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七章 打赌(1 / 2)

加入书签

第364章 打赌

你必须承认,围棋作为自古传承的艺术,除了其竞技成分以外,必然是存在相当价值的艺术成分的。

放在古代,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文人雅士丶帝王将相,哪个不以执子论道为荣。

就算到了现在同样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甚至于相比于其他的棋类运动,围棋在很多不了解的人眼中,确实有一种逼格更高的感觉!

简单来说,不太能看懂,就是高逼格。

但是将围棋的棋形上升到美学高度的,东瀛的竹之内九段确实是当世的第一人,甚至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

在他的眼中,难看的棋形,其实是可以获得胜利,也绝对不可以去下!

获胜很重要,但是美更重要!

主动去下这种「坏」棋,去破坏自己的棋形美感,那是在玷污自己这一场比赛的棋谱,甚至是玷污围棋!

更是在绝大多数对局当中,他都严格贯彻自己的「美学理论」。

甚至在多次比赛当中,仅仅只是具有微弱劣势的情况下,他就会投子认输,因为在他的理论当中,如果利用劫争乱战将原本完美的棋局搅得天翻地覆是不可接受的,倒不如直接认输更符合他的「棋理」。

他无法容忍为「翻盘」而去撕扯那原本流畅优美的棋形脉络,将一盘布局精巧如交响乐的棋局,堕入街头混混斗殴般的乱战泥沼!

在他看来,「丑陋」的胜利,无异于对「棋道」本身的背叛。

虽然到了现代以来大多数人都不再赞同竹之内的观点,但之所以他的观点能具有这麽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他当时本身具有超强的实力并且可以在实战当中贯彻。

他是真的有可能会获胜但是因为认为不美而选择不下的,要不然换成一个公认的鱼腩选手说我是追求美而不下的,谁理他呀,只会觉得他欠打了。

出身名门的大师兄,加上当时同时代确实排名顶尖的实力,出生战绩荣誉三重buff,这才能为他的美学理论进行背书。

但凡缺少一个,他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当时辉煌一时,甚至说不定早就被舆论驳斥为「胜负心不足」了。

那麽,这位「美学暴君」口中的「愚形」到底是何方妖孽?用大白话说,就是棋子在棋盘上摆出的「蠢笨」丶「低效」丶「看着就让人闹心」的形状。

简单来说围棋是圈地运动,如果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能走三步就不会走两步,能走十步就不会走九步,如果你的棋子就这样一个一个连着走的话,效率就会很差,也会显得很笨重。

简单来说,四个棋子合并成的四饼就已经被认为是经典的愚形,易征直接在比赛当中下出苍蝇拍出来,更是愚形当中的愚形。

易征刚下出来的时候就算包括中国队在内的所有人也都认为不好,甚至认为易征陷入到了劣势当中,更不要说普通的初学者了。

稍微懂一点围棋的人,都不会觉得易征在当时的情况下算好的。

但是,下棋这种东西有时候所讲究的不完全就是感觉,易征知道,自己现在要超越自己的感觉!

「美形是人类在围棋当中不断的摸索,通过感觉,通过实战,所寻找到的认为效率最高的形状。

但是时代在变化,不管是什麽东西,都应该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以前所认为效率高的现在未必。

就算是古代的棋圣,利用愚型取胜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如果只局限于所谓的美学思维而不是去找寻当下的最优解,那才不是真正的围棋!

所谓祖宗不足法,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美形,只会作茧自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