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8章 这麽能打的?(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说来说去还是赵安身边可用之人太少,缺乏大量务实的专业官吏,搞的他都想等年后在安庆办个专门的行政学校培训业务人材,再办个讲武堂培养军事人材了。

这也不怪他,毕竟窜红速度太快,没有根基也是正常。

目前接触的安徽官员中只有三官一吏让赵安觉得还不错,「三官」指的是泗州知州戴志远丶滁州知州严昆,怀远知县崔映淮;「一吏」指的是定远县的那个驿丞范涛。

在给老太爷的请功折中,泗州知州戴志远和滁州知州严昆被定的是二等功,知县崔映淮同驿丞范涛定的是三等。

理由是救灾积极,督运粮草有功。

老太爷若准了这道请功折,赵安可以适当给这几个人调整一下岗位,倒不是为了肃清朱珪派系官员,就是单纯看中他们的务实能力。

罗家集现在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留下来的官吏自是喜笑颜开,勒令离职的虽不致于哭天喊地,但心中肯定要问候赵安他家女性的。

好在,赵安不在乎,因为他们骂的是赵有禄,关他赵安什麽事。

为防止这帮滚蛋的临走时为了发泄私愤毁坏「公家」财物,赵安让叶志贵他们安排人跟着这帮家伙,每人都给配两名「保安」,只允许将自己的东西拿走,其馀一律不得碰。

这就搞得巡抚行辕跟个办公室离职差不多。

被赵安「暂扣」下来的侍郎朱大人已经见了几拨前来告辞的幕僚丶门生。

看着这些随自己前来安徽任职的熟悉之人一一黯然离去,朱珪心中肯定是不好受的,奈何他自己也要离开,只能宽慰众人几句。

汪兆兴同朱珪之子朱锡经则与吏部的萧郎中做着最后的交接清点工作,印信文书,府库钱粮丶兵丁武备丶卷宗档册这些实际没什麽可清点的,完全就是做个样子,毕竟巡抚衙门在安庆,巡抚行辕这边可供清点的有限。

朱珪又是有名的清官,说他挪用公款贪污什麽的根本不可能,别说萧郎中心向这位清流领袖,就是赵安都不指望能查出朱珪什麽经济问题。

就算是想给朱珪整颗「地雷」出来,炸的也是他赵安自己,因为安徽的藩库归他管,藩库真要有什麽大的亏空,也是他这个暂署藩台顶在前面。

象徵性的清点盘查一个下午后,萧郎中便将封存的行辕各式卷宗档册全部移交给赵安派来接收的人员,又将一份详细清单呈给赵安。

赵安粗略看了眼,没有为难朱珪,提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抬头对萧郎中道:「朱大人可以走了。」

朱珪真的走了,三辆马车,一辆坐着他和儿子朱锡经,一辆坐着唯一跟其回京的幕僚汪兆兴,还有始终陪伴他父子的老管家,另一辆则装着朱珪不管到哪都带着的藏书古卷。

明安泰和萧景伦工作已经完成,便同朱珪一起回京,赵安自是要到镇口送送二位「钦差」。

老天爷这会特别给面子,不仅雨停了,还难得的开了个夕阳红,阳光晒的赵安小心暖和和的。

同明丶萧二人一番客套后,朱珪的车队缓缓驶了过来,明安泰以为朱珪会停车,未想这位朱侍郎却让车夫直接从他们面前越了过去,弄的明安泰有点讪讪。

萧景伦面带微笑心中并无不满,可以理解朱大人此时心情。

让萧郎中意外的是,赵安竟然也面带微笑丝毫不着恼,并且还轻笑一声道:「朱大人应该跟灰太狼一样喊一嗓子的。」

「灰太狼?」

明安泰好奇询问这灰太狼是谁。

「唔」

赵安不好解释,吱唔几句把这话题岔开,看着远去的朱珪一行感慨道:「朱大人这一走,安徽百姓就有救了。」

「嗯?」

纵是明安泰在京里脸皮也够厚,都觉实是比不得这位新任的署理巡抚。

萧景伦暗自摇头,心道这捐监的果然比不上正途,便是再与朱大人不合也不能说这种话啊。

有一搭没一搭的客套几句,便与明安泰翻身上马回京。

京师,这两天同样也下了两场雨,北方气温本就比南方低,两场雨一下京师天气一下凉了下来。

按往年习惯,老太爷怕是就这几天便回京了。

内务府那边正忙着组织人手清理紫禁城的积水,顺带将各处宫殿打扫一新,好让老太爷回来后能眼前一亮。

军机处这边,福长安懒洋洋的靠在榻上打着盹,作为留守京师的军机大臣,他真没啥事。

正眯着呢,有章京火急火了的拿着一份文书冲了进来:「中堂,捷报!」

这一声喊吓了福长安一跳,待听是捷报还以为是兄长福康安发来的,猛的一下从榻上翻起,一把接过章京手中的捷报拆开便看,看完愣住,难以置信道:「妈的,这赵有禄比海兰察还能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