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雪(二合一)(1 / 2)
第254章 大雪(二合一)
江清瑶上来不久,剩下的青壮们也跟着回到了青莲山。
见到他们的第一眼,赵虎就发觉了不对,怎麽那十个人里,八个趾高气昂,两个魂不守舍?
按理,不是应该怒气冲冲或者大失所望吗?
「这是怎麽了?神赐之物呢?」他抓住其中一个青壮,焦急问。
青壮没回答,看了一圈四周,没见到小圣女,又将目光投到了江清瑶身上。
江清瑶压下心中的迷茫,对赵虎道:「这件事,要告诉圣女大人和教主,由两位大人定夺。」
赵虎再看十个青壮,那些人都很赞同江清瑶的话。他皱起眉,莫非那不是小圣女的走火入魔的说辞,而是江清瑶的阴谋?她们真的准备了神赐之物?
看看四周的一堆教众,他发觉自己干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
下晚,下山化缘的教主回来,江清瑶和青壮们说出,他们找到了一个山洞,山洞里放了一望无际的粮食,赵虎才知道发生了什麽。
教主下山许久,没要来的粮食,小圣女通过与神明的交流,让神明赐下了!
霎那间,赵虎的内心产生了动摇。就算江清瑶想做手脚,也不可能弄来那麽多粮食!
莫非,真有神明?
圣女居所里,夏景看了看赵虎的人际界面。
【虔诚度:49(+20)】
这件事,已经动摇了那右护法的信念,只要接下来趁热打铁,再做一些神迹,就能将赵虎收服。
他又瞧了眼另外一人。
【姓名:连世昌】
【身份:青莲教教主】
【亲密度:50】
不愧是教主,一点儿没有动摇。
或者说,对方对这些『神迹』的态度,十分务实。
所谓神明,相信并不代表虔诚,就像前世古时,有百姓为了求雨,会将龙王像放在烈日下烘烤。
前世,文化界常说什麽下克上的传统,和这人克神的传统相较,倒也显得寻常了。
划去两人的界面,夏景又瞧了别的。可惜,那粮食的事太过重要,教主和护法他们选择了保密,所以普通教众的虔诚度提升很少。
教众现在只知道,圣女寻来了了不得的神赐。
这个不用急,夏景之所以让江清瑶带上那十个青壮,不是为了搬运粮食,而是为了让那十个青壮传消息出去,不出一个月,粮食的事就会被教众所知。
确定这边一切顺利,夏景又回到了后宫。
步入秋季,天气转凉,百姓忙着为收成做准备,整个王朝褪去了燥热,显得宁静而满足。
康宁帝让各地方的官员们,预估今年的收成情况,细细统计,连宁纯佑和宁高祥都没空管了。
地方官们递上的摺子里,除了极少数遭了水灾的村子,其馀地区,统统丰收,这让康宁帝心情愉悦,赏赐了不少东西给手下。
九皇子也得到了一份赏赐,是一些绫罗绸缎。
娴妃看准机会,和尤太后一起,说了孙家的事情。
康宁帝正想着,如何在这丰收的年份,展露自己的仁慈,为后面的大战做准备,索性大赦天下。
孙静竹一脉,成功回到了京城,康宁帝选了一位孙家后人,赐了官职。
只要等上一年半载,就能将孙静竹和宁守绪的婚事定下。
不过,康宁帝不同意孙静竹当正妃,在尤太后的劝说下,也只肯给一个侧妃的位置。
孙家毕竟落难过,孙静竹毕竟落入过贱籍,这样的身份,换做别的看重皇家血脉的皇帝,连侧妃都不会许,也只有不在乎情感,只在乎利弊的康宁帝,能同意下侧妃。
不论是尤太后丶娴妃还是两位当事人,都接受了这份结果。
「三哥真的没意见?」夏景在养和轩里,看着扭动魔方的宁守绪。
宁守绪已经发觉了一些窍门,可以稳定地转出三四面来。
「我的意见,没有一点儿作用。」宁守绪回答,「即便我绝食上吊,父皇也不会改变想法。」
「那往后,还要有一个陌生女人,以正妃的身份住进三哥的王府,吃三哥的,用三哥的,使唤三哥的下人,分走三哥的一半当家权。」夏景恐吓道。
宁守绪放下魔方,没忍住笑起来:「你这说的,怎麽像娶了个王妃,还委屈了自己一样?」
「我又不娶陌生女人,委屈的是三哥。」夏景回答。
「你说的倒也没错,这府里宁愿空着,也不能来个合不来的。」宁守绪笑道,「不过,这些为兄早就想好了。」
夏景惊讶:「三哥准备阳奉阴违?」
宁守绪没有回答,转移了话题:「倒是九弟,打算娶哪几个熟悉的女子?」
他在『熟悉』二字上加重了语调,对应夏景刚刚说的『陌生』二字。
「我还小,三哥还是先想好自己的事吧!」夏景脚底抹油,直接跑路。
……
比起一片祥和的宁氏王朝,陈国的日子要难受得多。
因为夏季的乾旱,陈国不少地区粮食减产严重,许多地方生出了叛乱,陈王忙着四处平叛。
青莲山地界,同样是乾旱严重的区域,县令焦头烂额,上面的知府也一筹莫展。
青莲山中,小圣女展露了不少神迹,威望已经大大提升。
在一次读心表演后,赵虎从半信半疑变成了虔诚的信徒,拜倒在夏景脚下。
本就依附圣女信仰的两个长老,更是早早投靠了夏景。
反而姐姐江清瑶,还未能转变思想,人际界面里,好感类型依旧是慈爱,而不是虔诚。
面对如此的大势所趋,教主也光速加入,只是内心并不虔诚,亲密度依旧只有50。
若不是他在对外交流方面能力独特,夏景早就换了他。
早上,趁着距离南书房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夏景召集了他们,降下指示。
「附近的百姓也是我们同胞,山洞里的粮食很多,我们应该救济他们。」夏景看过下方的五人。
除了教主抬起头,要说意见但又憋了回去,无人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