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山炮火焰和掷弹兵(1 / 2)

加入书签

第390章 山炮火焰和掷弹兵

越是优秀的武监生,越是能理解苏泽的远见。

如今武监生中都有一个共识,论起带兵打仗丶指挥军队,当世第一的将帅肯定是戚继光。

但是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苏泽是当世第一的战略家。

可以说是他一手重塑了大明的军队体系。

李如松和朱时坤这样的武监生则知道的更多,苏泽不仅仅改变了大明的军队体系,还改变了大明军事装备的发展。

如今在大明军中广泛使用的武器,几乎都是苏泽提出来的方向。

既然苏泽重视山地火炮的使用,那李如松就相信,这次西南平叛,山炮肯定要立功了。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李如松才和朱时坤依依惜别。

一想到好友要随军实战,李如松又觉得身上都是蚂蚁在爬。

哎,早知道当时也选安南军了。

——

三月二十二日,京师百姓突然发现,官府到处张贴宣传邮编,一座座邮局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邮局往南京寄信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这种邮局也就是看个热闹,寄信要买邮票,一张猴票就是一黄铜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但是对于旅居在京师的士子和商人来说,这是个相当好的消息。

他们不像是官员一样,能利用官方渠道寄信。

但是也有通讯的需求,这种邮政服务对于他们是相当有用的。

苏泽还参加了一个邮局的开业仪式,并且亲自分拣了一封信,这是一名在京师的南京士子,给家里写的家书。

随着京师邮政的启用,苏泽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担任这个右通议,就是为了筹建两京邮政系统,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果,自己也算是有了交代,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在通政司摸鱼了。

可苏泽刚刚回来,就遇到了赵贞吉身边的中书舍人。

「赵阁老在兵部等我开会?」

苏泽猜到了是为了广西的三土司之乱,他只好跟着这名中书舍人来到了兵部。

内阁三辅赵贞吉,兵部尚书曹邦辅,还有几名兵部的主要官员,苏泽还见到了自己的好友申时行,这次兵部对于三土司之乱很重视啊。

不过苏泽明白,兵部重视的,大概不是三土司之乱本身。

而是这一次出兵的京营安南军,是京营新军的第一次实战。

京营是军事改革的重要试点,这一次京营的表现,将要决定日后大明军事改革的方向,所以赵贞吉和曹邦辅才会这麽重视。

等苏泽落座之后,赵贞吉先说道:

「陛下已经决定动兵了,这次安南军开拔广西,统兵的将领陛下点了京营统军陈璘。」

看来隆庆皇帝还是很期待这次安南军的战斗力的。

陈璘是京营三军的统军,他是戚继光的得力副将,在东胜卫之战中立下大功。

仅仅是出动安南军,就要让陈璘领兵,看来皇帝是想要尽快平定三土司之乱。

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身体不好了,所以不想要给儿子留下后患,所以才如此果断决定用兵。

赵贞吉又说道:

「这次出动的是安南军,计划是安南军从京师前往直沽登船,经过海运到广州城之后,和驻扎在广州的两千狼兵汇合。」

「两军一同前往广西平叛。」

前期的调子定下来之后,兵部尚书曹邦辅接过了话题。

他开始安排从广州到广西的具体路线,兵部需要事先安排好沿途的补给,制定行军方案。

这点可以出来,隆庆时期的兵部专业化程度还是很高的。

一个个行军的节点都布置完毕,沿途的补给怎麽调集,火药怎麽运输,工部迅速制定了计划。

等到所有计划制定完毕之后,赵贞吉又点了苏泽的名。

「苏通议,山地炮的试装怎麽样了?」

苏泽说道:

「安南军已经在太行山进行了实训,用骡马可以将山地炮拉上山,实在是骡马无法通过的地方,可以拆下来运输。」

「这次工部用了最新的钻膛技术,制作出了更轻便更耐用的炮管,将山地炮的重量减轻到了能在山地使用的地步。」

「工部还在研发几种新的装备,也准备用在这次三土司之战中。」

「首先是使用煤焦油的火焰喷射器。」

「这种喷射器可以将煤焦油喷射出去,这种炼焦工厂剩下的焦油很容易燃烧,一旦沾染上去就会不停的烧下去。」

众人脸色都微变,火焰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作用。

不仅限于杀伤敌人,火焰还能烧开山林给大军打开通道,在山地作战中肯定会发挥作用。

苏泽又说道:

「还有一种手榴弹,点燃引信之后扔出去后会爆炸,弹片可以有效的杀伤敌人,这种新武器也在太行山中进行了实战,陈统军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还专门在安南军中编练了掷弹兵的小队,训练掷弹。」

听到工部一下子拿出这麽多的新武器,众人都露出满意的表情。

这些年来,工部的新武器研发日益成熟。

新武器也不是拍脑袋就直接上战场的,工部会先生产一部分新武器,然后交给军队来使用,再搜集军方的意见后,回去改进不足。

这样生产出来的武器,就能迅速在军队中推广开,而不是被军方嫌弃而弃用。

而且随着炼钢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武器生产的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兵部最后形成了一份奏议,众人都签名之后,再由赵贞吉递交给内阁。

等众人都离开后,赵贞吉喊出了苏泽。

「子霖啊,还有两件三土司之乱外的事情,老夫要和你议一议。」

苏泽连忙说道:

「阁老请讲。」

赵贞吉摸着胡子说道:

「首先是倭银公司求购佛郎机炮的事情,兵部给了批文,允许倭银公司收购卫所淘汰的佛郎机炮,但是倭银公司还嫌不够,请求朝廷再铸新炮用来贩运,你觉得这件事如何?」

苏泽想了想说道:

「在下以为不可。」

「为何?倭银公司第二次归航,又带回了价值五万银元的白银,如此巨额的利润,朝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声音。」

「工部那边也说,以现在的技术,可以立刻开办工坊铸炮。」

苏泽说道:

「佛郎机炮在我大明有大量的存量,别的不说,当年阳明先生平叛的时候,就留下了不少佛郎机炮在南昌。」

「之所以倭银公司不愿意收购旧炮,是因为到这些地区收购麻烦,运输成本也很高。」

「但是我们对倭贸易,本身就是为了套利白银,又不是要帮助倭人打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