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0(1 / 2)

加入书签

:“你要继续加,三天后日产量要达到至少八千双。”

林文婧大受震撼:“???”

宋洲说:“我另一条流水线明天就能开了,每天要生产更多的LostNi baby,胃口当然要翻倍啊。”

林文婧不答应:“但我前期给你打了近一万双库存,足够你周转了。再说了,就你现在配置的人员,想要符合澳尔康那边的质检要求,你的产能有限,绝对不可能日产八千。”

“所以我除了流水线,还要上手工。”宋洲一如既往地自信道,“漂亮心情老板娘都这么说了,那我宋洲不勇闯一下手工模式,实在是说不过去!”

宋洲口吻有多轻巧,他自己心知肚明实际操作起来就有多复杂,但是没关系,高云歌都会有办法搞定。

“毕竟我们洛诗妮从妈妈那一辈开始就接某香某奈某儿的订单,正宗意大利血统手工坊传承工艺,我们在麒麟湾做手工,哼,拿捏!”

第75章 邹钟闻的鞋楦

林文婧万万没想到,上手工组其实是高云歌的主意。

下半年的棉鞋和凉鞋一样是大季,也是山海鞋的强项,能发挥出极致性价比,谁能想到摆进澳尔康专柜的真皮勃肯鞋在生产端的出厂价不到六十,如果不是同行,没有人会注意到9960用的鞋底材料是pvc发泡。

但做真皮帮面的厂家在麒麟湾毕竟是少数,除了洛诗妮,也就天骐这类传统公司单大厂,想要真正拥抱山海鞋所锚定的下沉市场,成本必须还要再降,比如用仿牛反绒的人造革。

高云歌在宋洲给邹钟闻批假去广州找材料的时候就提出了设想,干脆用流水线做真皮,再招手工组做人造革,这样工艺和要求还更容易区分。

这起初只是高云歌随口一句的假设。他自己虽然经验丰富,但跟着他的这些黄毛们可全都只会在流水线上做螺丝钉,他绝无可能用原班人马组建出手工组。

再加上洛诗妮的车间集下料针车成型仓储为一体,已经足够拥堵,在这寸土寸金的工业区里,洛诗妮若想正儿八经地摆放手工组的设备,至少还需要扩大一倍的规模。

宋洲年初想租厂房都大费周折,高云歌若是想在棉鞋季到来前再吞并别家的车间,无意是在断别人财路。

所以高云歌想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布局:将下料和针车设备全部搬走,找个工业区附近的小厂房专注鞋帮的制作,再雇一辆货车每天定时定点的运输完工的帮面到原来的车间,两条流水线一条继续做澳尔康的铺货订单,另一条线改短到前帮机的位置,从线上流下来的裹着楦头的鞋面移送到架子上,按编号送到手工组的烘箱边,这些工人只负责复底拔楦的步骤。

——这样半流水半手工的鞋子生产出来既有流水线的精细度,也具备手工的产量。

“我估摸过,全流水的那一条转速不能动,每天最多能生产三千双,半流水那边每两个人为一组,平均一天就能有五百双左右的产量,搬走的下料和针车区至少能放十二组烘箱。”高云歌跟宋洲保证,“只要材料供应得上,日产量一万双都不是问题。”

宋洲张张嘴,快被高云歌亮瞎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