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新阶层,新力量(2 / 2)
他在房山铁路通车仪式上,对这个范氏族长有过印象。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个房山铁路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苏府的门房大概不会给范宝贤这个商人传话。
房山铁路公司鼎鼎大名,加上范宝贤出手阔绰,门房才极不情愿的将拜帖送到苏泽手上。
看到苏泽没有反应,门房管事连忙说道:
「老爷,让范氏回去?」
苏泽摇头说道:
「请他进来,去偏厅会客。」
苏泽来到会客的偏厅,很快就见到了范宝贤和范宽。
两人自我介绍后,苏泽才知道这是《商报》的主编范宽。
此时屋子里压力最大的就是范宽了。
他在报纸上用苏泽的名义为商人开脱,如果惹得这位京师的风云人物不满,恐怕无法在京师混下去了。
京师可是有一句话,「宁可得罪阁老,也不可得罪影子阁老!」
影子阁老,指的就是苏泽!
早知道当时就不要听范宝贤的话,写这样的文章了!
范宽以前是政治掮客,自然明白对于苏泽这样的朝廷要员,要捏死自己这个民报的主编,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绝对不是范宽自己吓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权势永远都掌握在官府手里,无论他在报界有多大的影响力,也无论范氏有多少的财产,惹上苏泽这样级别的人物,那也要担心到睡不着觉。
「小人曲解苏大人的四民道德论,特此上门请罪。」
范宽老老实实的行了一个大礼请罪,可苏泽迟迟没有开口。
一直到冷汗湿透了他的背脊,苏泽才开口说道:
「范总编不过是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文章,何罪之有,苏某是在灵济宫大会上提出的四民道德论,本身就是用来讨论的引子,也谈不上曲解。」
听到这里,范宽这才松了一口气!
「两位就是为了请罪而来?」
范宝贤立刻说道:
「苏大人,小人听说山西很多贫苦蒙童失学,因为家境困难而不得不去工矿务工。」
「仅仅是禁止工矿雇佣童工,并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苏泽饶有兴致的看向范宝贤。
就听到范宝贤说道:
「小人愿意助捐山西蒙童,向那些家境实在困难的蒙童发放银元,资助他们读书。」
「这也是小人对家乡父老的心意,希望苏大人能和山西学政方面打个招呼。」
苏泽这下子更是认真的看向范宝贤。
果然能执掌范氏这样一个商业家族的,绝非是等闲之辈,范宝贤向自己示好的方式,确实非常的高超。
如果范宝贤给自己送礼,大概会被直接轰出去。
但是现在他是带着钱来解决问题的,苏泽就不好再给脸色了。
苏泽挂上笑容说道:
「范董事能有这份心意,倒是应了苏某的『商有商德』之说。」
听到这里,范宝贤自然是狂喜,他明白自己这次上门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这笔钱就叫做助学金好了,可以由房山铁路公司的名义出资。」
范宝贤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如果以他本人,或者大同范氏名头出钱助学,那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你一个商人家族,资助全省的小学蒙童,到底是要做什麽?
苏泽提议让范宝贤以铁路公司的名义捐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房山铁路公司出资人众多,不乏勋贵外戚,用铁路公司的名义设立助学金,就不那麽犯忌讳了。
「多谢苏大人提点!」
苏泽送走两人,却没有收下他们送来的「土特产」。
范宝贤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老老实实的将带来的礼物带回去。
等到两人离开后,苏泽回到书房。
他其实对这些晋商是不感冒的。
虽然现在这个大同范氏,和原时空明末资助女真的晋商家族不是一支,但是这些商人追逐利润的本性,还是让苏泽有些不舒服。
山西才发展工矿也多久,就已经出现了童工的事情。
如果放任他们这样下去,大明岂不是要和原时空工业时代的带英一样?
发展工商业,本质上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大明百姓的生活变好。
如果发展工商业,最后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那发展工商业还有什麽意义?
所以苏泽才会提前出手,现在就将童工问题和劳动保障问题提出来。
总不能等到一场场悲剧上演之后,再想办法补救吧?
不过苏泽也有点欣慰,在自己的四民道德说之后,工商业也正在快速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他看出来这次《商报》的文章,也是工商业主们对自己掌握的政治影响力的一次试探。
工商业主已经学会了利用报纸发声,利用舆论来影响官府。
虽然这一次惨遭暴打,但总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普通的制度改革,总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结果。
唯有让改革形成新的利益基层,才能让改革成果长存。
——
次日,《商报》刊登了文章,宣布了房山铁路公司将会在山西设置助学金,用来资助那些家庭困难,又在学业上优秀的学生。
这则消息一出,倒是挽回了山西商人一部分声望,停止了各方对商人的口诛笔伐。
紧接着,直吴铁路公司也在《商报》上宣布,也要设置助学金,给山东失学的蒙童提供资助。
然后是澎湖殖拓商团也同样发声,也要在澎湖设置助学金。
至此,这场因为童工引发的政治讨论就此结束。
讨论的结果就是,皇帝御准了苏泽的奏疏,禁止工矿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十到十四岁的童工也不能从事危险繁重的岗位。
山西地方官府在接到圣旨之后,检查了辖区内的工矿,整顿了一批工矿。
山西学政林秉正乘胜追击,又下令各地小学尽量让失学的蒙童复学,七成的失学蒙童得以重新回到学堂,还拿到了房山铁路公司的助学金。
不过京师的热点转换很快,新的热点又很快出现。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