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何人不是苏党?(2 / 2)
「这一路上遭遇险阻无数,好几次都差点翻船,最后是被一股大风吹到了陆地,这才返回故土。」
鲁船长听完,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那法显号这名字可太吉祥了!」
朱俊棠疑惑的看向船长。
鲁船长说道:
「咱们在海上谋生的,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法显号这名字起的好!」
朱俊棠想到自己,不也是遭遇船难侥幸活下来了吗?
虽然他并不喜欢倭国通政司这个职位,但是好歹活下来了。
站在这日新月异的莱州港,朱俊棠更加坚定,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不一会儿,又有几名身穿白色长袍的人,带着奇怪的面罩,来到了朱俊棠的船前。
跟随这些人的还有一名市舶司的官员。
倭银公司经常要和市舶司打交道,自然认识这位官员,鲁船长连忙上前相迎。
这名市舶司的官员对着鲁西拱手说道:「鲁船长,这几位是保生医局的,要为整艘船接种牛痘。」
「牛痘?」
直沽闹天花,李时珍抗疫的时候,鲁船长还在倭国,并不知道牛痘法的事情。
这名市舶司的官员简单介绍了一下,朱俊棠惊道:
「朝廷连痘疮都能治了?」
为首的保生医局的医官纠正道:
「不是治疗痘疮,而是接种牛痘之后,就不会再得痘疮了。」
朱俊棠是山西宗室,在嘉靖年间山西闹过一次大规模天花感染。
朱俊棠对此记忆犹新,他还记得父亲领着他逃出城市避疫的场景。
那次痘疮过后,大同城内五成的幼童夭折,几乎家家都在办丧事。
朱俊棠侥幸逃过,对天花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其实随着更多外国人进入倭国,天花也在倭国蔓延开。
倭国很多贵族,都认为是外国人带来了瘟疫。
这些保生医局的医官动作很快,一艘船上的人都被接种了牛痘,紧接着市舶司的官员就和鲁西告辞,领着这些医官向下一艘船走去。
——
接下来两天,朱俊棠感觉自己有些低烧,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
这些日子他都留在船上隔离,但是都有人送来食物和清水,朱俊棠自己掏了点钱,几份最新的报纸也送到了船上,这让他的隔离生活不那麽乏味。
《乐府新报》上最大的消息,就是中书门下五房成立的消息。
看到自己的老师苏泽,出任中书检正官,朱俊棠只是觉得理所当然。
大明能有这麽大的变化,都和恩师有关,恩师出任这等要职,距离阁臣的位置又近了一步,大明会越来越好的。
《乐府新报》的主编罗万化离任,同为翰林的前大同马政同知张位接任。
张位这个名字,朱俊棠似乎在哪里听说过。
他回忆起来,当年他曾经前往澎湖求助,澎湖知县王家屏曾经说过这个名字,张位和那位王知县一样,都和恩师苏泽是同年。
《乐府新报》三任主编都是翰林,那这个职位日后也只能由翰林来担任了,一个新的政治传统就出现了。
罗万化去任之后,《乐府新报》的整体风格变化不大,看来这位新总编并没有大规模改版的想法。
《乐府新报》的销量依然是五大报的第一,而且除了沿海城市和运河干道城市之外,《乐府新报》也顺着长江渗透到内陆的省份。
朱俊棠就看到,《乐府新报》在四川的发行量,竟然也达到了每个月一千份,这些报纸可都是要从长江逆流而上运入四川的。
当然,张位这位新总编,也还是对报纸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改革的方向,就是在各省成立分部,在报纸设置地方增页,专门报导地方上的新闻。
比如这份山东的《乐府新报》,前面几版都是朝堂的消息,但是最后的两版是山东本地编辑部印的,刊登的都是山东本地的新闻。
山东本地最大的新闻,就是莱济铁路的项目了。
新任登莱巡抚成子文,这位前任的广西布政使,到了莱州之后大刀阔斧的开始了建设。
以前在广西的时候,成子文虽然有着布政使的职权,但是手上又没人又没钱,就连修个河都要去找土司搜刮。
等到了登莱巡抚任上,成子文才明白,前任涂泽明给自己留下了多麽巨大的一笔政治产。
登莱巡抚的府库中,留在的银元甚至要比广西一省的藩库还要多!
同时在倭银公司董事长李文全的投资下,莱州港兴建了大量的新式工厂,这些工厂每年都能给莱州带来大量的商税。
这也让登莱巡抚手上的资金非常充沛。
加上港口建设这些地方,前任涂泽明都已经完成了,登莱二府的道路水利都被涂泽明修完了!
成子文接手视察的时候,感觉都要哭出来了!
自己以前在广西是过的什麽苦日子啊!
在确定了登莱的财政情况后,成子文果断上奏,请修莱济铁路。
这条铁路计划宏大,从登州莱州的港口,一直将铁路修到大明府(济南)!
这样一份庞大的修路计划,在山东也引起了轰动。
直沽到京师的铁路已经快要完工了。
各大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导,让所有人都明白修造铁路的好处。
一旦莱济铁路修通,那莱州登州港口的货物,就能直接运输到大明府,然后卖到运河沿岸!
朱俊棠看完也心潮澎湃,自己能生在这个大时代,实在是太幸运了。
从港口流言听来,这位新任登莱巡抚听说也是苏党?
莱州港口的百姓都说,连续两任登莱巡抚都是苏党,莱州百姓真是走运,过上了好日子。
怎麽这麽多人都是苏党?
自己也算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