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大争之世论》(1 / 2)
第279章 《大争之世论》
苏泽发现,通政使杨思忠,还真是一个会用人的上司。
张宣这个南洋通政署的主司,是翰林院译字官出身的进士。
翰林院译字官,和钦天监差不多,是一种世袭的职位,专门负责给四夷馆翻译外国文书。
翰林院译字官在永乐年间设立后,父子相传,都能掌握一门或者几门的外语,专门负责翻译翰林院内的外国文书,以及给外邦使者充当通译。
张宣的家族,就是一个翰林译字官家族,他祖祖辈辈都是在四夷馆翻译外邦书籍的。
张宣参加科举,考中了三甲进士,在观政后留在了通政司内。
所以张宣被派去南洋,还真是人尽其才。
张宣到了马尼拉后,果然发挥了他的语言才能。
吕宋这个地方,当地土人主要说他加禄语。
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加禄语,还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并不是上层使用的语言。
马尼拉上层使用的文字和语言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曾经向大明朝贡的「吕宋国」,实际上是马尼拉苏丹国使用过的阿拉伯语,另外一种则是东南移民带来的闽南语。
而这两种语言,恰好也是张宣都懂的。
也就是说,张宣可以不使用翻译,和马尼拉的上层直接沟通。
所以通政署建立后,张宣就不断和马尼拉的上层来往,很快就弄清楚了吕宋的情况。
「吕宋国」原本是吕宋岛上的一个地区国家,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经主动向大明朝贡。
但是这个国家因为内部继承战争,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灭亡。
「吕宋国」的旧贵族,和下南洋的华人,掌控马尼拉城,抱团抵挡西班牙人势力的侵蚀。
所以如今的马尼拉,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多方势力下独立的一个自治城邦。
马尼拉城外,就说他加禄语的土人部落,有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点和种植园,有华人的种植园,有「吕宋国」旧贵族的田庄。
马尼拉城内,则是一种共治的状态,华人商会和「吕宋国」的旧贵族组成了联合会,处理马尼拉的政务。
这种一种张宣前所未见的政治体制,如果是别的儒生来了,大概会觉得马尼拉是蛮夷的罪恶之地,毁灭算了。
但是张宣祖祖辈辈都是翻译外国文书的,他比其他儒生更明白大明外的土地是广阔的,马尼拉的局势其实多方合力下的结果,而马尼拉能作为整个南洋最知名的港口,这套体制绝对是有效的。
所以张宣花了大力气,和马尼拉上层交往,研究马尼拉乃至于整个吕宋的局势。
于是就有了张宣写给通政司的这些报告。
张宣没有对马尼拉的体制进行任何的道德批判,而是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整个吕宋岛的局势。
张宣首先说明,吕宋岛很大。
「海疆千里,群岛纵横」,这是张宣对吕宋岛整体局势的说明。
所以就算是吕宋国存在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对整个吕宋岛进行实际的统治。
而现在吕宋国崩溃之后,整个吕宋岛更是再也没有一个大型的政权,而是分裂成了无数的城邦和部落。
张宣又因此推论,吕宋岛的特殊情况,就没办法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政权。
吕宋的疆域太大了,而吕宋岛的气候没有春夏秋冬,四季都很炎热,本地人将这里分为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
雨季的时候,大雨会连绵下上几个月,陆地上的道路几乎断绝。
所以张宣认为,正是这种气候地理原因,让吕宋岛无法出现大明这样的王朝。
一年中只有旱季才能打仗,那就就算是旱季征服了一些部落,到了雨季还是要撤回去。
吕宋岛的特点,就决定了这里是诸侯并起的地方。
事实上吕宋国就是如此,所谓吕宋国,也不过是当时吕宋岛上的诸侯共主罢了,在吕宋国内部发生问题后,吕宋岛上的土邦纷纷背弃吕宋国,看起来很庞大的吕宋国才会一夜倒塌。
张宣又分析吕宋政治的另外一个特点。
各个土邦和自由城市都「首鼠两端」,同时向多个势力效忠。
这也体现在如今吕宋岛上的局势中。
岛上的主要势力,马尼拉城丶土邦丶西班牙人丶佛郎机人,其中各个土邦往往向多个势力效忠。
比如马尼拉城外的土邦,在向马尼拉城市效忠的同时,也在帮着佛郎机人和西班牙人种植香料。
他们也会向马尼拉城内的闽南人捕捉自己的同胞贩卖,当然他们并不将敌对部落的土人当做同胞看待。
张宣认为这也是当地特殊的地理情况决定的,因为天气的原因无法形成一个单独的最强大统治者,弱小的统治者往往向多个强大的统治者效忠。
苏泽真的赞叹起来。
张宣是真的看懂了吕宋岛的政治。
吕宋,包括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是这种政治体制,学者称之为「曼陀罗体系」。
整个体系如同一朵朵曼陀罗花,多个政治中心如同曼陀罗花一样互相交迭在一起,每一个政治中心的影响力也随着距离递减。
在曼陀罗花四周,就是多个弱势的土邦,这些土邦只有一个村或者一个镇的大小,同时向多个政治中心朝贡称臣。
其实就是现代的吕宋,也是这样的体系。
多个政治家族都有自己的地盘,凑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国家,各大家族经常血腥内斗,还有现任总统将前任总统送上国际法院的事情。
而如今吕宋的现状是,随着西班牙人和佛郎机人的抵达,正在逐步动摇这种体制。
张宣写道:
「红夷(西班牙人)宣教殖拓,诱导土人供奉邪神,吕宋岛上有很多土邦改信,甚至还有华人改信的。」
「红夷兴办教区学校,传授红夷语言文字,又强令各土邦贵族子弟入学。」
「红夷对吕宋狼子野心,如不遏制,百年后吕宋岛上尽皆要说红夷语,尽皆信奉邪教也!」
张宣也提出了他的想法。
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扩张还在试探阶段,所以大明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影响力,以及在南洋华人的力量,建立几个大明承认的城邦。
马尼拉丶宿务丶甲米地,这些都是吕宋岛上的重要的城邦,大明应该支持当地建国,并且将这些国家纳入到朝贡体系中,授予他们贸易权。
其次就是和西班牙人竞争,派遣儒生在吕宋进行教化,建设学校教授汉语汉字,甚至和朝鲜一样,允许当地贵族子弟前往大明留学。
张宣还特别说,大明在吕宋宣教其实更有优势。
闽南语在吕宋十分的普及,很多西班牙传教士都被迫要学习闽南语才能传教。
而且当地本来就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如果将这些地区「重沐教化」,应该是要比红夷传教容易。
最后张宣也说,这些都是需要武力来保障的。
所以他希望大明能派遣舰队来马尼拉,并且支持愿意效忠大明的吕宋城邦,售卖他们武器来抵抗西班牙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