。

众位尚书纷纷上前,拱手道贺:「恭喜唐公!摘得春闱桃李!」

三年一度的春闱,乃是天下举子云集之时。

会试主考官之位,更是朝野瞩目的风云要职。

谁不想藉此机会,选拔天下英才,栽培自己的门生亲信?

若能网罗一批进士俊杰,日后朝堂之上,自可声势大涨,为拜相之路,铺就根基。

一旦错过,再等几十年,轮也未必能轮到。

三省六部的主官们,为了争夺这主考之位,早已暗中较劲多时。

谁曾想,陛下竟钦点了冷门的兵部尚书唐秀金担此重任。

「前两届是吏部和礼部!」

唐秀金激动的接过诏书,抚须一笑:「这麽多年,总算轮到兵部主持一回春闱了。」

暮色渐沉,唐秀金的马车碾过洛京城的青石板路,缓缓驶离尚书省。

车帘低垂,这位新任春闱主考官闭目凝神,指尖在膝头轻叩着节拍。

虽说主考官之位是培植门生势力的绝佳机会,

主考官通过录取进士考生获得大量的派系支持,而考生通过主考官,获得步入仕途机会。

但要从万千举子中甄选出可造之才,却也并非易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