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章 说服张居正(1 / 2)

加入书签

第216章 说服张居正

魏恽听到苏泽的语气严肃起来,于是正色说道:「苏中郎请讲。」

苏泽说道:

「本官准备向张阁老进言,在户部设立一个专司顺天府商税的机构。」

苏泽说到这里,其实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询问魏恽对这个职位有没有兴趣。

魏恽果然心动了。

魏恽就是那种典型的有能力但是没学历的官员。

魏恽的进士名次低,是一步步才坐到户部主事的位置上的。

但是在这样的位置上,想要更进一步就难了。

一般也只有谋求外任,在外任的时候干出成绩来,才可能突破限制,进入中级官员的限制。

但是外任的风险也很大,且不说外任的职位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到任能不能做出成绩也难说,如果遭遇上天灾人祸,甚至可能会因此受罚,那这辈子就别想回京师了。

这也是为什麽大部分官员宁可不升迁也要赖在京师。

苏泽认可魏恽的能力,所以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这个新部门大概也就是个临时部门,挂在户部某个清吏司下,但是苏泽是推荐魏恽去做主官。

这个给顺天府徵收商税的部门如果真的出成绩了,那这一切就是魏恽的功劳,他就可以因此获得升迁了。

留在京师还挂在户部,做得又是和以前差不多的财税工作,魏恽自然动心。

「苏中郎有所差遣,魏某自当从命。」

苏泽点点头,接着就离开山东清吏司,向着张居正的公房走去。

——

皇帝亲自证明了张居正的儿子没有舞弊后,然后下旨抚慰张居正,张居正就立刻返回了朝堂。

张居正返回朝堂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清理丁靖轩。

以张居正在户部的掌控力,很快就查清了丁靖轩的问题,接着就有张居正麾下的言官出手。

但是张居正也没想到,这丁靖轩的胆子竟然这麽大,连皇帝的金花银都敢贪。

而另外让他头疼的,是自己执掌的户部竟然有这麽大的蠹虫。

这是要比丁靖轩是高拱的人,更让张居正头疼的事情。

没办法,大明的财政实在是太混乱了。

张居正也感受到紧迫感,以及苏泽请求编修大明会计录的先见之明。

要进行财政改革,必然要理清楚帐本,如今大明财政这笔糊涂帐,不知道多少丁靖轩这样的硕鼠寄生其上,贪墨了多少民脂民膏。

所以张居正没有立刻回到内阁上班,而是返回户部主持起了会计录的编修工作。

听说苏泽求见,张居正还是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在公房接见了苏泽。

张居正放下了苏泽草拟的奏疏,看向苏泽问道:

「你师相怎麽看?」

张居正看着苏泽,不知不觉中,苏泽已经成为他和高拱之间联络的纽带。

特别是这一次丁靖轩的事情过后,张居正拔出高拱安插在户部的人,这一次高拱也没有落井下石。

可是下一次呢?

也许这一次高拱没有动手,只是觉得不能扳倒自己呢?

官场就是一个黑暗森林,怀疑的种子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是自己,有一个赶走高拱的机会,自己会放弃吗?

而身为阁老,除了公务上的沟通外,私下也不会有什麽交心谈话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苏泽的分量了。

他的能力有目共睹,这是从皇帝到百官都认可的事情。

作为高拱的弟子中最耀眼的存在,高拱也不会用苏泽来做陷阱。

政治构陷用的都是小角色,谁会用自己派系未来之星来火并啊。

所以张居正也不用担心苏泽在吏科试上挖坑害自己。

当然这也是苏泽的人设起了作用,他虽然是高拱的弟子,却立的是孤臣的人设,并不是事事屈从高拱,很多国策也都是他自己主张推动的。

张居正突然发现,怎麽苏泽好像也是阁老了?

压下这些杂乱的心思,张居正仔细思考起这个吏科试的事情。

「商税怎麽收?」

商税也是张居正头疼的事情,自从苏泽在灵济宫大会提出商税后,民间对这件事也很有议论,内阁和户部拿出的暂时方案,是对进出港口的海商徵收市舶税。

市舶税对百姓影响不大,徵收对象都是从事海商贸易的商人。

但是市舶税是进皇帝内帑的,户部能够获利的部分,就是在登莱铸币所铸币的火耗收入。

当然,这笔费用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市舶税必须要徵收银元,让登莱铸币所的两座工坊都日夜不停的工作,铸造了大量的银元和黄铜币。

但是按照苏泽的理论,商人可不仅仅是海商,其他商人也是要收税的。

苏泽说道:

「对于坐商,还是应该定额。」

「定额?」

苏泽说道:

「根据行业不同,商铺面积不同,核定每月的商税。」

张居正立刻理解了苏泽的意思。

其实任何国家最早的商税,都是定额税。

在苏泽穿越前,对于没有建帐能力的个体工商户,税局也都是定额徵收的。

苏泽当然知道更先进的徵收方式,可是大明也要有这个条件啊。

定额已经是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了,虽然定额徵收其中也有大量的腐败和利益寻租,也存在不少避税的空间,但是目前来说,能将商税征上来比什麽都强。

张居正点头,苏泽提出了办法,接下来各行业的税率怎麽定,就是户部的事情了。

「只对坐商徵税,会不会不公平?」

苏泽说道:

「对于行商,应该比照钞关税,在通过顺天府的要道出入口,对货物按比徵税。」

钞关税,是大明徵收的一种过路税。

钞关设置在漕运的重要节点上,对于过往的商船徵税。

张居正觉得苏泽能想到钞关税并不意外,因为如今大明最大的钞关,就在苏州府的浒墅关。

浒墅关扼控太湖长江贸易,是全国钞关徵税最多的。

当然,大明钞关收的税比例很少,就和船引一样,一般都是按照船的大小徵收,一年钞关税收入也就是几十万两银子,这在大明财政收入中就是九牛一毛。

苏泽的想法和市舶税一样,从简陋的按照船大小徵收,改为按照货物价值徵收。

张居正低头思考起来,过了半天,张居正这才说道:

「看来还是要落在吏治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