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1章 震惊,他竟然又(1 / 2)

加入书签

第331章 震惊,他竟然又……

8月8日,对于华夏电影圈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无数电影人震惊地看着最新票房数据,发出阵阵惊呼……

这部由华夏第一导演李正涛执导丶耗资3亿人民币的史诗巨制《菊花台》,首映票房突破4000万人民币,一举缔造了华夏电影首映票房新纪录。

虽然部分院线玩了个心眼,将8月6日晚间的几场点映票房也计入首映数据,但这一成绩依然令人震撼!

这一票房数据出炉后,瞬间引爆整个华夏电影圈。

相关部门对《菊花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规格支持!

电影首映当日,央视《新闻联播》罕见地用21秒时长报导影片盛况,称赞其「展现华夏文化自信,推动电影工业化进程「!

电影首映结束,票房公布的第一时间,电影局官网首页发布专题文章,称该片「代表国产电影最高制作水准「。

全国超200家重点影院同步开设《菊花台》观影专场,各地文旅部门更创新推出「观影+非遗展览「联动活动。

央视电影频道连续三天滚动播放主创专访特辑,文化部官网也发起「万人评《菊花台》「大型问卷调查活动。

这种自上而下丶多维度丶全覆盖的宣发阵势,在华夏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一切的一切种种迹象无不彰显着李正涛作为华夏电影领军人物的非凡地位与艺术成就!

这些年,在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冲击下,华夏电影工业急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标杆性大片和领军人物。

纵观千禧年至今的发展历程,老一辈电影人大多固步自封,鲜有突破,偶有几部佳作,却也是小众电影……

而以周阳为代表的年轻电影人虽逆势崛起,却因发展时间较短,在电影工业底蕴上仍显不足,其作品多以营销见长,缺乏真正具有工业水准的大制作。

在当下华夏影坛,既能扛住票房压力,又能经得起市场口碑检验的导演,唯有李正涛一人。

……

在庞大的宣传攻势下,《菊花台》首映票房突破4000万人民币后,第二日丶第三日票房依旧表现强劲,均保持在3500万人民币以上。

三天累计票房突破1.1亿人民币的惊人数据,瞬间刷爆了整个华夏电影圈。

8月11日,别墅内。

「老李这次是真正意义上成为华夏电影第一人了「

当梁小刚看到这一幕时,心中莫名涌起一阵酸涩,带着几分不服与不甘。

《菊花台》与他的《王之盛宴》剧本核心内容近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菊花台》在视觉渲染和冲击力上更胜一筹,动作戏也拍得极为精彩。

但《王之盛宴》同样有其独到之处.

这份殊荣,本该是属于他梁小刚的!

梁小刚盯着《菊花台》的票房捷报,手指不自觉摸了摸。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酸涩的不甘压在心底里。

他低头,转而望向书桌上那份预选通过的信函,握紧拳头。

那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预选通过通知,只要再通过终身,那麽9月初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入围提名,就有了。

「老李确实厉害……」他低声自语,嘴角扯出一丝复杂的笑:「但电影的艺术价值,终究不是票房能衡量的。」

他已经联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那边了,那批评委似乎对他的电影兴趣很大…

他起身走到窗前,目光越过燕京的夜色!

「《王之盛宴》的失利只是暂时的审美时差……威尼斯那帮评委,最吃这套东方美学与人性挣扎的调调。」他闭上眼睛:「等捧回金狮奖,看谁还敢说华夏电影工业的旗手只有李正涛!」

夜风掀起窗帘,他掐灭菸蒂,然后,拿起手机:「立刻联系义大利那边的公关团队——这次电影节,我要让全世界都记住《王之盛宴》的名字!」

电话那头传来笃定的回应声……

………………………………

伴随着《菊花台》的票房成绩出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属于李正涛的一月!

所有人,亦在赞叹,这是属于华夏电影工业,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有人在幻想,推测华夏电影工业的未来,将会接轨好莱坞电影,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工业奇迹!

一幕幕的盛赞,将《菊花台》和李正涛给推向了极致……

当然……

网际网路上,【豌豆电影网】和【影迷之家】等平台出现了一部分对《菊花台》的负面评价。

这些评论指出,这部与《王之盛宴》剧情相似的宫廷权谋电影存在「情节狗血「「人物扁平「等问题,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叙事过于夸张且缺乏深度。

有观众批评影片的战争场面设计不合理:宫廷大战的戏码简直像儿戏一样,士兵们毫无战术地往前冲,然后被弓箭射死,全程显得很降智。

更尖锐的评论如:「每一帧都是唐风美学?不,3亿投资只烧出个PPT展览」。

最犀利的当属某专业影评人的长文批评:「黄金铠甲裹着空洞的灵魂——当《菊花台》把经费都熔成龙袍时,故事早已被绞死在绸缎里了「。

不过,除了【电影之家】等少数平台外,这些负面评价很快就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赞誉声中,看不见踪影……

在《菊花台》票房高歌猛进的背景下,首周2亿丶次周1亿的亮眼成绩让行业为之沸腾,其总票房迅速突破3亿人民币大关,成为首部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国产电影,甚至与好莱坞大片《蜘蛛侠》的票房纪录分庭抗礼。

媒体纷纷预言它将冲破4亿天花板,成为华夏电影工业化的标志性丰碑。

然而,当狂热的市场情绪逐渐冷却,影片的票房走势却急转直下——第三周单日票房突然跌破千万,最终仅收4000万,较前两周断崖式缩水60%。

这种反常的暴跌令无数影评人一愣,紧接着,他们意识到这部《菊花台》已经呈现出后劲不足的隐患了!

过度依赖宣发热度与视觉奇观,却未能以扎实的叙事留住观众,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口碑发酵……

【豌豆电影网】丶【影迷之家】等地方的虽然影评的评分从8.9落到了8.3,但评论区,依旧是好评一片。

而【电影之家】丶【快博】那边,却不地涌出了一个个影评人的中肯评价,着名影评人刘家胜尖锐指出,当鎏金铠甲的光泽褪去,空洞的权谋剧情再难支撑票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