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 2)
章允程,《平城美食日报》的主编,或许有人知道他和《横市美食日报》的主编胡天认识,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俩渊源还不浅。
俩人自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读书以后为了第一名的位置你争我抢,梁子就此结下。后来考大学了,俩人学的还是同一个专业,这也就罢了,没想到毕业以后,工作性质也是如此相似——美食主编,虽然一个在平城,一个在横市,天高地远,但两人平日里也没少较劲。
若说以前还能打一个来回,但沈三元出现后,情况立刻不同了——胡天编写的一期关于“咸菜肉丝面”的推文爆了,浏览量高达上万;随后又乘胜追击,写了一篇关于“油茶面”的文章,网络热度仍然居高不下。
如果只是单纯的技不如人,那章允程也没什么输不起的,他甘拜下风,但是,让章允程耿耿于怀的是——沈三元原来在平城摆摊,他还准备去采访她。
那是几个月前的事了。那时章允程听说了美食街有个卖臭豆腐的摊子很火,正巧他对下一期期刊的主题还没有想法,便打算去找这个臭豆腐摊子。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μ?w???n?②??????⑤?.?????M?则?为????寨?站?点
排队的人太多,章允程便想着快休摊的时候再来,结果等他回来一看,臭豆腐摊子不见了,等他再找机会打算去美食街,结果沈三元不见了!
再有她的消息,已经是在死对头的《美食日报》期刊上。
章允程对此追悔莫及,不过他也不打算就此放弃。这不,发动整个编辑部的力量,章允程买来了一份油茶面、一罐辣椒油以及一罐豆腐乳。
油茶面是网购来的。拆开快递的包装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土黄的草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着的十分简朴的包装。大红蜡纸表面印着“沈三元油茶面”六个大字作为商标。这便是最近火爆全网的牛骨髓油茶面了。
关于油茶面的美食评论胡天已经写过了,而且写得还很好,那他就必须写点儿不一样的东西,才能吸引眼球。
章允程琢磨着、思考着,却一直拿不定主意。
索性拆开包装,拿来汤碗,又取了热水过来。
按照附赠的食用说明,他先是把一袋油茶面倒进碗里,接着倒入少量温水一点点冲开,待碗里的油茶面变成糊糊状后,迅速把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随后加快速度搅拌,很快,原本的糊糊便开始变得浓稠、黏糊,调和匀乎之后便可以开始享用了。
章允程克制着从方才闻到香味起就开始泛滥的口水,在一边的笔记本上迅速记录着油茶面的变化、分析其中蕴含的几种香味……
记下关键词后,这才拿起碗里的汤匙,舀了一勺油茶面进嘴。
嚼了嚼,的确如网上所说的那般顺滑细腻,细细品味,能吃出花生碎的香味,已经和牛油、小麦融为一体了,吃进嘴里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章允程吃着吃着,小半碗下肚,胃里熨贴得不行,舒服得不得了,只是想要的“不同”还毫无头绪,这时,他的视线无意中落在了桌上的豆腐乳和辣椒酱上,顿时,灵光一闪。
他先是舀了一点腐乳汁浇在油茶面里,吃了一口,腐乳汁的滋味过于浓烈,几乎要把油茶面签淡的牛油香味覆盖掉,这不是他的本意。
接着又换上辣椒酱,加入少许,稍加搅拌,舀起一勺放进嘴里品了品,辣椒油滲入油茶面中,立刻增添了一种不同的风味,这份不同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先的味道,两者可谓是搭配得相得益彰,十分和谐。尤其是章允程这个爱吃辣的人,加了辣椒酱、增添了辣味后,给整份油茶面提味了不少,更合他的口味了!
章允程眼睛一亮,有了想法。
很快,一篇关于《油茶面里加辣油,神来之笔还是画蛇添足?》的文章新鲜出炉了。
在看过文章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咦,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