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9章 武清伯的种粮大赛(2 / 2)

加入书签

苏泽说道:

「成大人高见!苏某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如果货物只在登莱二港流转,那于整个民间是无益的,过量的银元反而会伤害百姓。」

成子文连连点头。

这个道理读书人自然明白,财富的增长如果都集中到有钱人手里,必然会导致普通百姓受损,这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用原时空的话说,就是发展红利没有惠及百姓,大额资金都在空转,最终就是通货膨胀,普通人实际购买力下降。

苏泽担忧的也就是这样,登莱港口发展是不错,但是并没有惠及到周围的府县,如果这样下去,那往来港口的海商,和港口以外的内陆百姓,完全就是两个物种了。

矛盾和仇恨就会积累,国家就会更加不稳定。

苏泽说道:

「如果能修建一条铁路,从登莱出发,连通大明府。」

「那样一来,登莱的海港,就可以和大明府的大运河连通,货物流转更加方便,沿途的百姓也能因此获利。」

「成大人以为如何?」

从莱州到大明府的铁路?

这个宏伟蓝图,让成子文心一颤。

这麽长的铁路,维护费用要多麽夸张啊!

苏泽又说道:

「成大人,如今山西已经出现了一物,名为蒸汽机,原本是用来在煤矿抽水的。」

「范氏煤矿的工匠们,改进了蒸汽机,已经研制出可以拖着矿车自动运行的蒸汽机了。」

其实从抽水到牵引马车,这里的技术难度并不高。

大同范氏的这个技术也没有多先进,牵引的矿车速度还不如马拉矿车。

但是只要走出了技术道路,距离可以真正使用的蒸汽火车也就不远了!

可等完全体的蒸汽火车头建造出来,再进行铁路建设也就太晚了。

铁路建设是一件费时费力,建设周期漫长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大明这样地大物博的地方,如果不提前规划建设,又如何能赶上突飞猛进的工业狂潮?

这条沟通运河水道和海运枢纽的铁路,能够让沿线的城镇都发展起来,在北方也建立一座工业基地出来。

这才是苏泽此行的重要目的。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成子文也明白了这条铁路的巨大收益。

但是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升上去的,对于人性有很深的理解,成子文担忧的说道:

「可是这可不容易啊,直沽铁路是联通京师的,吴淞铁路也不用说了,江南本来就富庶。」

「这莱济铁路要怎麽募资?」

苏泽笑着说道:

「这正是苏某来和成大人商议的。」

「铁路募资也是权益之策,铁路和道路一样,最后必然是国有的。」

成子文点头,铁路其实和道路运河一样,确实不适合私有。

苏泽说道:

「所以莱济铁路还是需要以官方主导,正好朝廷要实行分税改革,这笔钱应该有登莱巡抚衙门来出。」

「登莱巡抚衙门能有这麽多钱吗?」

这时候李文全说道:

「倭银公司的总部准备迁往莱州,以后倭银公司的税收就要在登莱解送。」

李文全又表态说道:「倭银公司也准备在莱州建设炼钢厂丶焦化厂丶水泥厂和机械厂,这些工厂也会交税。」

成子文心一颤。

他原来以为怀庆府的投资已经足够大了,没想到倭银公司在登莱的投资更是巨大!

如果这些税收都能徵收上来,登莱地方官府,还真有钱凑齐这莱济铁路的启动资金!

毕竟铁路是一段一段修的,又不是要一下子掏出来整条铁路的钱。

达成共识之后,成子文又和李文全详谈了一番,将很多细节敲定之后,苏泽这才主动告辞。

等苏泽离开之后,成子文心潮澎拜。

本以为自己到登莱,就要萧规曹随,在登莱巡抚任上等待致仕。

这倒不是不好,成子文很长一段时间的追求,就是在富庶稳定的地方当官养老。

可从广西来京,成子文又有些不甘心,自己为官几十年,一直都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如今大好机会放在眼前,成子文岂能错过?

这时候成子文才明白,原来人人都可以称为「苏党」。

试问这朝堂上戏啊,但凡有点政治理想的,谁不想要做点实绩出来?

而苏泽是能够帮你成就梦想的人,你啊不跟着他走怎麽办?——

「辛苦世子了。」

马车上,苏泽向李文全表示了感谢。

李文全归京之后,被苏泽拉着见了刘知节和成子文,连续许下了诸多承诺。

李文全笑了笑说道:「苏翰林哪里话,李某能有今天,都是苏翰林提点的。」

「再说了,这些投资原本就是倭银公司要做的,否则这些银元躺在帐上才是最大的浪费。」

倭银公司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公经济体了,李文全在这个位置上,只能竭尽全力的学习进步,才能勉强控制住这艘「巨轮」。

李文全也是恶补了一些经济上的理论,也明白资金流动起来才有意义。

而且倭银公司的利润如果单纯依靠特许经营,那抗风险能力也太差了。

而且倭银贸易的利润也是在下降的,利用初期的巨额利润投资建设工厂,这才是长久之道。

不过两人的关系已经十分亲近了,不需要过多的寒暄客套。

苏泽说完之后,又关心起了李文全的家事。

「昨日听殿下说,武清伯他老人家这些日子天天盯在田里?」

说到这里,李文全长长叹气!

他实在是不理解,武清伯这位大明第一躺赢家,为什麽不好好躺着,一大把年级,还为了种粮大赛的一千银元奖金,日夜守在田里。

女儿是皇帝的贵妃,外孙是当朝太子,儿子执掌近百万银元的商业帝国,武清伯为了这一千银元奖金还差点中暑了!

按照武清伯李伟的说法,这几天是大赛的关键时刻,周围几个田庄的勋贵,可能为了赢投机跳墙,派人破坏庄稼,所以他只能日夜守着。

苏泽听完也是露出笑容,也亏着武清伯如此的敬业,给肥田粉打响了GG。

过两天就是颁奖的时候,再让《乐府新报》来一篇专访,肥田粉的名气就打出去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