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1 / 2)
“就是,几块布的事,用不上会认字!”
“大家误会了,自然不是只要会认字的,只是会认字的优先录用,你们怕是不知道呢,咱们厂里,会认字的那都是能当管事的,至于账房,那肯定更是要会认字了。”
成衣厂的人一解释,众人都惊呆了。
“女子也能当管事?”
“成衣厂也是女子做账房先生?”
“自然,咱们知府大人可说了 ,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为何不能做,女子能顶半边天呢!再说,毕竟管事得看账,肯定要识字才行,就是普通的女工,你总得看尺码、大小吧,这种东西,会认字的一瞧就懂了,那不认字的,还得解释了半天才能干活,这一来二去的,可不就耽误了功夫?”
而药材加工厂那边也几乎是一样的情形。
“我家闺女从小看着他阿爷晾晒草药的,绝对能做得来你们这活!这活用不上认字!”
“对啊,就晾晒个草药,搬搬东西,翻翻面的事,用不着!”
“什么?还要把药材按照名字分类标注好?那,那认识这个药说一声都不行吗?会增加工序啊?”
北地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百姓们也意识到了,这识字确实是有道理,认识字可以去领衙门发下来的农书,有什么问题,自己在家就能解决了,不求人。
认识子,去到厂里干活,就能有当上管事的机会,能读懂新政令,能学人记账,总之,好处多多。
而北地的女子,都看到了衙门贴出的标语——女子能顶半边天!
知府大人说她们不比男子差,知府大人还说她们也能顶半边天呢!
一时间,北地女子仿佛都出来了,她们走在路上,昂首挺胸,她们大大方方走进各个地方,做以往想要尝试,却不敢尝试的事。
甚至,还有想要加入定北府民兵的。
而各县的女子学堂,竟人满为患了。
杨菱跟赵有志满脸笑容跟赵丰年汇报情况,府衙其他人听了,也纷纷感到开心。
“五树县冷县令的夫人主动请缨,去五树县的女子学堂成为了夫子,五树县也成为了送家中女孩子去学堂最多的县。”
“冷夫人?”赵丰年没见过冷存真夫人,只听闻是个大家闺秀。
杨菱笑着解释,“冷夫人是京城人士,听闻也是书香世家,自己本人算是博览全书。”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冷夫人也是胸中有大丘壑之人。”
春耕后,北地的百姓空闲下来去县城赶集,却冷不丁发现,不知何时,北地的外地商人竟然多了起来,似乎每个地方都充满了烟火气,再不复几年前的冷清。
府城里,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
这些商贩带来了许多北地百姓没见过的物件,大大丰富了百姓们的眼界和生活,同时又将北地独有的羊毛布、大枣等特产运到了外面,将北地这个大盘转动了起来。
随着天河计划的一日千里,赵丰年有种感觉,他可能要离开了。
果不其然,没等到秋收,赵丰年就收到了吏部的调令。
知府大人要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返回顶部↑