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 参见抚台大人!(1 / 2)

加入书签

第324章 参见抚台大人!

罗家集,宿州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数日前随着几千官兵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安徽巡抚朱珪也将行辕迁至此处,一时间小小的罗家集倒成了整个安徽的权力中心。

大量关于灾民安置丶粮秣匮乏丶匪患未靖的告急文书从四面八方飞向此处,令得因救灾已然辫子花白的朱珪将疲惫深深刻在每一道皱纹里,然而烛光下的老人看着却又无比倔犟。

提笔在一份又一份公文上批示后,朱珪却突然停了下来,一边帮着父亲处理文告的朱锡经察觉到了父亲的异样,不禁抬头看向父亲手中的文书,只看了两行便勃然色变,因为那是一份拒绝拨发军饷的「通知」。

是安庆藩库的回文。

数日前为犒赏剿匪有功的绿营将士,朱珪以巡抚名义行文安庆藩司,要求拨付三万两军饷运至前线,未想安庆藩司竟以库中不足为由拒绝拨给。

「大库那边简直混帐,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笔银子是做什麽用的吗!」

朱锡经十分生气,三万两饷银的事已经告知绿营那边,结果藩库却不拨银子出来,叫父亲如何跟绿营将士解释。

「大库?」

在对面桌上替恩主草拟给各处文告的幕僚汪兆兴闻言放下笔,起身来到恩主案边,扫了几眼已被朱珪放在案上的回文后,眉头也是皱了起来,低语道:「藩司那几个主事的多是东翁提拔的人,怎会犯这糊涂?」

顿了顿,目光狐疑道:「莫非赵有禄已派人去了安庆?」

之前安徽布政使陈大文因病在家休养,朱珪便保荐荆道乾代理布政,荆道乾因朱珪保举原因对朱珪言听计从,又因陈大文实际并未到任原因,故安庆藩司衙门的主要官员也多由朱珪委任,这就使得朱珪这个巡抚实际控制了藩司衙门。

凭藉对藩司衙门的控制,抚衙所需任何开支藩司那边都会照办,如今突然将巡抚要饷公文拨回,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藩司那边换人了。

谁能换藩司的人?

除了接替荆道乾的赵有禄还能有谁?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朱珪纵是安徽一号位,也无法干涉二号位对本衙的人事业务调整。

而安徽的财政大权是掌握在二号位手中的。

如果二号位刻意卡一号位的资金使用权,朱珪这个巡抚在钱这一块说话就有点放屁了。

没有钱,这无疑会让朱珪的工作变得很艰难。

大到军饷救灾,小到本衙及直隶机构开支,全被管着财政厅的二号位刁难,身为一号位的朱珪处境就将变得极为尴尬。

除非他上书朝廷陈述「府院不合」,请求将二把手赵有禄调离,否则就得长期受制于财政问题。

问题是眼下这局面,朱珪根本不可能上书。

因为他的好学生嘉亲王都劝他主动辞职,以避「朱珪朱归」的漩涡了。

之所以不肯辞职,无非朱珪妄图利用白莲教扳倒赵安,一证明其与白莲教没有任何勾结,二重新在老太爷那里证明他的能力,也为「十五党」留下一分力量。

这几日从各地调来的营兵大部已经罗家集北上,朱珪命副将李忠全权指挥绿营兵平乱。李忠前日领前锋兵马已进至宿州城南不到五十里地,若进展迅速丶官兵奋勇,大概这两日就能有捷报传来。

只要捷报一到,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此朱珪只是将安庆藩库的回文轻轻压在案上,并未动怒,随手拿起另一份公文提笔写上「着即办理」四字。

跟了朱珪多年的汪兆兴见此情形,哪里不知恩主心意,当下不再多言。

只是见父亲看起来精神不太好,身为儿子的朱锡经不免心疼,便劝道:「父亲,外面已经亥时了,父亲这些天来过于操劳,还是先歇息片刻吧。」

朱珪却是头也不抬,声音略显沙哑道:「哪里能歇得,宿州那边兵凶战危,十几万教匪云集于此,李忠虽是勇悍,抚标也堪称精锐,毕竟官兵只有数千人,万一有个什麽闪失.」

说到这里,朱珪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略显低沉,「不知为何,为父这心始终不定。」

「东翁,」

汪兆兴忙将茶碗递上,「白莲教匪不过乌合之众,又是仓促起事,官兵虽只数千,但装备战力皆强于乱民,以学生看来官兵一至,教匪必土崩瓦解,东翁把心放进肚中歇息便是!」

朱珪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汪兆兴所言令他有些轻松,他并非不信任李忠的指挥能力,此人自北上亳州以来表现不错,前后绞杀的教匪有好几千人,实乃麾下第一勇将,若此次能大举平贼,定上书朝廷保其任淮北镇总兵。

他所担心的是那个背后站着和珅一党的赵有禄,此人半月前有向他这个巡抚请求援兵,但此后却是音讯全无,这让他隐隐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